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4sjs4 2018-8-23 11:02
司马氏和坂田氏:司马氏是中国著姓,在日本也有影响力,很多日本人曾改姓司马氏,晋朝和司马氏在日本的声望甚至超过在中国。司马达等虽然不是最早迁居到日本却是在日本发挥影响力最多的中国移民之一,在日本帮助推动佛教和文化发展,他的儿子司马多须奈替橘丰日天皇出家,创建的坂田寺是日本最早的寺庙之一,女儿司马岛是日本女尼之祖,主持丰浦寺。到司马达等的孙子司马止利受圣德太子推荐,为推古天皇造佛像,并且用封地给推古天皇造金刚寺,受封大仁位,这是十二冠等级的第三位,司马氏在日本推古朝就已经是公卿士族,司马止利受封近江国阪田郡水田,按照日本姓氏制度,他的门户只能用封地坂田氏,不能再叫司马氏了。司马氏在日本家格最高的是坂田氏,其他也有叫鞍部(安部)、鞍作(桉作)等姓氏,因为在日本有排挤压制歧视大陆移民的时期,对司马氏及其分支在日本的发展情况造成很大阻力。通常最容易的是从研究坂田氏历史开始了解司马氏发展,司马氏受封阪田郡封地必须改姓坂田氏,在日本九世纪出的姓氏录中,有好几个分支的坂田氏,具体司马氏坂田氏是怎样发展成多支坂田氏呢?姓氏录称坂田氏是天皇后裔不是司马氏,这很可笑,天皇的皇族是没有姓氏的,是神的化身,不会用坂田姓氏,所以坂田氏无疑就是司马氏,这和中国历代都称异族也是炎黄子孙是黄帝后裔同样,都是统治阶级同化政策的写法。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是统治阶级发展的重要因素。司马氏在日本的姓氏坂田氏的发展情况,就体现了大陆移民在日本统治阶级中的发展情况。司马氏的坂田氏在推古时代就已经是大仁位第三级,必然是日本的大陆移民集团重要代表,在日本统治阶级重视大陆移民时,地位会高些,相反受压制时也必然会有所体现。在日本书纪中司马氏后裔最早出现的坂田雷正是天武天皇时代受压制的贵族代表,他是第一等色姓,有功勋去世仅追封第五级大紫,有的小锦甚至都获得大紫追封,这体现当时疏远大陆移民的态度,天武天皇患病祈福的七个寺庙中,也没有司马氏创建和主持的坂田寺、丰浦寺。持统天皇继位后,她是苏我氏生养,能重视大陆移民,在超度天武天皇的法会上,确立五大寺超度,就包括了坂田寺和丰浦寺,这体现对大陆移民重新尊重。在桓武天皇时代就有安部男笠受宠升到正四位下,色姓是朝位,但是姓氏录却没有安部氏。在淳和天皇时代,又有很多坂田氏受到重用,其中的坂田弘贞升任从三位参议刑部卿,他原来色姓是宿迷,升到朝位,这时期正是中日文化交往最友好时期,可见大陆移民的地位都有所上升,司马氏后裔坂田氏也继续在上升,不仅坂田氏,连安部氏也有很多任命为五位官员。这时期坂田氏也开始用南渊姓氏,南渊也是大陆移民的聚居地,司马多须奈为天皇修建的寺庙就在南渊,被称为南渊阪田寺,坂田氏在姓氏使用上也能更多地体现大陆移民因素。但是随着政局改变,坂田弘贞去世后,很长时期,那些原来出现在史书中的安部氏和坂田氏就没有再出现,这时期又是大陆移民总体上被边缘化排挤时期。到阳成天皇时期,坂田氏中使用南渊姓氏的分支已经有担任正二位的大纳言了,这位叫坂田年名(南渊年名)的贵族,有记载最重要的活动是组建了多位高官参加的尚齿会,这是学唐朝人白居易组建的,这位坂田年名就是代表亲大陆的力量,对中国的文化和习俗仍然积极模仿,可见司马氏后裔对推动中日两国文化交往始终是发挥重要作用。坂田氏在日本姓氏录中有的色姓是真人级,如坂田雷;有的是朝臣或宿迷,如坂田年名等南渊系坂田氏,甚至有的在村主级,这实际体现了司马氏改称坂田氏后发展的情况,有上升的,像南渊系就有从宿迷升到朝臣,有的仍很低或降级。司马氏使用的姓氏中安部也有升到朝臣的,尽管姓氏录没有收录,但在史书是有记载的。司马氏后裔的姓氏中,鞍作氏著名人物有鞍作福利是著名外交官,还有鞍部德积首任是僧都。在日本社会中,大陆移民中地位较高的就是司马氏后裔等少数人,最高的地位目前也仅有坂田氏的南渊系曾达到正二位,而当时正一位完全被主要的权臣家族垄断,或者是皇族任命。这体现了日本统治阶级严重的等级制度,对大陆移民的限制仍很严,但是这主要是体现在统治阶级上层的权力分配。中日两国人民在民间文化、经济方面的交往始终是不断发展,这些交往不仅推动了日本社会的整体进步,也增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中日两国和平合作永远是两国人民希望的结果。
引用 4sjs4 2018-8-22 10:36
司马骏的历史功绩:司马骏是司马懿的儿子,母亲伏氏是太妃,司马骏在晋朝建立后册封汝阴王,后来镇守关中转封扶风王,其封国内的氐户都调给他增封。司马骏年轻时就担任多个军事将领,是杰出的统帅,曾经指挥军队抗击吴军进攻,曾经击退名将丁奉,可见其军事能力。最初守卫南部边疆,在关中形势复杂后又调入关中镇守,是司马懿儿子中军事才能出众的四子之一。司马骏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在关中制订每人屯田十亩的政策,自己亲自参加生产,有效稳定了关中的局面,减轻民众负担,当时关中华戎比例比晋惠帝是各半不同,是异族占多数,司马骏能招降数十万异族,首先稳定了关中,这是非常重要的。司马骏到关中前,那里到处是叛乱,而且树机能攻占秦州和凉州,几乎占领的大半个关中,司马骏到来才保住关中并且率领文鸯等坚守并打败异族,让树机能也归降送人质,平定了关中。司马炎在司马骏稳定了关中的基础上,派遣马隆前往武威镇守,仅帅三千勇士去,树机能虽然形式上归降,实际占领着凉州,派兵阻挡马隆赴任,不让晋朝中央军驻防凉州武威,但马隆用兵巧妙,连战连胜顺利到达武威,当地拥护晋朝的异族都追随他攻打叛军,树机能的部下多数都已经接受司马骏招抚效忠晋朝,也杀了树机能归降马隆,凉州彻底平定。司马骏镇守关中稳定局面,笼络人心招降树机能部众和凉州多数异族,这为马隆平定凉州奠定了基础。司马炎对司马骏制定的官吏和士卒都屯田十亩的政策非常重视,下诏书推广到所有州县,以提倡天下重视农业,鼓励参加生产,这样能减轻百姓负担。司马骏的爱护百姓、重视生产的政策让他在关中百姓中有巨大的声望,他身为宗室都亲自参加生产,也带动天下官吏能重视生产,对晋朝的社会风气和生产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积极作用。司马骏为人孝顺,对母亲伏太妃很有感情。司马骏不仅武略非凡,在文才上也非常出众,他曾和太尉荀顗共同讨论仁孝先后排序,并写作论述,文才受到称赞。司马骏去世后,西部和关中的百姓都悲伤,道路上都是哭泣的百姓,人民为他树碑纪念,关中和西部的百姓中,年长的老人见到他的石碑都会下拜,他的遗爱长期广泛地流传在关中。司马骏也是统一和反分裂的功臣,也是民族团结的功臣,是受到人民爱戴的杰出英雄,永远值得尊敬和学习。
引用 4sjs4 2018-8-20 10:19
晋朝和圣德太子:司马氏建立晋朝以前,就已经和日本卑弥呼女王建立联系,司马炎称帝后女王仍派人通使,正是在晋朝同时期,日本实现了统一,而且有大量晋人迁徙到日本,所以日本人对晋朝有亲近感,最重要就体现在圣德太子都自称是晋朝人转世到日本,这不仅仅是圣德太子个人对晋朝的感情,也体现日本广大人民,其中也包括晋朝移民对中国和晋朝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司马氏和晋朝移民与圣德太子的亲密关系。圣德太子自称晋朝人转世,在日本也造成旧贵族哪怕再自大称中国是藩国,也不敢把晋朝当成藩国,因为圣德太子自称是晋朝人转世,他在日本人心目中几乎就是神的存在,受到人民崇拜,对他和晋朝也会更加尊崇,在日本现代很多日本人的名字中也喜欢带“晋”字,也是受这种传统意识的影响。而且晋朝林氏是晋安王,林氏在日本是使用最多的中国姓氏,晋朝在日本的影响力要高于在中国的影响。圣德太子称自己是晋人转世,也能体现和晋朝移民同根,增强和晋朝及大陆移民的联合,尤其是他自称自己是转世到日本,也曾出身“微贱”最终成为太子,这对日本广大平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圣德太子为何受到日本人民崇拜的根本原因。这不仅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朴素民主,也体现了圣德太子不歧视微贱的百姓,不高高在上压迫人民的进步立场。圣德太子提倡的转世观念虽然在日本并没有发展成藏传佛教寻找转世灵童等转世制度,没有在现实出现在穷人之家也能有贵人转世的奇迹,但是在日本至少在思想上动摇了多神论极端种族歧视、万世等级不变的落后观念,对普通平民和下层百姓带领精神上的安慰和希望,对日本的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作用。圣德太子的进步思想和当时世界进步潮流是同步的,甚至是有些超越了世界水平,尤其是他的十七条宪法具有的民主进步精神在现代看,很多也是值得尊敬的。圣德太子正是因为进步所以遭到旧贵族的仇视,他们不仅后来反对和阻止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继位,也打击排挤晋朝移民和大陆移民,这是后来日本从世界领先变成落后的重要原因。亲晋朝的移民主要是司马氏移民和原来在晋朝时迁徙到日本的移民,其中包括司马达等家族和东汉直等从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迁徙来的十七县晋朝移民。亲晋朝的移民在日本的影响力很大,尤其在佛教徒中,日本最有影响的佛教势力是净土宗,也是晋朝时创建的,后来的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都是净土宗或净土宗旁支净土真宗的信徒,晋朝没有被列入藩国,不仅有日本人对晋人转世的圣德太子崇拜,也有信奉晋朝净土宗佛教的因素,对司马达等和司马氏的尊敬。在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进步势力和旧贵族的斗争是异常激烈的,最激烈的斗争就是在山背大兄遇害前后,苏我氏主要是亲大陆移民,但当时的大臣苏我虾夷对旧贵族妥协,不听苏我镜部等人的,没有立山背大兄,直接导致旧贵族反扑。苏我入鹿能强些,尽管被篡改的《日本书纪》丑化苏我氏,但仍记载他执政时“盗贼恐摄,路不拾遗”,他是亲晋朝,用的名字鞍作正是司马氏用过的移民姓氏,能治国安民,他没杀山背大兄,攻打斑鸠宫的巨势氏等根本就不是亲大陆移民的,不是苏我氏集团的,就是旧贵族武装擅自攻打斑鸠宫。山背大兄一家也成功退避,并非像记载的自杀了。圣德太子家族是崇信佛教,信仰转世的,不会自杀,佛教严禁自杀,那会不能转世或沦为畜生,所以旧贵族编造其自杀是不可信的。圣德太子家族被旧贵族打击,就是归隐躲藏到亲近的民间中,也不会自杀。几乎所有亲旧贵族的史书都去除圣德太子家族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尽管忌惮圣德太子在人民众多崇高威信,不敢对他直接贬低丑化,但旧贵族却始终不学中国为先贤存后的进步传统,没有为圣德太子立后,始终坚持其后裔全灭,都自杀的谎言,企图抹杀圣德太子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力。旧贵族这种落后政策给日本带来最严重的危害,日本近现代最主要的两个弱点都体现在这些落后影响中,首先是盲目自大,轻视其他民族;另一个是自杀轻生,一个是种族歧视产生的来源,另一个导致日本人很多无谓牺牲的来源。即使强调众生平等的佛教都禁止自杀,更不用说现代文明观点,都是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重视人命。所以可以想到旧贵族一千多年来宣传圣德太子后裔都自杀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弱化造成喜欢自杀的负面影响。在那次激烈的斗争后,晋朝移民和大陆移民确实有几十年被疏远压制,直到持统天皇继位,她是苏我氏生的,所以对大陆移民能亲近些,晋朝和大陆移民又重新受到尊重。
