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4sjs4 2023-8-17 03:49
司马睿和北方方镇:司马睿受到全国九成地区各方镇的拥护,其中的北方方镇主要有秦州司马保、司州的李矩、并州的刘琨、凉州的张寔、冀州的邵续、豫州的祖逖、雍州的魏该、平州的崔毖、兖州的郗鉴、青州的曹嶷等华夏方镇;同时有代王郁律、幽州的段匹磾、辽东的慕容廆、仇池杨氏、屠各靳准和路松多、吐谷浑等异族方镇。司马保率领羌氐对抗匈奴,有力掩护北方各方镇和南方,屠各靳准推翻匈奴,建立晋藩天王体制。司马保联合屠各路松多也控制扶风以西,进攻匈奴残部。李矩和刘琨、魏该、祖逖、邵续、段匹磾、曹嶷等对抗匈奴和羯族也取得很多胜利,守住北方九成晋朝领土,把叛乱异族围困在狭窄地区,司马睿领导北方方镇早期非常团结,所以度过最严重的民族危机。司马睿支援和团结北方方镇是晋朝复兴和重新统一的重要原因,司马睿继位的时候,北方方镇都派使臣到建康劝进拥立,张寔派蔡忠劝进;刘琨派温峤劝进;段匹磾派荣邵劝进;邵续派刘胤劝进;慕容廆派王济劝进;李矩、祖逖、郗鉴、崔毖、段眷、曹嶷等都派人劝进,慕容廆和段氏都还派人到江南向朝廷奉献玉玺,表示对晋朝中央的效忠。司马睿也能派太常韩胤到靳准那里迎回怀愍梓宫,派司马裒、马龟、梁堪等北伐支援北方方镇。司马睿派韩畅出使草原笼络郁律继续称代王,没有攻晋僭越,所以在北方方镇都拥护司马睿的时候,是晋朝反分裂成功的时期,后来北方方镇之间矛盾才导致复兴统一的延缓。分裂异族都放弃了要灭绝华夏的目标,转向承认晋朝中央,最反华的匈奴在十年后被平定,氐族割据二十多年后平定,羯族长期称晋藩仅称帝三年多,所以延续时间最长在三十年后被平定,都在重新反晋后灭亡。北方方镇使臣和将领也有很多回到江南受到重用,温峤历任侍中宰相和大将军,郗鉴历任尚书令宰相和太尉,李矩部下郭诵和段匹磾的弟弟段秀在江南也是勇将。司马睿在江南依靠王氏、谢氏等北方世家和周陆贺纪顾张薛陶等江南门阀,在北方依靠方镇晋藩,巩固晋朝中央。
引用 4sjs4 2023-8-11 00:22
司马睿父子影响力:司马睿是中国著名的中兴复兴领袖,受到华夏民族尊崇,他的儿子也有很多杰出人物,称二帝四王,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司马睿的儿子有司马绍、司马裒、司马冲、司马晞、司马昱、司马焕等,是受封的皇子。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司马睿成为盟主的时候,司马绍担任东中郎将,著名的日近长安远的典故就是司马绍的名言。司马睿领导北伐时,司马绍负责留守,司马绍在司马睿继位后成为太子,主要师傅有王导、贺循、邓攸、温峤、周顗、薛兼、颜含、纪鉴等。司马睿守住九成领土,获得晋朝各地各民族拥护,奠定晋朝平定三个异族割据重新统一的基础。司马绍是在国内灾害疾疫严重,父亲疾疫病逝,国内人口有十分之二三病死,外有异族攻打,内有权臣谋叛,面临几乎是绝境的危局,司马绍能力挽狂澜挽救国家,巩固政权,守住全国大部分领土,获得全国多数拥护,受到的尊敬甚至超过父亲,司马绍庙号肃祖,和宣祖司马懿、太祖司马昭并列称祖,可见当时对他的尊崇。司马裒是司马睿次子封琅琊王,和司马绍都是荀太妃所生,善战勇武,司马睿曾派他支援祖逖北伐,指挥三万军队配合祖逖等收复黄河以南,司马睿对他的宠爱甚至超过司马绍。