引用 4sjs4 2018-8-16 10:23
日本种族歧视的来源:日本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其人民是东方各民族联合的产物,各民族联合组成的大和民族就像中华民族同样,都是多民族联合体,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过贡献,都是以勤劳简朴智慧而著称。但是为何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国爆发战争,日本遭受二战惨败的结局,这一切都是来源于种族歧视,都是因为日本法西斯种族歧视和德国法西斯种族灭绝联合的结果,并非是日本人民和大和民族的过错。大和民族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历朝历代和朝鲜半岛各国移民和日本列岛本地人民组成,尤其是大陆移民数量最多,影响力占重要地位。日本在本土的统治阶级信仰多神教,这种原始宗教和人类其他民族在早期同样,把统治阶级神话。而到三世纪一神教作为先进宗教推广后,佛教等一神教在世界发展,佛教推崇众生平等,具有朴素的民主平等原则,自然比日本的多神教更进步,也更有利于团结日本各阶层各地区的移民。在六世纪日本开始传入佛教,也正是在这时期圣德太子等在日本推崇佛教发展,这是有利于日本推翻落后腐朽的多神教,摆脱统治阶级迷信无知和分裂弱化的局面,是增强日本皇权和中央集权、是各民族团结平等发展的重要时代,也正是在这时期日本领土疆域达到顶峰,控制了从朝鲜半岛南部到北海道,奠定了现代日本版图。但是圣德太子的改革在推古时代后就被废止,日本崇信多神教的落后意识再次占主导地位。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以德仁礼义等进步伦理为标志,被篡改为织缝这类冠名就体现在精神上的倒退,更差的是不断增多的等级官制日益弱化日本统治。种族歧视在日本也越来越严重,日本统治者不再为推崇佛教众生平等努力的圣德太子立后裔,尽管他深受日本各族人民的爱戴。种族歧视者也开始排挤歧视其他民族,尤其是大陆移民。到九世纪日本的种族歧视达到顶峰,尤其体现在姓氏录的编写上,日本统治阶级已经把自己列入种族是神别,把自己当成神,对世界其他民族采取严重歧视。在当时日本领土已经丢了朝鲜半岛上的任那,比不上秦汉,也比不上隋唐,但是日本在姓氏录中仍然把秦汉隋唐当成藩国,称日本来自这些朝代的中国移民为诸藩,这种狂妄自大和自称神的态度,不仅是对这些朝代的歧视,不仅是对中国移民的歧视,也体现了日本统治阶级中落后腐朽力量的无知自大,这种意识一直影响到日本近现代,在二战期间又达到顶峰。在近现代人类文明普遍推崇民族平等、民主自由的时候,日本的种族歧视和自以为神的落后意识和德国法西斯种族歧视却逆历史潮流,最终成为二战的策源地和反动意识形态基础,也最终害了日本民族。日本的姓氏录是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民族歧视、民族狭隘、权臣乱政、篡改历史的著作,是把日本发展引向错误的方向,其体现的种族歧视的观点不仅在于把人分成等级和四类,把大陆移民当成藩民,把自己当成中央,而且对其他民族在文化上也歧视和贬低。日本使用着中国的文字,却对中国移民歧视,落后到要借助其他民族文字的日本种族歧视反动阶级,却视给他们带来文明的大陆移民为藩国,称他们来归化,这本身就很可笑,比起圣德太子等开明统治阶级要相差万里,圣德太子给隋朝的国书至少开始体现两国平等。在日本种族歧视反动派编写姓氏录时九世纪前出现的中国各朝代都不幸被列入藩国,仅有晋朝幸免,这也万幸,因为圣德太子推崇晋朝,自称是晋朝人转世,他在日本人民中有崇高威望,日本种族歧视者不敢把晋朝列入藩国,也怕引起日本人对圣德太子的回忆,担心被他们列入贱民和藩国归化人的广大人民反抗。帮助圣德太子推崇佛教,忠诚于皇室的司马氏在日本种族歧视者的历史中和晋朝同样消失在姓氏录中,司马氏和中国移民的很多重要姓氏都不允许在日本使用,即使有用中式姓氏的也都给归入百济和高丽,司马氏使用的坂田就被归入百济藩国,甚至把坂田姓氏都和司马氏切割,把司马氏的鞍部鸟称为百济人,这种篡改历史的态度是无知自大、自欺欺人的狭隘心理。到了现代,尤其是二战结束后,日本民族终于摆脱了腐朽的种族歧视统治,日本各民族重新恢复民主平等,姓氏也不再是种族歧视者用来压迫人民的工具,打击贬低其他民族的枷锁,人民普遍都有了尊严,可以自由使用姓氏,社会进步到民主文明的形态,日本不再像种族歧视时代禁止用司马氏、刘氏、李氏等众多中国姓氏,甚至有的日本人改用司马氏等中国姓氏,这些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的言行极大增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情,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增强了两国合作基础。
引用 4sjs4 2018-8-14 09:18
日本姓氏录体现的矛盾:日本九世纪嵯峨天皇让藤原氏编写了一部《姓氏录》,这是天皇原意要模仿唐朝姓氏著作,但是最终成为藤原氏专权的宣传工具,这部著作的编写过程也体现了日本社会发展矛盾的情况。日本原始宗教崇拜八百万神,是最典型的多神论崇拜国家,在圣德太子时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族统治,开始改革运动,其中主要的就是推行一神论,用佛教取代多神论宗教,增强皇族领导力,增强中央集权力量。他制定的十二冠位制也适应日本狭小国土,便于行使中央权力。圣德太子在大陆移民支持下的改革顺应历史发展,也让日本富国强民,其反对力量主要是物部氏和中臣氏,在推翻旧贵族的斗争中,圣德太子联合苏我氏和大陆移民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推古朝以后,日本旧贵族力量反扑,不仅圣德太子家族和苏我氏被灭,而且大陆移民也受到严重压制,这些旧贵族中的核心力量就是被圣德太子等镇压的中臣氏,也就是后来的藤原氏。日本的这次反动不仅造成国力倒退,丢失在朝鲜半岛的任那,也弱到连新罗都打不过,直到持统天皇时对大陆移民才有所重视。到九世纪日本内部矛盾仍然复杂,由于官制改为四十八级,少的也有二十多级,造成众多官吏,在日本狭小的领土用十二级就可以,官吏的众多造成职权分散,权力弱化,众多官员也让财政困难,迫使天皇不得不让皇族降格臣籍,也弱化了皇权和皇族。嵯峨天皇就是在把皇族降为源氏,皇权在削弱的背景下让藤原氏写姓氏录的。藤原氏此时正逐步走向专权的地位,但是在八色姓中,藤原氏和中臣氏都仅是第二级朝臣,和他们平级的有五十多,上面还有十多个真人级别,怎样突出藤原氏,确保其专权地位成为写姓氏录的重要基础。从现代保存的记载一千多姓氏的姓氏录中可以看到藤原氏采取的策略:首先是把全部姓氏分为皇别、神别、藩国、杂姓四类,从这四类就能看出谁专权了,无疑神别是最大的,原来都是天皇自称神,现在神不再是皇族了,中臣氏原本就是崇拜多神教,藤原氏也是把自己列入神别,而且连皇族都没成神,藤原氏成为神族的第一姓氏,而且在神族中分天神、天孙、地祗,用来区别本土官吏,俨然成了八百万神的首脑。对皇族采用的策略是分化,按理天皇是没有姓氏,但他把过去列入真人的很多贵族随便加上皇族血统,和源氏等降为臣籍的统称皇别,既能避免真人级贵族和自己争色姓,也贬低了皇族的尊严和影响。这样无形中就把天皇和皇族实际架空和弱化,不能再和藤原神族对抗了,这是后来藤原氏百年专权的舆论基础,也是造成日本中央集权弱化,以后数百年经常割据战争、权臣统治的重要原因。这个姓氏录另外重要特点就是把大陆移民边缘化,移民是日本社会发展的主体,甚至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如今把大陆移民都列入藩国,排在所谓神族之下,自然无形中造成民族分化和歧视。对大陆移民贬低丑化最厉害的是对天皇最忠诚的司马氏家族,来削弱效忠天皇的势力。姓氏录中,献舍利推崇佛法的司马达等和替天皇出家的司马多须奈都没有出现,推古时代支持圣德太子的司马止利也没有出现,这些曾积极对抗多神教和中臣氏的自然讨厌,也会影响神族首领的威望,在姓氏录中比列入藩国贬低得更厉害。司马达等后裔的坂田氏仅列入村主地位,司马氏被说是从百济来的,用的坂田氏列入百济藩国姓氏,比如在推古时代就已经是十二冠位第三的司马止利用过的鞍作氏,在姓氏录没有,其中的鞍部氏也没有,因为日本写汉字的简化习惯,鞍部往往写成安部和案部,在日本的色姓地位虽然一度被贬低,但到淳和天皇时代,司马氏的坂田氏地位很高,在淳和天皇重用从三品坂田弘贞时,也有很多安部氏任四五品官,而且色姓都是朝臣级,到仁明天皇,藤原氏专权后,几乎不再有了。在日本佛教界起领导作用的司马氏,自然是多神教旧势力最厌恶的,要在姓氏录中尽量抹杀和贬低。圣德太子自称是大陆晋朝人,经过转世到了日本,对司马氏和晋朝大陆有感情,藤原氏编写的姓氏录却完全不写司马氏和晋朝移民,甚至不愿把晋朝列入他已经贬低的藩国中,也体现了对圣德太子和司马氏晋朝的敌视,这在本质上造成了曾经迁到日本的大量晋朝移民姓氏都被隐没或丑化、异化。也可以肯定天皇在对抗藤原氏专权时,也提拔任用过大陆移民力量,对大陆移民姓氏提升,以限制越来越强的藤原氏专权,淳和天皇重用坂田弘贞刚升到从三位就莫名地禅让给仁明天皇,而坂田弘贞不久壮年病故,同时那些新升迁的安部氏也不再升迁,也体现这期间的政治斗争。
引用 4sjs4 2018-8-12 14:02