司马冲是司马睿的三子封东海王,是石婕妤所生,继承东海王司马越封国,是东海王派系代表。司马晞是司马睿四子封武陵王,是王才人所生,武陵国是连接西部和中东部的要地,是控制荆州和西南地区的诸侯,司马睿封自己的儿子前往镇守。司马晞子太宰司马遵是领导毛璩、冯迁、何无忌、刘毅等平定桓玄的领袖,是晋朝中兴的贤王。司马焕是司马睿五子封琅琊王,是郑皇后所生,早逝。司马昱是司马睿六子封会稽王,是郑皇后所生,在司马睿儿子中影响力仅次于司马绍,也是晋朝杰出君主。司马昱辅佐五代长期担任辅臣,司马昱在司马衍时担任右将军、抚军将军等职,司马岳时兼任太常,是托孤大臣,司马聃时担任辅臣领导中书总百揆和专总万机。司马丕时担任司徒总内外众务,司马奕时担任丞相,被尊为相王,成为势力最强的集团领袖,是习凿齿称赞的生平未见的英雄。司马昱是丞相,让大司马桓温最忌惮,司马昱继位后,能限制权臣,招揽谢安、王坦之、王彪之、毛穆之等贤臣,加上曾辅佐领导完成复兴晋朝重新统一,是郭璞称赞的复兴晋祚,所以庙号晋太宗,受到古今尊敬。
引用 4sjs4 2023-8-3 06:45
司马睿收复失地:司马睿是311年成为天下盟主,这是仅次于君主和太子的地位,开始投入反分裂的直接战事,距离他到江南仅四年,就参加到收复失地的战争中。司马睿亲自指挥巩固江南的战事,派纪瞻在寿春击败羯族打退敌军向淮南的进攻,又派祖逖北伐渡淮攻击羯族,司马睿的这些努力让割据的曹嶷归降,收复了青州取得首个重要胜利。司马睿派周访驻守襄阳支援荀崧,两人都是司马睿亲信,荀崧是支援司马邺复晋的重要统帅和第二道战线的重要核心,派遣石览收复洛阳地区,司马睿集团在晋军早期收复失地的战争中就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睿和晋军将士的共同努力才才把分裂异族包围限制在狭小地区,匈奴仅占据两郡,羯族和氐族也各自占据几郡,逐渐都放弃灭晋灭华夏的意图,都象征性服从中央尊晋,晋朝九成领土都在中央控制中,司马睿的历史功绩仅次于坚守在中原的司马炽和司马邺,受到晋朝军民的尊敬和拥护。司马睿是最积极响应司马邺要求北伐的统帅,司马邺在313年五月诏令北伐,同月司马睿就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准备北伐,9月祖逖击楫中流开始北伐,司马睿把宗室和贵族食邑从三分之一减少到九分之一,减轻百姓负担,后来释放所有被迫卖身的北方移民,都是为了早日收复失地,重新统一,这是晋朝能守住九成领土战胜三个异族割据完成复兴的基础。司马睿为了支持祖逖北伐,府库的四千匹拿出三千匹给祖逖作为军资,自己节俭到和幕僚在一个桌子一个盆里吃饭,仅用禁脔也是众臣自觉自愿留给他的,表示对他的尊敬,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民主平等。司马睿接受宋哲传达司马邺遗诏继位时,祖逖的北伐军已经打到谯郡,北方的晋朝将领李矩、刘琨、张寔、段匹磾、邵续、魏该、赵固、郭诵、郭默、曹嶷、慕容廆等都是派人到江南效忠司马睿,积极参加反分裂战争,派遣司马裒支援祖逖北伐,收复黄河以南的领土,迫使羯族采用亲晋政策,并且与匈奴政权敌对。晋朝中央在守住九成领土的基础上,继续收复失地,司马睿再派韩畅出使草原,让代国继续称晋藩没有僭越,维护民族团结。司马睿收复失地是晋朝中兴复兴的基础。
引用 4sjs4 2023-7-26 13:08