司马达等家族在日本:司马达等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人物,他是南朝梁人,迁居到日本时居住在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他是担任鞍部村的村主,不是误解的是造马鞍的工匠,当时的村主类似现代县长,当时等级是臣、连、伴造、国造、村首,司马达等就是村首(主),这些官僚都是有自己的部曲民众的,全国总共仅一百八十部,鞍部就是其中之一。到现在有的日本村面积都大于市郡,可见司马氏在当时日本是有些势力。早先到日本的司马氏已经有改姓鞍部的,鞍部村就是司马氏管理地区,司马达等刚到日本就成为这里的村主,成为鞍部司马氏新的领袖。司马达等没有改姓,推动日本崇信佛教,他献出的舍利是真正的佛宝,也奠定了他在日本佛教界的领袖地位。司马达等的儿子司马多须奈和皇室更密切,他在用明天皇病重时觐见:“臣奉为天皇出家修道。又奉造丈六佛像及寺。天皇为之悲慟。”请求替天皇出家,为天皇祈福造佛寺,天皇非常感动。《圣德太子传略》载天皇的儿子圣德太子哭着拉着他的手,表示追随辅助他弘扬佛法。司马多须奈出家称德齐法师,造了日本最早的寺庙之一坂田寺。司马达等的女儿司马岛是日本最早的女尼,渡海去百济求学,是推古天皇称赞的日本女尼之祖,回国主持樱井寺(丰浦寺)。司马止利是司马达等的孙子,他是圣德太子举荐为推古天皇造佛像和献佛本,受到赐封第三大仁位,升入公族,并且封近江国阪田郡水田,正式改姓坂田,他用赐地为推古天皇修建了金刚寺。这时司马达等的子孙也有姓鞍部和鞍作的,其中有的鞍部氏如鞍部德积成为僧都管理寺庙僧尼,有的鞍作氏成为外交官,鞍作福利是出使中国的通事,司马达等家族凭借和皇室密切关系及在佛教传播中的贡献成为日本显赫家族。但是随着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冲突,反对圣德太子改革的旧势力掌权。在圣德太子时代日本在朝鲜半岛甚至有殖民地任那,后来日本对中国移民排挤,不仅败于唐朝丢掉了任那,甚至连新罗都打不过。司马达等家族和大陆移民当时在日本的状况就体现了这时期日本退步的情况。到天武天皇时多次改易官职,最多设立四十八级官职,通常也有二十六级,远远多于圣德太子时代的十二级冠位,尤其是把公族姓氏分为八色姓氏,扩大了等级歧视,从大陆来的移民姓氏很多都列入第七级“连”中,几乎列入最末位地步,后来仅少数升到四级“忌寸”。司马达等家族的鞍部、鞍作两个姓氏都没有列入八级,仅坂田氏因为是天皇赐封姓氏,才列入第一级“真人”,也仅是十三姓中排第九,这时期不仅司马氏的坂田氏被压制,移民姓氏都被排挤,天武天皇六年甚至下诏书:“诏东汉直等曰。汝等党族之自本犯七不可也。”斥责东汉直家族,司马氏的坂田雷去世,仅赐大紫位,是二十六级的第五位,不及姓氏低于他的羽田公。天武天皇病重祈福七个寺庙却没有司马氏创建主持的坂田寺和丰浦寺,可见对移民集团的疏远。持统天皇继位,缓和了和移民集团的关系,为天武天皇举行的追悼超度无遮大会上,确立五寺举行就包括了坂田寺和丰浦寺,恢复和大官寺、飞鸟寺、川原寺并称五大寺。这也有唐朝的郭务悰、刘德积、司马法聪先后访问日本,对日本社会和政局施加的影响,移民集团的地位才摆脱了几十年以来被压制的状态,因为详细的《日本书纪》仅记载到720年,对司马达等家族后来的发展情况记载不多。到平安时代结束后,司马氏修建的坂田寺在十二世纪后期毁于战乱,源平战争后天武天皇时代的十三真人姓氏甚至一个都没有成为后来的豪族,旧的传统贵族在进入幕府时代后大部分都被排除在外了。司马达等家族和皇族关系密切也遭排挤,在十二世纪后日本进入幕府专权时代,司马达等后人坂田氏、鞍部氏、鞍作氏都没有显赫人物。日本近代后对姓氏不再限制,很多日本人改姓司马氏,司马达等家族在日本所用的姓氏中,也出现了些著名人物,其中坂田氏最多,有众议长坂田道太,接待过彭真访问日本;有物理学家坂田昌一,访问中国受到毛主席接见;有著名围棋手坂田荣男,称霸六十年代日本棋坛,有不死鸟坂田和治孤坂田的称号,体现日本复兴精神。鞍部氏和鞍作氏的人物少些,但鞍部在日本也被写作是案部或安部,其中安部氏的历史名人在日本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安部公房,他的作品已经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水平,在世界多有声誉;日本近代思想家学者安部矶雄也是安部氏杰出人物,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革命家李大钊就是他的学生。在中日交往史中,司马达等家族是发挥了深远影响作用的。
引用 4sjs4 2018-8-10 11:05
司马氏在日本:司马氏是在晋朝时期开始有迁居到日本列岛的,在南北朝初期,日本天皇派遣到中国的使臣里就有叫司马曹达的司马氏,可见在此前很久司马氏已经有迁居日本,并且逐渐成为天皇部下任职。在南北朝的梁人司马达等迁居日本时,司马氏在日本已经有些势力,他能直接任鞍部村的村长,类似现代县长,并且推动佛教成为日本国教。这时期是日本开始走向封建社会,逐步统一的时期。司马达等推动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等皇族和贵族崇信佛法,他的儿子司马多须奈是替橘丰日天皇出家,称德齐法师并且创立坂田寺,女儿司马岛是推古天皇称赞的日本女尼之祖,称善信尼。到司马多须奈儿子司马止利时,司马氏在日本已经升入公族,圣德太子推荐司马止利给推古天皇造佛像,司马止利被天皇诏书奖励,封第三大仁位,这是在最早的十二冠位的第三位,几乎和后世的正二位相当,已经算是公族,并且赐封近江国阪田郡水田,这是中国移民中仅有的被天皇赐封土地的。司马氏在日本使用的姓氏有鞍部氏、鞍作氏、坂田氏等,最早的遣唐使中的鞍作福利也是司马氏家族的。司马氏在近现代更多是日本人改姓,例如司马江汉,原姓名是安藤峻和铃木春重,是日本著名的画家和兰学家。司马凌海,原姓岛仓氏,师从松本良顺,著名兰学家,任元老院书记官,学生有后藤新平等。司马亨太郎是司马凌海儿子,著名德文学家,大学教授和皇家御用官。司马文子是司马凌海次女,又名林文子,是林佐野的养女,从夫姓喜多文子,是日本围棋之母,入选围棋殿堂,学生有伊藤友惠和杉内寿子等。司马良作是斯波氏,仙台人,是新选组的文化教习。司马辽太郎原姓名是福田定一,日本杰出的历史学者,著名作家。司马聘三是中国商人,江苏人,加入日本国籍,早年支持孙中山革命,和陈其美、黄兴、张群等关系密切。司马氏在日本中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历史上也发挥了进步作用,尤其是在橘丰日天皇到推古天皇期间推动圣德太子等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
引用 4sjs4 2018-8-8 05:58
司马昭的幕府和统一:司马昭是习凿齿评价的天下谁能敌,他领导推动中国统一和挽救民族生存的事业,是杰出的英雄。司马昭的幕府组成就体现了统一力量,是很值得研究的。统一的领导核心成为司马氏为首的士族后,司马昭执政时期,权力的中枢就是他的幕府,司马昭核心幕僚就是他推动统一的主要亲信。司马昭的长史有:张华、山涛、贾充等;司马昭的军司马和司马有:胡奋、贾充、裴秀、山涛等;司马昭的从事中郎有:李胤、羊祜、阮籍、荀勖等;司马昭的参军有:杜预、魏舒、王浑、刘寔等;司马昭的主簿有:师纂、郭奕、刘毅等;其他的幕僚有王戎、华峤、唐彬等。司马昭的这些幕僚都是士族和亲士族寒微的杰出人才,在司马昭的领导下为晋朝建立和统一作出重要贡献。司马昭的幕僚绝大部分都参加了统一战争,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统一西南的战争中,表面担任前锋的是邓艾和钟会,在实战中司马昭仍派出贾充和李胤担任第二梯队,自己帅第三梯队接应,在第一梯队中,司马昭也派自己的参军杜预担任钟会的长史,辅助控制钟会,司马昭派了自己的妹夫杜预参加第一梯队,派外甥荀恺等参加第一梯队掌控军队,就像派自己的主簿师纂担任邓艾的司马那样,牢牢控制第一梯队。在晋朝统一江南的战役中,司马昭幕僚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张华、羊祜、杜预是促成司马炎决策的最积极力量,在统一江南的六路大军中,有四路是司马昭的幕僚指挥:杜预、胡奋、王戎、王浑,在最东线是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在最西线主帅王濬是司马昭的从事中郎羊祜荐举任用,副帅唐彬也是司马昭的幕僚。司马昭执政后就把自己的幕府变成统一中枢,司马昭三位长史中的张华是晋朝司空中书监,对贾充是任命为托孤大臣,对山涛曾经也托付后方,是晋朝司徒。司马昭的司马和军司马中:胡奋是晋朝外戚和尚书仆射,裴秀是司空,司马昭让他绘制地图,成为中国地图之父。司马昭从事中郎中:李胤是晋朝的司徒,羊祜是太傅,荀勖任中书监,阮籍若活着也会是三公宰相地位。司马昭的参军中:杜预是外戚和开府等同三公,魏舒是晋朝司徒,被司马昭评价是:魏舒堂堂,人之领袖,王浑是晋朝司徒,刘寔是晋朝太傅,王戎、刘毅、华峤多官至公辅。司马昭幕僚还有吴国的徐韶和孙彧,蜀国的董厥和樊建,是真正的具有全国统一性质的中枢。
引用 4sjs4 2018-8-6 08:01
中国古代商贸概况: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但是商贸也有非常发达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体现中国商贸的状况。秦朝是丝绸之路发展初期,四川临邛是重要商业城市,有程郑、卓氏两大富商,临邛的邛竹杖和蜀布等销售到身毒(印度)应该就是从这时开始。汉朝时丝绸之路中线基本形成,张骞等通西域,到达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黎轩(黎巴嫩埃及)。到晋朝是中国商贸第一个高峰,洛阳就有金马羊三市,不仅继续发展丝绸之路中线,而且新建了丝绸之路北线和海上丝绸之路,晋朝的丝绸之路北线是从东北肃慎开始,经模庐(蒙古)、养云(坚昆)、伊列(哈萨克斯坦)、沙楼(斯拉夫)、寇曼汗(俄罗斯)、一群国(西欧),总长五万里,马行数百天,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亚欧大陆北部详细地理和行程。在南线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由于晋朝先进的造船技术,调风指南舟技术的应用也基本得以建立完成。从晋朝最南部的交州寿灵浦(顺化港)出发是计算海上航行的起点,到罗马帝国的航线也是这时期建立,从扶南到罗马帝国约六十天,和从印度到广州约五十天航程基本相仿,这是世界航海史首次记载东西方航海的详细天数,也记载从孟加拉到罗马帝国用晋朝最先进的乘六百人的七帆船仅一月就能到达。晋朝商人在罗马帝国商贸获得的金刚石也在象山晋墓中出土,证明了晋朝首次航海到罗马帝国,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到南北朝时商贸发展落后,中国在丝绸生产方面的垄断也被打破,西方从中国获取了丝绸生产技术。隋唐时期商贸发展也依然增强,长安成为贸易中心,主要是沿丝绸之路中线和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唐朝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出口的四大商品是丝绸、陶瓷、茶叶、铜铁器仍是国际市场的重要商品,这是中国商贸的第二个高峰。经过唐末乱世和五代,中国商贸减少落后了一段时期,到宋朝又有所恢复,尤其是同日本和高丽(朝鲜)的贸易开始在中国商贸中占重要地位,宋朝时期陶瓷是当时最重要的商品。元朝在成吉思汗时代恢复了丝绸之路北线,蒙古族一直沿这条商路到达中欧西亚,在元朝的商贸也是非常发达,有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到中国,其回国也是沿海上丝绸之路返回,宋元是中国商贸的第三个高峰期。明朝时期对航海最初很重视,郑和七次下西洋,但是主要目的不是商贸,后来因为耗资巨大而终止,这以后是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扩张,对明朝殖民入侵和经济入侵加剧,中国商贸陷入停顿和被殖民趋势,大量的外国货币涌入,明朝是日本和西班牙的白银大量涌入,造成物价上涨,利玛窦曾记载广东人民因葡萄牙侵占澳门大量买入中国商品导致物价上涨而愤怒。明朝灭亡和外资涌入摧毁明钞纸币,动摇经济基础有重要关系。清朝的商贸因为中国传统四大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下降而减弱,这时期丝绸在西方已经能生产,茶叶已经在印度生产,铜铁器也是西方领先,仅有陶瓷部分产品还有些竞争力。这时期鸦片逐渐成为殖民者对中国的主要商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中国生存,并因此爆发鸦片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古代商贸发展体现在因为重农轻商的偏见,对世界认识的逐渐错误,导致中国商贸从一度非常繁荣,在世界居领先地位,最终失去优势退化到被殖民和经济入侵的困境。重农轻商体现在对最重视商贸的晋朝贬低,司马炎和司马奇、王戎、和峤等很多晋人重视商业,却成为罪过,成为嘲笑对象,晋商沿袭晋朝重视商业的传统也长期不受尊重。在商贸中不再像晋朝能航海造船扩展商贸,后来仅是坐在中国等西方航海来殖民入侵。商贸追求的商品有的也仅限于白银或珍宝等奢侈消费品,不像晋武帝能购买罗马帝国的香蜜纸给杜预写作,晋朝时能对周边商贸对象的物产和商品非常了解,都有详细记载,虽然也买珍宝和钻石,但是更多是购买原料矿产,还有火浣布和纸张等,甚至是佛像,都有经济和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拿自己的产品换白银。晋朝在记载商贸伙伴的国情出产时,也会记载当地生产粮食、酒的情况,这些有的是为航海需要,法显航海时,船只就是在中途补充粮食和水等生活必需品,像无伦国产酒,杜薄阁婆产稻,有的就是为了进口粮食。社会本来应该商农并重,不能像殖民者只重视商贸,也不能像中国封建很多时期仅重视农业,贬低或禁止商贸,中国从封建社会的强国变成落后的国家,贬低禁止商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认识严重偏差。商贸是认识世界,团结联系世界其他民族的主要方式。
引用 4sjs4 2018-8-4 17:51
中国军事生产商贸发展:军队具有生产队和工作队的概念并非是现代才有,在历代中国军队都有生产和商贸的活动,和军事战斗都是军队的职能,只是很少有人重视。中国古代最早开始大规模戍边屯垦是汉朝司马憙和郑吉在西域开展的,后来赵充国也戍边屯田,这些生产活动都是在边疆,因为从中原运输物资路途遥远费力,补给困难而被迫生产应急。在三国时司马懿提出让军队都参加屯田生产,这是在中原地区首次大规模的军事生产活动,对后世影响很大。司马懿在军队的商贸活动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指挥军队不等不靠百姓补给,而是自己生产屯田,调来专业屯田兵生产。司马懿还组织军队在京兆、天水、南安生产冶炼,发展生产金属产品。军队有了金属产品后,司马懿又创造性地开办了军民共用军市,进行商贸同当地百姓交换物资,这是值得称赞的,古代军队就能不给百姓增添负担,用自己生产的物资交换补给,这在现代也仅有解放军曾经办到过,司马懿可以说很有超前意识。此前军市都是军队仅获得的租赋,军队不提供商品。司马懿在兴办军市过程中,还能听从颜斐的劝谏,惩治侵扰百姓的官吏,军队欺负百姓在乱世是常态像典农让颜斐谢过,司马懿维护百姓这是应该称赞的。司马懿指挥修建成国渠、临晋坡灌溉发展水利,应该也是主要领导军队完成的,使关中成为粮食产量丰富的产粮区,过去杜袭和薛悌都劝说他从关东预备运粮到关中,现在不仅不用从关东运输,反而能向关东输出五百万斛救济灾害,这些都对现代影响很大。以后的历代军市的兴办日益减少,军队从事生产的记载也不再多见,军队完全依靠赏赐粮饷,或者依靠劫掠来生存和发家的越来越成为常态化,尤其在民族战争中,相互攻掠,都是把对方民族的物资财产作为战利品。中国军队从事生产的不再多见,军市也回归仅是商人为军人服务,或军人出卖自己物品和战利品,很多不再让百姓参与,这些军市商贸对国计民生影响不大,有时国家仍会给军市输送财务变相赏赐,通常不会把军市的收益收归国库,以笼络将士。中国直到近现代才逐渐恢复古代军队生产和商贸的传统。
引用 4sjs4 2018-8-2 11:30
晋军北伐的意义:晋朝复兴和反分裂主要体现在北伐,晋朝并非偏安割据,而是通过北伐实现了复兴,取得的众多胜利,守住了中央政府的地位。晋朝虽然仅短暂恢复统一实现复兴,但是对民族发展意义重大,是在民族人口比例不占多少优势的复杂困难条件下,确保了民族生存和中央的地位。晋朝在百年间进行了大大小小十来次北伐,其中最有影响的几次都发挥重要意义。祖逖和司马裒北伐是东晋成立不久后开始的北伐,祖逖是向豫州方向,司马裒是向徐青兖方向,司马睿对祖逖积极支持,甚至让司马裒听祖逖调遣,司马裒在东线基本收复徐州兖州,同河北的刘琨、邵续、段匹磾等汇合,青州曹嶷也归降。祖逖在西线打败羯族,收复黄河以南,和坚守在洛阳、荥阳的李矩、赵固、郭诵等汇合,也沉重打击了匈奴,赵固北上甚至打到匈奴都城附近的绛县,基本终结匈奴对黄河以南威胁。这次北伐彻底扭转了晋朝战略防御态势,转入反攻实现了晋朝重新控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巩固了中央的地位。祖逖司马裒北伐后不久,匈奴瓦解,羯族向晋朝暂时归附。在陶侃北伐期间,晋朝在中路收复襄阳、新野等地,逼近洛阳,并且和辽东慕容皝共同制定南北夹击的平定中原战略,可惜因陶侃过早去世而终止。庾氏兄弟继承陶侃北伐战略,派邓岳等收复宁州和牂牁等地,司马勋收复汉中和陇西部分地区,经过这些北伐晋朝已经收复了很多领土,为复兴统一奠定基础。司马聃继位和司马昱执政对北伐更加积极,执行了会合凉州张氏、辽东慕容氏从三个方向收复中原的战略。司马衍和司马岳时代,氐族李氏已经尊奉晋朝正朔,在桓温和司马无忌、周抚、毛穆之等西征时被攻灭,这分散了晋军力量,应先集中力量北伐收复中原再西征招抚,错误的结果为以后北伐造成负面影响。谢尚和司马勋是晋朝复兴时期北伐的主力,司马勋和氐族杨氏联合,司马勋攻入关中扶持后来的杜洪等豪强,收复关中大部分地区,后来又收复宛城等地。谢尚在中路北伐收复豫州,其前锋戴施等甚至进入河北邺城,招抚冉氏,收玉玺让胡彬送回朝廷。司马昱又招抚羌族姚氏和氐族苻氏,在全国范围内恢复晋朝统治,实现了短暂的复兴统一。晋军从317年大规模北伐,历经三十多年到351年实现复兴,这是对民族有重要贡献。复兴统一后,由于司马勋、周抚等晋军主力被牵制在西南,在中原没有强大的政府军,不久又陷入分裂割据状态,桓温专断不能顾全大局不仅没有北伐,而且乘谢尚北伐帅军进入谢尚的江州武昌,对褚裒和殷浩的北伐也没有积极支持,也是统一没能长期巩固的原因。在桓温专权期间进行了两次不很成功的北伐,主要为争权夺利和专权为目的。谢安执政期间进行了淝水战役后,又帅谢玄等北伐,司马纯之攻占洛阳修晋陵,晋军支援重新归附的苻坚,不仅收复黄河以南,前锋再次进入邺城。可惜谢安去世没能恢复统一,继任北伐的司马恬也很快去世,晋朝的这次北伐至少收复旧都洛阳和黄河以南和西南,让众多割据都降号称晋藩,仍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保持中央地位。晋朝以后的大规模北伐是在司马德宗任大司马和司马遵任大将军,刘裕任太尉期间,基本是晋朝后期短暂的辉煌,但是仍取得重要战绩,总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动员都是由最高军事官员司马德宗和司马遵决定,由太尉刘裕负责执行,这次北伐也收复了青州,平定南燕,在这以后司马遵去世,对刘裕的制约减少,后秦又给刘裕献地八郡,这些都推动刘裕专权,后秦已经降号尊晋称天王,但错误支持刘裕为后秦灭亡埋下隐患,不久刘裕奉大司马司马德宗伐秦,调动了大量晋朝忠臣良将,灭后秦同时也陷害了众多晋朝忠臣良将,为完全控制朝廷除去障碍,最后的北伐仅是为刘裕专权服务,没能推动统一。晋朝的众多次北伐,多数都是为了民族生存和统一,对历史发展起进步作用,打击的民族敌人和分裂割据,即使是短暂统一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是维护了晋朝中央的地位,维护了汉族统治民族的地位,保护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用英勇的战斗和收复中原的胜利维护的民族尊严和生存权力,沉重打击了那些敌视汉族,要灭绝汉族的反动残暴的异族分裂者。司马睿因为北伐恢复中央成为中兴之主,后来庙号中宗也是代表中兴的象征。司马昱是习凿齿评价的生平所未见的英雄,是郭璞评价的“兴晋祚者必此人”,最终领导实现了晋朝复兴。司马聃虽然在晋朝北伐复兴期间年幼,但是为北伐勇将毛宝追封,仍然获得了晋孝宗有武安之才、文王之风的评价。
引用 4sjs4 2018-7-30 09:06