司马睿领导反分裂:司马睿继承司马炽和司马邺的反分裂精神,从接受司马炽任命他镇守江南时开始,他就巩固整顿了江南的社会秩序,把江南也建设成反分裂的基地,与猗卢的草原代国成为晋朝反分裂的大后方,配合坚守在中原的司马炽和司马邺把分裂者限制在狭小地区。司马睿派纪瞻击退羯族向淮南的进攻,派祖逖北伐收复黄河以南羯族占领区,联络坚守在北方中原的张轨、李矩、刘琨、赵固、郭诵、宋配、郭默、段匹磾、邵续、魏浚、慕容廆、曹嶷等,司马邺逊位昭告天下让司马睿继位,也是因为司马睿能积极进行反分裂战争,派儿子司马裒帅军支援祖逖,派周访守襄阳联系支援宛城的荀崧等,而且司马睿和司马邺的外戚荀氏密切,司马睿和坚守在中原第二线的荀藩、荀崧、荀组等都友好,司马睿把自己慕容氏妃子改姓荀氏,所以被荀氏推举为盟主,成为晋朝仅次于晋帝的领导人。司马睿积极支持司马炽和司马邺的反分裂战争,继位后重用和他同甘共苦的百六掾,制定反分裂战略和政策。司马睿和在一个盆里吃饭,仅用禁脔区别的百六掾最重视,王导、王彬、周顗、纪瞻、贺循、蔡谟、祖逖、周玘、陆晔、谢裒、薛兼、林禄、顾荣、诸葛恢、张闿、江济、刘隗、刁协、戴渊、陈頵、高悝、卞壶、孔愉、陶臻、庾亮、丁谭、颜含、羊曼、钟雅、李式、虞谭、熊远、王敦等都被重用,司马睿接受司马炽诏令到江南后,能完成司马炽的命令巩固江南,积极安排安置从北方和中原南迁到江南的士民,有很多难民因为贫困卖身,司马睿也能救护难民,并且下诏让江南豪强释放难民卖身为奴者,把这些难民组织起来编为军队参加北伐。司马睿派往西部进行反分裂的主要有陶侃、应詹、朱焘、胡毋辅之、甘卓等,由王敦指挥,坚守在益州的主要有司马玖、韩松、皮素、杜毗等;坚守在宁州的王逊、毛孟、李秀等;坚守在青藏高原的吐谷浑等,对分裂的氐族也采取包围限制的战略。司马睿领导反分裂执行积极进攻的战略,收复和守住了全国九成领土,成功迫使氐族和羯族尊奉晋朝正朔,放弃灭晋灭华夏,派韩畅出使草原,让郁律仍尊晋称王,没有僭越帝号,维护晋朝中央声望,为三十年后晋朝恢复旧疆重新统一奠定基础。司马睿领导反分裂中兴复兴是民族英雄,保存华夏文明。
引用 4sjs4 2023-7-14 09:14
司马炎和司马衷:司马氏领导统一开疆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司马炎领导完成统一开疆草原和东北,司马衷领导开疆欧洲成为草原民族树碑效忠的首位君主,司马炎和司马衷父子都是对中国有贡献的历史人物,都是能继承先辈理想的进步历史人物。古今中外各民族、各阶级都有进步历史人物,都会有革命的历史功绩,都有父子英雄,能守住父辈成就已经是守成君主,若是能继续开疆,继承先辈贤德建立更多功绩,就可以称作麒麟子。司马衷不仅延续太康之治的父亲功绩,没有侵害百姓利益,而且建立元康之治,海内晏然得到人民拥护,也是被称赞是圣慈惠和的仁君。司马氏非常重视教育,司马防家教严格,以后逐渐形成先进的家教传统,所以历代司马氏都有杰出英雄。司马炎又能为司马衷选拔众多优秀的师傅,在家教传统基础上,司马衷的德才有更高的提升,所以比父亲司马炎更有声望,大司马陈骞对皇帝司马炎都有傲慢,但是对司马衷却非常敬重。司马炎开疆草原,能在草原派驻官员,而司马衷则能把草原划分行政区由司马腾、司马颖、司马颙统领,司马衷是最早得到草原民族树碑效忠,是中国最早开疆到欧洲的君主,历史功绩非凡。司马炎统一开疆是习凿齿称赞的千载盛功,能善待功臣,算是有情有义的君主,能团结内部,司马衷是圣慈惠和有周文王和孔子的声望,对待功臣也能优待,让人写诗文纪念司徒李胤和忠烈周处,赏赐周处家人,为他母亲终身奉养,保留忠臣嵇绍的血衣留下侍中血的典故,这些都体现司马衷是情商超高,是守义守信的君主,取得更多的历史功绩。司马衷的民族政策继承父亲进步的政策,司马炎能击降慕容廆赦免任用,司马衷则奖励慕容廆救灾赏赐礼服,感化慕容廆父子终身效忠,颂扬教化比压服更能获得忠诚,司马衷成为草原民族树碑效忠的首位皇帝不是偶然的。司马炎和司马衷父子在开疆的历史功绩长期被忽视,两人在中国进步富强的先进政策也没有继承,这是中国的历史悲剧,也是因为后世统治者忽视革命的先进性,把研究重点放在巩固统治权和愚民弱民,把保住权力维护统治放在统一开疆反分裂之上,司马炎和司马衷的先进经验很多被兄弟民族学习和掌握。
引用 4sjs4 2023-7-6 20:16
晋朝时的朝鲜半岛:司马氏建立晋朝时,金氏首次成为新罗统治者,当时称斯卢,在晋朝也称新弥、辰韩等,控制半岛东南。高句丽统治者高氏,控制鸭绿江中上游。百济统治者扶余氏,百济也称马韩,控制半岛西南,朝鲜半岛北部是晋朝直接控制的乐浪、带方两郡。晋朝统一的太康年间,新罗、百济、高句丽都是晋朝属国,经常入朝。晋朝中央对朝鲜半岛发展非常重视,积极建设半岛,朝鲜出土文物也包括晋惠帝时期的建筑,出土瓦当上有司马衷年号元康等,晋朝中央对半岛的派兵防御也非常重视。晋军守卫朝鲜半岛反分裂也是非常成功有效,中原异族叛乱时,百济在半岛也闹分裂叛乱,但是遭到晋军沉重打击,晋军击杀叛乱的两位百济王,长期守住了半岛北部,让百济和高句丽、新罗直到晋朝末期仍效忠晋朝中央和华夏友好。晋朝在东北的晋藩慕容氏和地方官、高句丽冲突,也是晋朝中央和解。晋朝平州刺史崔毖和慕容廆矛盾,也是最后东迁到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和晋朝控制的二郡,后来成为朝鲜崔氏祖先。慕容皝在晋朝担任将军,封为朝鲜公升燕王。佟寿是晋朝驻守朝鲜半岛北部的重要将领,他的墓葬也在朝鲜被发现,他的壁画造像鲜艳清晰。晋朝在朝鲜半岛北部的领土直到晋朝灭亡后才沦陷,南北朝时乐浪和带方才不再受中央控制,半岛陷入战乱。晋朝时朝鲜半岛南部不仅有新罗和百济,还有一些小的割据,区别辰韩新罗和马韩百济被称为弁韩,弁韩也包括一些部落和小国,和新罗、百济相互攻伐,在晋末的朝鲜半岛南端建立了任那,后来发展成日本移民控制的国家,被新罗兼并。司马氏在晋朝统治朝鲜半岛的传统利益在唐朝才恢复,唐太宗御撰《晋书》赐予金氏的新罗,司马法聪参加平定朝鲜半岛和白村江之战,驻守朝鲜半岛,出使日本,是唐朝杰出外交家。晋朝延续从周朝的箕子朝鲜到秦汉卫满朝鲜,到汉朝四郡朝鲜,东汉三国的二郡朝鲜,晋朝是朝鲜半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后来首次统一朝鲜半岛的金氏首次执政时期。
引用 4sjs4 2023-6-30 11:17