司中峰和战略空军:司中峰参与创建空十师不久就和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在政委王学武调任志愿军空军政治部主任后继任政委,和师长刘善本领导空十师,由于刘善本是起义将领,主要负责技术教育工作,空十师的政委司中峰承担了部队建设发展的繁重工作,和苏联顾问学习现代空军的战略战术和空军理论。空十师在朝鲜参加过夜间轰炸,是解放军空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在技术上已经到达世界一流水平,所以在1953年解放军在空十师组建独立四团作为未来核攻击部队,中国的战略空军正式开始组建。轰炸机原本在世界空军部队中,都是作为战略空军使用,主要从事战略轰炸,尤其是核武器发明后,战略轰炸也成为核轰炸的代名词,美国在越南用轰炸机投放了超过二战欧洲战略轰炸投弹总量,也没有取胜,战略轰炸不再与常规轰炸等同,中国组建核轰炸空军是赶上了现代战略空军发展水平,但是直到1964年中国生产出核武器后,战略空军才真正拥有了实战武器。司中峰参与了空十师的创建和独立四团的组建,为中国战略空军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空十师也成为空军安全飞行的红旗师,也正是因为成绩突出,空十师成为中国首支核武装空军师,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战略核力量。司中峰后来参加了空六军建设,不久升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他在空军部队的组建方面的领导能力出众,这是他能在几年内很短时间就升任到军区领导职务的原因,也体现了解放军对轰炸机和战略空军部队的建设越来越重视。1968年是中国首次调动战略空军,把空十师调往南方声援北越和震慑台湾,当年美国宣布停止轰炸北越,中国的核力量开始发挥国际影响。也正是这年解放军重新组建空六军,设立在唐山,这里是战略要地能同时防御外蒙和朝鲜半岛,警戒美苏部署的核力量。司中峰从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高职低配担任空六军的政委,主要也是因为他曾参与战略空军的组建,因为当时解放军就是准备要把空六军建设成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战略空军。司中峰和军长吉世堂很快把空六军建设发展起来,空六军的空二十四师当年就参与核试验装备战术核武器,空十七师在1971年也参加了核试验,开始装备战术核武器。司中峰在当时中国战略空军的主要部队中都曾担任领导,是中国战略空军发展的重要领导人,为战略空军发展做出了贡献。
引用 4sjs4 2018-7-28 11:30
司马氏挽救民族生存:司马氏是习凿齿评价的千载盛功主要是因为在民族生存方面做出的贡献,在东汉末战乱中汉族已经仅存几百万,甚至比异族少,到司马昭时代边疆人口八百万超过汉族,民族危机非常严重。当时民族迁徙仍在加剧,东汉中期鲜卑南迁赶走匈奴,仅部分匈奴在汉末南侵到中原地区,属于半独立;鲜卑南迁没有停止,三国末期拓跋部从北方也南迁到草原,这时有二十万骑,要是攻入中原仍是民族灾难,是司马昭北征收降拓跋部,阻止了鲜卑南迁,并且统一西北和西南。司马氏建立晋朝后,最大的贡献是执行增加人口政策扭转了汉族人口劣势,并且最终统一中国,暂时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这是巨大的历史贡献。到四世纪冰期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司马氏领导民族反分裂,抗击匈奴对汉民族的灭绝攻击,长期把匈奴阻挡在黄河以北和两郡狭小区域,这对民族南迁和坚守起了决定作用。只有民族团结和英勇战斗才能生存,欧洲英勇抗击匈奴就能打败乌尔丁,欧洲各民族团结就取得沙隆战役胜利,打退匈奴阿提拉的劫掠,在中国是同样的,晋朝军民也是英勇抗击匈奴,团结其他民族,最终取得胜利。在民族存亡的斗争中,晋朝君臣和军民的英勇战斗有很多胜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表现出的坚强和牺牲精神永远值得后世敬仰。广大汉族人民没有被匈奴改姓和假冒汉统欺骗,坚决团结拥护晋朝司马氏中央反抗匈奴的灭绝分裂,始终让匈奴困于狭小地区,仅用二十来年就灭亡匈奴。司马氏在团结兄弟民族中起了重要作用,不仅能让各民族承认晋朝是中央正朔,也能娶鲜卑荀氏开启民族联姻的先河,不再用和亲妥协政策。晋朝时期汉民族人口不占绝对优势,关中异族在晋惠帝迁徙后仍占半数。能在严重灾害和复杂民族矛盾中保持中央地位,长期控制全国大部领土,依靠的就是不妥协和英勇战斗,晋朝北伐的数目很多,绝不是误解的长期偏安,旧都洛阳在东晋百年中也有近六十年是晋军晋藩控制,晋朝用三十多年就实现过统一复兴,尽管是短暂的统一,仍是值得尊敬,正是有这种统一反分裂的信仰和坚持努力,司马氏才会有千载盛功的评价,民族才会在最严重的生存危机中仍有三千万仅消耗一半,没有灭绝或被统治。
引用 4sjs4 2018-7-26 09:54
志愿军兵种军种发展:志愿军入朝初仅有步兵和少量炮兵,中国的空军、海军刚组建,学习斯大林时代的苏军建立多兵种刚起步,入朝部队步兵用多国装备,弹药不统一配给困难,加上肩上后勤的制约,通讯甚至多靠军号和哨声,作战完全靠士兵的素质。志愿军是随着战争不断发展成多兵种部队,最早是万毅和高存信等任司令领导的炮兵发展,到后期装备火箭炮。然后是贺晋年任司令的铁道兵和洪学智任司令的后勤兵,装备大量苏联火车、汽车保障后勤运输和前线弹药补给。刘震、聂凤智任司令率领下空军部队也参加空战,结束了志愿军没有自己空中掩护的困境。成钧任司令领导的防空兵参战也增强了朝鲜战场志愿军的制空权。刘善本和司中峰领导的轰炸机夜间轰炸标志中国空军战力更强,通常世界空军都是以夜间作战作为技术一流的指标,这也是中国战略空军发展的起步。赵杰任司令的坦克兵也在朝鲜战场有出众表现,涌现出四团四连等英雄部队。韩先楚任司令指挥的西海防御部队和人民军第四兵团在西海进行的战役,是中国首次陆海空协同作战,中国军队也开始具有现代海军陆战队的战力。在军事装备上因为各兵种相继的建立,逐渐摆脱了过去单一步兵简单装备,大量新武器装备部队,大量新技术在战争中应用,电子通讯器材也装备到连级单位,通信兵不再仅有司号员,现代化通讯装备。军队的轻武器也逐渐都统一成苏联制式武器,弹药供给也更方面统一。在战争相持阶段,为了进行防御作战,在修建防御工事时又组建了薛克忠等领导的工程兵,对提升志愿军防御作战力量和减轻敌军轰炸炮击发挥了作用。另外在志愿军还组建了:公安兵、防化兵、医务兵、汽车兵等技术兵种都是分别归总部和后勤部领导。在志愿军的众多兵种里面,仅有陆军、空军和防空军发展成军种,有的是仿苏联军制,有的是中国创建,这些志愿军兵种和军种的建立标志中国军队现代后,中国军队不再仅是靠思想觉悟和人的素质取胜,在军事装备上也有了极大的增强,所以对手克拉克才在停战时感慨志愿军不仅没削弱反而更加强大,这些变化也正式让中国军队迈入现代化军队行列,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中国军队在用简单落后的步兵装备时都能战胜强敌,在装备了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后是更加不可战胜了,正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彻底摆脱了贫弱形象成为世界强国。
引用 4sjs4 2018-7-23 18:47
台湾分裂的危害:中国东面头上的防御地带是朝鲜半岛,腰部的防御地带是台湾,脚部防御地带是越南,美国在新中国建立初在中国的头上、腰部、脚上共插了三刀,经过朝鲜越南等战争在头部建立了缓冲区,在腰部迫使美军撤出台湾,在脚部支持越南赶走美军。这三个防御地带只有台湾是中国领土,涉及到中国的统一,面积很小的台湾分裂造成的危害很重,虽然是岛屿,但是在古代就已经是中国东南的屏障,明末西班牙、荷兰侵占台湾,后被郑成功收复,康熙时统一了台湾。在近代很多次战争都牵涉台湾,现代中国收复台湾后,在内战后期又成为美国分裂和阻止新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的工具,因为台湾分裂,中国新政府长达二十多年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直到1971年才借助联合国印尼的轮值主席马立克和爱国华侨司徒眉生帮助重返联合国。台湾分裂还使美国利用台湾长期进行对中国的空中侦察,进行空中威胁,被美国称为不沉的航母,比美国从冲绳、关岛等地飞临大陆要方便很多。台湾分裂让中国长期背负分裂国家不利形象,造成外交麻烦,中国领导人每年讲话或政府报告都要提台湾统一问题,每次和外国领导人会面都要感谢对方支持一个中国立场和在台湾问题对中国的支持,李肇星曾感叹在国际上外交像是欠债那样总要感谢别人的台湾政策。在军事上台湾分裂的危险实际更大,美国曾在台湾部署核武器,把台湾用来做对中国战略威胁的最前线,台湾面积广阔,足以容纳数千万人,要是成为敌对力量的攻击中国的基地,甚至是可以部署覆盖大半个中国的导弹、飞机出发点,所以中国是不会允许任何外国军队进入台湾。台湾还是封锁中国海上通道的战略要点,是过去敌对武装封锁中国的主要基地,现在仍是威胁中国海运的隐患。即使台湾被国内分裂力量控制,其两千多万人口也会组建一支足以对大陆造成严重威胁的军队,所以统一台湾是关系到中国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安危,是中国战略安全的基础问题,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是中国和所有国家交往的前提。
引用 4sjs4 2018-7-22 16:22
志愿军组成部队:斯大林评价美军不是人数众多的中国军队的对手,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客观的,中国虽然经历了百年苦难,但是也造就了中国善战庞大的军事力量。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停止百万士兵退役,宣布军队要维持在三百万,大量生产军事装备,这显然不是针对朝鲜那十万军队,目标指向中苏是非常明确的,中国当时有五百多万,最初派往朝鲜组建的志愿军是四野的十三兵团,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林彪去苏联用私人关系增强中苏同盟,邓华十三兵团司令部升级为志愿军司令部,首批志愿军有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等部队,绝大多数都是四野的部队,适应东北和朝鲜半岛寒冷气候和地理环境。第二批入朝的是宋时轮九兵团20军、26军、27军是三野的部队,从军队入朝调动看,在冬季把四野耐寒的部队调入朝鲜作战更有利,调九兵团是因为其在津浦路运输快捷,是当时军情紧急不得已的选择,十三兵团和九兵团是中国精锐,取得了辉煌战绩,前四次战役主要是这两个兵团打的,和美军伤亡比是一比三。以后调入陈赓三兵团、杨得志十九兵团、杨成武二十兵团等总计九个军,在防御相持阶段,国内陆军的主力军多数都调入朝鲜轮战。由于前四次战役的胜利,对美军产生了严重轻敌的情绪,虽然实践证明了斯大林评价中国军队强于美军,但也是从整体和战斗毅力等方面,志愿军和美军在装备和后勤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如果骄傲轻敌或派遣的部队素质毅力差,对美军不仅不占优势,相反会被美军战胜,第五次战役就体现了这个问题。当时调兵入朝过程就体现了有些轻敌,陈赓应该帅他的四兵团入朝,四兵团和四野配合多次,但他却带着三兵团入朝,且仅带了12军,另外四兵团15军和十八兵团60军也编入,一个兵团三个军来自不同兵团,不利于指挥配合,这是后来三兵团在第五次战役后期遇挫的重要原因。另外后期入朝的几个兵团的部队新兵太多,美军甚至从欧洲和国内调集老兵入朝参战,而中国却派遣了过多的新兵,这是后期伤亡人数增多的原因。