司马炎军事经历:司马炎是习凿齿称赞的混一宇宙,是唐太宗称赞的庙堂神算。司马炎的战略指挥能力是一流的,这和他的军事经历有重要关系。司马炎出任给事中是文职,然后担任奉车都尉,是军队中的官职。司马炎早期是北平亭侯,应该是追随父亲司马昭北征沙漠,当年窦固征匈奴和司马炎同样任奉车都尉,司马氏出征会带着儿孙参战,经历战阵,当年司马懿出征也带着司马攸,司马炎是在父亲司马昭身边学习军事,逐渐成长。司马炎从奉车都尉任中垒将军,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时统帅中垒将军部队,是中军的重要组成,司马炎担任中垒将军体现他有军权,已经成为重要将领。司马炎统领中垒军参加父亲指挥的众多战役,军事指挥才能逐渐增强,也在群臣中声望日益提高。司马炎从中垒将军升中护军,这是担任军官考察选举任命的官职,掌握军官升迁任免的人事权,最能锻炼选用人才的能力。司马炎任职应该是尽职尽责,所以培养成知人善任的德才,司马炎能任用羊祜、杜预、张华、王濬、马隆、胡奋、王戎、王浑、文立、唐彬等杰出人才,应该是在中护军任职中锻炼的识人能力的结果。司马炎从中护军又迁中抚军,这是担任招抚、安抚职能的将军,是负责政治攻势的将军,不指挥众多军队,但领导古代军队思想宣传等政治工作,也是能锻炼提高指挥能力的职务,司马昭此时已经任晋公晋王,却没有立即让司马炎当副丞相和世子,在众臣要求下才任命司马炎为世子,升抚军大将军,副相国。司马炎即位后就要应对异族侵扰、分裂的战乱和危机,这些都考验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他把羊祜和司马伷两位尚书仆射任命为统帅,前去防御南线;选拔司马骏、杜预、胡烈、马循、石鉴、文鸯、田章等防御西北;选拔杜预、胡奋、何祯、路藩、李恪等平定匈奴;选拔张华、卫瓘、唐彬、沙漠汗、严询、何龛等平定东北和草原;选拔马隆平定凉州;最重要的统一战争中,选拔杜预、王濬、司马伷、胡奋、王戎、王浑等,亲自制定计划,仅仅三个月就完成统一,体现司马炎杰出的战略指挥能力,司马炎是中国古代非凡的战略军事家。
引用 4sjs4 2023-6-27 16:06
司马炎革命:司马炎建立晋朝是推动历史进步,是进行革命。在中国古今都崇拜革命,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进步的基础。只有圣贤才会被尊重是革命的地位,汤武革命到以后历次改朝换代,只有对中国有贡献才尊称革命,司马炎父亲司马昭对华夏有大功被尊为齐圣,才有晋文革命的声誉。司马炎生活的时代是分裂战乱时期,孙刘曹率领自己的私兵建立的三国已经分裂近一个世纪。司马氏家族追随曹魏,为统一北方和守住北方统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司马懿时代已经控制了曹魏主要的军事力量和政权,司马炎叔父和父亲继续增强力量扩充统治疆土,此时的三国政权都已经走向腐败没落,统治都失去了人民拥护。三国的人民都希望执行进步政策的司马氏集团统一结束分裂。司马炎建立政权,能继承先辈统一理想,执行进步政策也能延续父亲优待三国的政策。三国政权的统治者到末期都失去祖先德才,此时都已经昏庸落后,前途或者被仇敌灭亡;或者被敌国攻灭;或者被异族消灭,而最终被司马氏统一受到优待在古代已经是最幸运的结局了。司马炎虽然不是像成汤和周武王帅自己的私兵和诸侯起义革命,只是废傀儡建立新的政权,是建立晋朝后再统一的政权。但是也拥有革命的声望。干宝创作的史论《晋武革命论》就描述了司马炎的革命功绩,后世的很多学者都推崇司马炎革命,陆龟蒙的诗词中也称赞晋武革命,生民才息肩。司马炎革命使中国结束分裂,富强统一建立天下无穷人的太平盛世。而且收复旧疆战胜异族入侵分裂,为中国继续开疆,是中国古代有开疆功绩的君主。