引用 4sjs4 2018-7-20 10:08
斯大林和朝鲜停战:斯大林支持金日成统一并且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和援助,但是经过一年多南北冲突,韩国仍是占优势,所以在1950年6月底全面战争爆发初,韩国是喊着要北上攻占平壤的,但是为何到6月28号韩国就全线瓦解呢?主要是从中国返回的几个朝鲜师的强大战斗力和苏联坦克装备的坦克部队投入战斗扭转了人民军的劣势。美国第一时间卷入战争竟然是侵入台湾,派遣第七舰队在6月28日就抵达台湾,公开阻止大陆统一。斯大林对美国卷入战争和进入台湾的反应谨慎,但是也表现了远见卓识,葛罗米柯回忆他建议希望斯大林派马利克返回联合国否决美国组建联合国军干预朝鲜半岛的企图,但是斯大林没有同意,很多人甚至以此批评斯大林是搞阴谋,要坑中国出兵,这是可笑的。苏联作为常任理事国仅能否决安理会决议,若美国用联大决议组建联合国军苏联是没法否决的,就像后来美国和台湾没法否决大陆加入联合国,因为那是联大决议,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时在联合国不占优势,无力阻止美国组建联合国军去朝鲜半岛,所以去联合国也白去;其次在七月份朝鲜人民军正势如破竹,有在美国大举干预前统一的机会,也没必要去阻止,当时人民军已经快打到釜山了。斯大林的远见卓识体现在他在七月份赞同中国派九个师去朝鲜边境,以防万一并同意苏联可以提供空中掩护,周总理在这时明确表示美军要越过三八线中国就出兵,这时的中国还有犹豫,美军仅是军舰在海峡巡逻,若中国渡海不能确定美国必然拦截阻止,但是八月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这时就可以明确美国要阻止中国统一,这些空军是进攻部队,美空军入台甚至有支持台湾攻击大陆的态势,中美两国的交战是不可避免了。可见完全不是斯大林阴谋让中国卷入朝鲜战争,若朝鲜在七月份统一了,哪有机会让中国去朝鲜吗?在当时斯大林是急于结束朝鲜战争,是希望朝鲜速胜,不存在想让中国卷入战争,因为八月苏联就重返联合国,这时是苏联轮值当主席,有利于苏联的时候,斯大林让马利克重返联合国首先做的就是要求朝鲜半岛和平解决危机,要求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斯大林是首先提出朝鲜停战的,所以也不存在他阴谋让中国卷入,这时朝鲜人民军已经占据半岛百分之九十多的领土,仅有釜山附近一小块没统一,此时停战也有利于朝鲜,尤其是要求外国军队撤出半岛,都会让战争结束,若是斯大林要求朝鲜停战的愿望实现,就能让朝鲜民族不再流血,和平解决统一问题,也不会有后来朝鲜民族数百万人伤亡,不会有中国近百万人伤亡,不会有美国几十万人伤亡,这是和平的最后机会。但是马利克在联合国要求停战的提案遭到美国拒绝,这也间接证明苏联无力否决美国干预朝鲜半岛组建联合国军,马利克否决了美国谴责朝鲜的议案,让美国被迫通过联大决议由联合国主持朝鲜半岛统一,剥夺朝鲜民族自主统一的权力,实际就是为美国北上越过三八线建立合法依据。美国继续往朝鲜半岛增兵,甚至派来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指挥这场战争,仅是朝鲜半岛危机,需要派麦克阿瑟那样级别的统帅吗?这已经让中国怀疑是要指挥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战争。斯大林要求朝鲜停战的提案被拒绝后,他没有被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吓倒,中国的毛主席等也没有被美国的威胁吓倒,美国虽然在9月中旬在仁川登陆,把战争扩大,但是斯大林毫不妥协退让,9月18日斯大林建议人民军抽调四个师回防汉城,同时让华西列夫斯基考察并准备让苏联空军进驻平壤,斯大林是准备也像美国直接干预朝鲜半岛,派兵进入朝鲜。毛主席此时也向中朝边境增派部队,计划从原来九个师三个军增加到八个军,这就是所谓的以强硬对强硬,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决心。但是人民军没听斯大林的意见回防汉城,到9月25日美军攻占汉城,同时派遣大批轰炸机轰炸平壤附近机场,使苏联空军入驻的计划也未能实现,到十月初美军切断人民军退路,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10月3日在总参谋长聂荣臻警告美军不得过三八线后周总理再次警告美军不得过三八线,但是10月9日,中国人是不会忘记这天,美国人也应该记住这天,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十天后中国志愿军也越过鸭绿江向三八线进发。现在若回顾过去那段历史,中国、朝鲜、韩国,甚至美国都会遗憾当时斯大林要求停战的愿望没有被接受吧,中国和美国遗憾是可以少些人员伤亡,朝鲜和韩国遗憾是可以少些人员伤亡同时能和平选举自主统一,不用分裂至今,而且仍让美军驻军欺压。
引用 4sjs4 2018-7-18 14:22
台海危机由来:台海危机的本质是中国要统一的国家主权遭到美国侵犯,导致两岸长期分裂至今,两岸关系在美国影响下发生的多次紧张危机。台海第一次严重危机本身就是美国直接干涉,在美国已经把朝鲜半岛和台湾划在其防御圈外后,表示不干预中国内政同时,先是1949年阻挠大陆加入联合国,随后又阻挠朝鲜和中国统一,1950年6月27日朝鲜半岛内战刚两天,还不能确定南北经过一年多冲突后的全面内战会怎样发展,美国就出尔反尔地不再遵守原定的防御圈,向朝鲜半岛和台湾同时派遣军队干预,其向朝鲜最初仅派小部队特遣队,而向台湾则派出大部队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摆明了主要是针对中国,只是在朝鲜半岛战局严重恶化,才又大举增兵朝鲜半岛。最终的目的也不是仅维护韩国,而是要北上攻打大陆,因为美国拒绝了停在三八线的大陆要求,美军向鸭绿江进攻,空军则已经侵入大陆。从美国阻止大陆进入联合国起,美国就已经准备要阻止中国统一,要阻止大陆统一台湾,即使没有朝鲜内战,美国也必然会以维护中国“合法政府”的名义阻止大陆攻台,甚至不排除会支持台湾攻击大陆。后来是中国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阻止美军向中朝边境进攻,若大陆不出兵,美国也会用志愿军的形式支援台湾攻大陆,那时苏联和大陆是同盟,美国单独未必敢直接对大陆宣战,但在联合国制造大陆是侵略国的舆论,甚至可能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对大陆开战,无论是否去朝鲜作战,美国对中国大陆进攻的号角已经吹响,进攻已经开始。大陆是美国在联合国、台湾、三八线这三个方面打击大陆后被迫反击的。1953年朝鲜停战后,大陆发出了“解放台湾”的号召,但刚和大陆在朝鲜签订停战协议的美国在台湾仍然继续阻止中国统一,由此也可见美国不是因为朝鲜而干预台湾,而是本意就要阻止中国统一,甚至还和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公开干预别国统一,这在国际外交政治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中国的国耻。斯大林曾给毛主席信中说大陆要是不显示力量,真正和美国较量打击美国,是不可能在台湾问题上让美国让步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大陆出兵朝鲜后,在联合国中让大陆有了发言权,让越来越多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大陆政府,以后又经过多次较量才让美国最终承认大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让美军从中国领土台湾撤军。
引用 4sjs4 2018-7-9 09:55
第四军和长沙会战:第四军这个番号在中国近现代具有特殊影响力,不仅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中有两党众多的第四军,国共双方都有统领四方的愿望,都对四军番号有感情。在抗战中四军的番号同样影响深远,共产党有新四军,国民党有四军,都是声名远扬。国民党的四军在抗战中功勋卓著,参加过淞沪会战,国歌作者田汉写诗称颂四军,武汉会战德安万家岭大捷中,四军也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长沙会战中四军发挥的作用仍然非常突出,非常值得研究。日军在中国战场采取的是总体从北到南的推进方式,在长江流域从东到西推进,但是因兵力有限,其由北向南仅限于津浦线和华北,没有重点夺取平汉线和中原,由东向西仅推进到武汉就陷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在日军占领武汉后开始是准备放弃长沙,一度焚毁长沙要撤出,但日军因为战线过长,没有进攻长沙,中国开始布置长沙的防御。长沙位于第九战区,主要由薛岳指挥,调往这里的驻防部队有四军、十军、七四军等约三十万部队,四军张德能的59师驻防长沙。到1939年9月,日军攻占武汉近一年后才首次进攻长沙,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四军和兄弟部队配合用二十四万击退了日军十万的进攻,采取逐次防御,后退决战,两翼侧击的方式,俗称天炉战术取得胜利。在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二年日军在1941年9月再次向长沙发起进攻,这次日军增援了第四师团等主力参战,总兵力十二万进攻长沙,一度突入长沙,但是后继不足最终退出,这次战役双方打成平手,第四军在此战仍然发挥防御的中坚力量,没有在长沙内防守,而是分成两部分,分别驻守洞庭湖一侧和大云山到平江一线担任侧击防御。在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这次战役中,四军同样分成两部分,欧震帅一部分在长沙城防御,张德能帅一部分在城外和其他友军策应作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再次取得胜利,甚至罗斯福都发电报祝贺。四军能在长沙取得两胜一平的战绩主要是四军本身战斗素质强,战斗经验丰富,从北伐就开始东征西讨长期作战,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而且指挥官是原四军的薛岳,不会有倾轧风险,加上配合作战的也是中央军的主力李玉堂的十军和王耀武的七四军,都是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所以能守住长沙。对比日军败退的原因主要是中原仍在中国军队驻防,尤其是晋南中条山和豫北二十四集团军等牵制日军南渡黄河,加上日军大本营对中原平汉线忽视,仅香月清司曾违命向中原进攻,一度造成紧张局面,但随着他被撤职,日军长期不再向中原进攻,也没有打通平汉线,致使日军长沙前线的运输补给线漫长要绕道长江航运,费时费力又不充足,对长沙的攻击常常缺乏后继,缺乏补给。到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在前期作战中打通平汉线,向武汉运送物资通道畅通,南下增援补充兵力和物资后,又一次向长沙进攻,这次是为了完成大陆交通线战略,日军对长沙是势在必得,所以集中了超过以往三次一倍的二十多万军队。四军在这次战役中最凶险,军委会对守长沙不积极,把原来的十军调去守衡阳,意图放弃长沙,包括七四军在内的两个集团军又被日军四十师团吸引到益阳和宁乡一线,在东线日军第三师团和第十三师团又摆出迂回攻击长沙的姿态吸引了几个军,所以中央方向防御长沙的仅有四军等少量部队,却要面对日军四个师团,在1944年6月7日,日军四个师团主力已进至长沙附近,开始准备攻城,把主攻方向放在城西岳麓山,长衡会战中的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就在凶险万分中开始。原本在东线的日军第三师团也突然转向长沙,使攻城日军达五个师团,在抗战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日军师团同时进攻一个中国军,第四军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坚守长沙约十天,在6月19日放弃长沙撤走。第四军最后一次守长沙是在老蒋已经决定放弃长沙调走十军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以寡敌众进行了十天的英勇战斗后突围,长沙在日军已经打通平汉线后已经不利于防御,是可以放弃的,连国府的行都洛阳都放弃了,况且四军并非是不战而逃地放弃长沙,其坚守的时间也不短。当时以白崇禧为首的多数主张放弃长沙,老蒋则要求逐次抵抗,却把十军调走,仅给增援1师,这摆明放弃长沙,像要牺牲四军在长沙。四军的军长张德能是华侨,属于国民党华侨系将领,他基本比照国都南京和行都洛阳坚守一星期的惯例,长沙原本是1938年底就要焚毁放弃,现在坚守十天撤出也没过错,老蒋让嫡系十军守衡阳也仅规定两星期。四军在第四次长沙战役的表现仍是值得称赞,为四军赢得荣誉。
引用 4sjs4 2018-7-7 18:09
晋朝的三省制:晋朝时三省制建立完成,这是封建社会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封建民主制度发展的顶峰,也是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雏形。封建专制比起封建民主是落后反动,但资本主义民主的三权分立比封建民主要进步,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则比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更进步,历史总是向前发展,民主和进步的制度总是越来越文明。晋朝的三省制比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社会主义民主集中有哪些区别呢?封建专制是几乎完全都是皇帝决定一切,皇帝一人的能力和体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一个政权的所有事,尤其是疆域越来越辽阔的统一政权,所以在封建制度建立后就有丞相辅助,但是丞相和皇帝没有分工,往往丞相压过皇帝成为政权的主宰,造成统治阶级权力斗争。即使在三国执政权从个人转到中书和尚书两个机构,仍会产生专权,曹睿时尚书令陈矫不让他行文书,中书监令刘放孙资决定辅政大臣,这些都就在不久前,所以晋武帝建立晋朝后自然要吸取教训,司马氏是人数不多的姓氏,为了防止权臣,首创了门下省,把执政权从两个机构扩展到三个机构,这就是最早的三省制。三省多相自然会提高行政效率,众多的行政事务由多个宰相分工负责,尤其有利于治理统一庞大的国家,皇帝可以临时让信任的人总万机负总责,要是不满意可以撤换,不会遇到专权丞相似的反弹风险。晋朝的三省分工不像唐朝那样明确,侍中掌管的门下省权力很高,这是因为在三省制开端时期,要削弱在前朝形成的中书尚书两机构权力过大的问题,必须增强门下省权限,侍中是三品的首官。晋朝的三省制已经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分工的雏形,和三权分立的立法、司法、行政的资本主义民主有相通的地方,但不是资本主义三权制约的关系,更多是体现分工的原则,尤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全民参与的性质,所以没有资本主义民主普遍,但是已经是封建民主的顶峰,对以后的封建朝代有借鉴作用,在封建末期专制以前数百年都是得到沿袭和模仿。
引用 4sjs4 2018-7-4 11:35
新中国华侨系领导人:新中国联合政府是在半殖民半封建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国的,急需大量海外有知识的科技人才,所以华侨成为联合政府中的重要组成力量。在首届政协领导人合影中,华侨领袖司徒美堂同何香凝能和毛主席等几位副主席共同在第一排就坐也体现了新中国华侨的地位和影响力。新中国主要华侨领袖司徒美堂是美国华侨,在华侨中辈分和影响力最高,在美国是罗斯福的朋友,由于罗斯福家族在美国两党都有影响,尊敬司徒美堂有利于联合美国的亲华派。司徒氏是中国著名华侨世家,在美洲和南洋都有影响力,司徒美堂回国参加新政府,有利于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司马丙鹤是旅居朝鲜和韩国的华侨,也是新政府的华侨领袖。何香凝是主要民革领导人,也曾是华侨旅居日本,他的丈夫廖仲恺是美国出生的旅美华侨。何香凝成为华侨委员会主任,她的儿子廖承志是中日友协会长。陈嘉庚是马来西亚华侨,也是重要的华侨领袖,中共的大量领导人都曾经是旅苏,而且有旅居国外的经历,也是有华侨的身份,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任弼时、林彪等都曾在外国生活过,这也让他们对华侨能亲近些。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程潜也是旅居过日本,先后在日本军校和早稻田大学就读。新政府的军事将领中也有很多是华侨出身,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曾经旅苏,叶剑英年少就出身华侨世家,祖辈是南洋华侨,陈毅曾经旅法。另外还有很多将领都有华侨经历:周士弟旅居新加坡;叶飞旅居菲律宾;卢胜旅居新加坡;庄田旅居新加坡;曾生旅居澳大利亚;吴克之旅居新加坡;陈青山旅居马来西亚;叶松盛旅居印度尼西亚;梁灵光旅居马来西亚等等。旧中国华侨在海外受到歧视的压迫,也是这些华侨参加新中国解放,挽救国家和民族,参加中国革命的重要原因,只有祖国强盛,海外华侨才会避免被歧视和压迫。新中国联合政府成立后,回国建设祖国,让祖国进步强大摆脱落后贫弱的地位,这个理想也成为很多旅居海外的华侨的愿望,也是大量在海外的华侨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克服重重困难返回祖国,宁可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为民族的文明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建国后回国的华侨主要科学家很多成为新中国科技领导人,尤其是对中国的两弹一星等很多高科技国防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最著名的两弹元勋中,钱学森是美国归侨,其回国受到重重困难,美国既宣布把钱学森驱逐出境,又不让他回国,因为他是著名的导弹专家,最后是用中国志愿军等俘获的美国间谍战俘和他交换,才让钱学森回到祖国,这也是抗美援朝的胜利成果之一。程开甲是英国归侨,在英国也是放弃优越的生活返回祖国,参加了核武器开发工作。钱三强是法国归侨,和居里夫人一家密切,是中国核武器开发的重要领导人。邓稼先是美国归侨,是中国最著名的两弹元勋。参加核武器研究和先进武器开发的杰出华侨科学家还有:赵九章是德国归侨;彭桓武是英国归侨;朱光亚是美国归侨等等;都为新中国的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美国和苏联联合封锁新中国,在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的条件下,在联合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为了祖国的安全奉献了自己的知识和才智。中国的华侨系领导人很多是在旧中国腐朽落后的环境中被排挤压迫,被迫到国外生活,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别国服务,为所在国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是旧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大量杰出优秀人才被迫出走,背井离乡在国外为别的国家富强而工作,这是民族的悲剧,也是旧中国落后腐朽政治造成的,也让这些华侨成为要改变祖国腐朽落后统治的急先锋,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妻,林森、廖仲恺等国民党领袖和大批中共领袖同样都是有旅居国外,躲避国内迫害的经历,他们是革命的先驱和急先锋,也是最早接受世界先进科技和文化,起来反抗国内腐朽落后文化和黑暗统治的革命者,在新中国联合政府中他们也是主力,他们建立的新中国是为中国扫除了阻碍文明和进步的旧社会政治枷锁,也能为那些被迫在海外生活的杰出人才提供帮助,吸引他们回国参加建设,共同改变旧中国腐朽落后的面貌。那时回国的杰出人才都能让中国变得进步强盛,能为中国作出贡献,而不是像现在有的留学生回国只是为外国服务,甚至里通外国危害国家。新中国联合政府中的华侨领袖很多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是民主和进步的代表人物,这是现代人民对华侨人物历史功绩高度评价的重要原因。
引用 4sjs4 2018-7-2 10:40
建国初期中美关系:新中国联合政府成立后,奉行一边倒政策,是美国执行反华政策造成,美国召回司徒雷登,不承认新政府。在中国的美国最高外交官是代办斯特朗,他受命支持旧政府,他是最早提出双重承认的美国外交官,主张在大陆保留使馆,同时继续承认台湾旧政府,并且到台湾任职。在苏联承认新政府和美国反华的对比下,毛主席自然去苏联见斯大林,建立中苏同盟。美国不仅不承认新政府,而且对新政府采取敌对态度,在东北空降特务企图暗杀毛主席,更重要的是继续往台湾运送大批武器,台湾空军本来已经瘫痪,在1949年底仅存两月燃料,仅二百架能飞的各类飞机,是美国往台湾运去大量轰炸机和坦克,甚至英国都对美国这样激化同中国大陆的矛盾感到忧虑。中国新政府对美国支持台湾攻击大陆,自然会产生反美的防御政策,在1950年上海2.6大轰炸后,中苏同盟的毛主席请斯大林派空军防御上海,这时期大陆虽然反美,但还没有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原本是朝鲜内战,但美国借机入侵台湾,派遣军队进驻台湾,严重侵害了中国主权和利益,至此两国成为敌国,几个月后美国又不顾中国政府警告美军不要越过三八线的要求,北上进攻朝鲜逼近鸭绿江,至此有这两个对大陆的攻击后,中国大陆就已经到了不能不出兵的地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是美国在建国初期执行反华政策的结果。后来出兵援越同样是因为台湾有美国驻军,为了反对美军在日本和韩国驻军威胁中国安全,反对美国在东亚欺压各国的霸权主义扩张政策。经过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两次战争后,美军在严重的失败下才被迫承认新中国,撤出台湾的驻军,这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取得的成果,不是美国的恩赐。美国至今仍向台湾运送武器干涉中国内政,甚至挑衅大陆支持台独,这是在制造亚洲的战争危机,是意图分裂中国,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幻想把中国重新变成旧中国任人欺辱的贫弱国家,幻想再次侵入台湾驻军中国领土,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容忍的,在新中国建国初那么弱那么穷的条件下,中国都会坚决反击。
引用 4sjs4 2018-6-30 12:16
日本第四师团:日本在二战中著名的师团,有人说最厉害的是第二和第六师团,但是实际为日本取得荣誉的准确讲应该是第二、第四、第二十四师团和第一零九师团。日本第二师团代号勇,能打是公论。第二十四师团代号山,守卫冲绳一鸣惊人,连二战美军阵亡的最高指挥官也在这次战役,过去往往被忽视。第一零九师团代号胆,守卫硫磺岛也是以苦战闻名,美军仅有的伤亡超过日本的战役就是硫磺岛战役。第四师团就比较复杂,甚至评价两极分化,第四师团代号淀,又称大阪师团,这个师历史上也是功勋卓著,在中国长期驻扎在东北,表面多年没有参加作战,实际是1931年后就参战,是日军参战时间最长的部队之一,长期和抗联在山林作战,并且防御苏联,比起那些1937年才参战的部队更懂得战争的漫长和艰辛,和第二十四师团都是参战时间很长,山地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美军轻视第二十四师团的结果众所周知。第四师团在1940年抗联退入苏联后才入关作战,在同中国军队的主力军交手中也没有败绩,在第二次长沙战役中是和早渊支队仅有两支攻入长沙的日军,表现了很强的战斗力和战斗经验,被日本大本营列为直属师团。第四师团真正声名远扬是在菲律宾,像二十四师团在冲绳的丛林中建功立业同样,第四师团也是在菲律宾的丛林中建立殊勋,这两支在东北密林中长期作战的部队都发挥了山地和山林作战的经验。第四师团在1942年被大本营派去巴丹半岛和美军作战,是发挥了其善于丛林和山地作战的特点,经过详细丛林侦察,第四师团仅用1比10的代价就攻占了巴丹,不久又攻占科雷吉多尔要塞,缴获巨大,而且伤亡很小,两战俘获美菲联军七万人,是日军在二战中对美军最大的胜利。第四师团能有这样的战绩,自然也会遭到其他部队的嫉妒,被贬低怕死和软弱。第四师团那些“保命第一”和“身体珍重”的口号正是体现了军队在战争中最基本的常识,也恰恰是日军最缺少的常识和主要弱点。毛主席说过战争的首要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日军只有第四师团最懂得这点,所以第四师团也是二战中日军值得尊敬的部队。
引用 4sjs4 2018-6-28 17:09
中国的第四军:在中国数字中,四字代表四象、四季、四时、四海、四方等有完整和统一的意义,在近现代中国军队中,也有很多番号是四的著名部队。孙中山在1923年成立中央直辖第四军,梁弘楷任军长,1925年组建以李济深为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时期,著名的铁军就是四军,产生了李济深、邓演达、张发奎、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陈济棠、余汉谋、黄琪翔等杰出国民党将领,中共的叶挺独立团也是四军的编制中。在中共的南昌起义中,四军的中共部队也是主力,有林彪、聂荣臻、叶挺、周士弟等很多人都是四军编制,国民党有蒋光鼐和蔡廷锴等原四军将领也参加了南昌起义。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的主力卢德铭的警卫团也是原四军的队伍,后来上了井冈山和南昌起义余部组建了著名的红四军,朱德和林彪等先后担任军长。在红军中,徐向前等领导的四方面军也有红四军的番号,徐向前和许世友都担任过红四军军长,红二方面军的贺龙也曾在湘鄂地区组建红四军担任军长。国民党最早编列新四军,由李济深任军长,区别于张发奎的四军,国民党的新四军主要将领有李济深和薛岳等,四军的原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陈铭枢等组建了十九路军。在广州的四军叶剑英部发动广州起义后,陈济棠取代张发奎任四军军长,张发奎的四军后来历经坎坷屡挫屡起,先后由吴奇伟和欧震、张德能、沈久成、王作华任军长,仍是粤军的重要部队,在后来的抗战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共方面的中央红军中,四军长期是主力番号,即使组建了兵团和方面军,也是各方面军的主力军番号。抗战中新四军的番号给了江南中共的游击队,叶挺担任新四军的军长,产生了陈毅、粟裕、黄克诚、王树声、张云逸、李先念、彭雪枫等很多杰出将领。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四军是第一野战军编制内,首任军长是王世泰,第二任军长张达志。解放战争不像红军时期各方面军都有自己的四军,统一按数字大小排列仅有一个四军,列第二兵团,先后攻克白水、韩城、宜川、宝鸡、兰州等城市,是一野主力军,第四军在解放后改编为高射炮学校和高射炮兵、公安部队。四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已经成为铁军和荣誉的标志,不论国共两党都是军队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引用 4sjs4 2018-6-26 10:35
解放军主要渡海夺岛战例:解放战争后期主要战争特点就是渡海夺岛作战,从新中国成立前后到朝鲜战争后的渡海夺岛做战是解放军从没有过的新战争方式,也促进了解放军从单一陆军发展成为多兵种现代化军队。解放军最早的渡海夺岛战役是1949年8月举行的长山列岛战役,许世友在山东蓬莱司家庄指挥二十四军解放了长山列岛,这是解放军取得的首次重要渡海夺岛胜利。1949年10月解放军夺取厦门后,又发起攻占金门的渡海夺岛战役,28军的三个团渡海登陆金门岛后,因为船只被飞机炸毁缺乏后援而败。1950年4月解放军40军和43军在十五兵团司令邓华指挥下发起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这是解放军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渡海夺岛战役,十二兵团副司令韩先楚亲临战场指挥登陆部队,在冯白驹的琼崖纵队配合下解放海南岛,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军渡海夺岛取得的最大胜利。1950年5月粟裕指挥21军、22军、23军等发起舟山战役,占领了舟山群岛。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先楚指挥志愿军在西海战役中,首次进行海陆空协同渡海夺岛作战,解放了大和岛。1955年1月,张爱萍指挥解放军20军在海空军配合下解放一江山岛。1974年1月南海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在军委叶剑英指挥下取得胜利。解放军在进行的多次渡海夺岛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虽然也有挫折,但是能吸取教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对解放台湾等未来可能进行的渡海夺岛战役有巨大帮助。解放军多次渡海夺岛战役胜利体现了空军对渡海作战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渡海作战后续支援的重要。在解放军金门战役败仗中,登陆部队就没有重视空中威胁和后续支援,在登陆后没有组织人把搁浅的船只利用夜暗迅速推回返航去运送后续部队,导致天亮后让敌空军把三百多条船只全部炸毁,登岛部队本来就没有空中掩护,没能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再失去充足不断的后续部队支援导致兵败。空军的制空权和海军的制海权在渡海登陆战役中的作用也是在这些战役中逐渐被重视和掌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