世界和中国古今历次革命,都是革命的阶级、政党、集团、英雄率领自己的私兵进行的,从来没有革命者不自己掌握武装而革命成功的。司马炎虽然不是像先辈亲历战阵,但是从少年到成人也是文职武将都历练,也担任过中护军和抚军将军指挥军队,参与军队建设,所以相对三国的统治者,司马炎更有军事战争经验,有能力指挥领导统一开疆和反分裂战争。司马炎从小到大没有富贵纨绔作风,接触基层民众多,对人民希望革命和统一的愿望能理解,所以能领导完成革命和统一的进步事业。
引用 4sjs4 2023-6-20 13:19
司马炎成为世子:司马炎是在父亲司马昭成为宗主后才有机会成为世子,司马师是宗主领导司马氏集团,他没积极代魏仍遭打压,亲魏派打着拥护司马昭取代他执政等旗号叛乱,迫使司马师亲自去平叛,他把司马昭升任中领军调回洛阳,在平定叛乱后在许昌病重,司马师知道司马昭忠魏,把宗主传给年仅十岁的司马攸难以同时平衡亲魏派和灭魏派,所以决定把宗主传给司马昭。司马师是习凿齿评价的百败无伤的智慧领袖,他也担心司马昭过分忠魏会危害家族,在让司马昭当宗主后,升司马昭为卫将军,这成功离间司马昭和亲魏派。司马昭在许昌没有等来曹髦任命他继任大将军执政的诏令,而是等来曹髦让他留守许昌,没有任何加官的诏令,让司马昭震惊,他想起哥哥任卫将军时的遭遇,表面曹髦没像曹芳对司马师那样把他从卫将军降两级到抚军将军,但同样是像司马师止步在卫将军,司马师任命司马昭为卫将军让弟弟也感受了次他自己的遭遇。司马昭此时都呆了,亲魏派说好的拥护自己接替哥哥辅政呢?自己异于哥哥拥立曹髦却得到这样的背弃,曹芳对哥哥是降两级至少获得录尚书事参政,自己呢?再想到曹芳要杀自己,愤怒之下的司马昭立即接受傅嘏和钟会的意见帅军返回洛阳,联合灭魏派让自己也获得大将军执政的地位。司马昭不仅成为宗主也获得辅政权,让司马炎的地位开始升高,司马炎此时有机会获得宗主地位,司马昭在不愿听郭太后话废曹髦的情况下仍遭追杀,彻底动摇了他的忠魏意志,这让他最终接受灭魏派条件担任晋公晋王,但是即使这样他也没残酷对待曹氏,自己也没灭魏,选世子他想让哥哥的嗣子司马攸担任,可惜在灭魏派虽然支持,但亲魏派反对,司马攸当时是贾充的女婿,亲魏派对贾充嫉恨自然反对,司马炎和曹志等曹氏关系密切,加上司马炎在十多年基层历练中才能出众,又结交众多的豪杰英雄,受到司马氏集团多数重臣的支持,司马炎是最终成为世子,他仍能继承先辈的理想,在建立晋朝后仍能优待孙刘曹,领导统一开疆推动中国强盛发展。
引用 4sjs4 2023-6-19 03:29
司马炎少年成长经历:司马炎十三岁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这年祖父司马懿执政,朝廷要拥戴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准备代魏,叔父司马师封长平乡侯,是祭祀炎帝的重要地区,统一派系主导了政局,这是北方形势,三国分裂向统一方向发展,北方统一派是准备让司马懿代魏领导统一中国,让司马师和司马炎继任,因为按照封建礼制,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嗣子,他没儿子就会让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当司马师继子,但是皇室对朝廷的愿望是采取抵制态度,司马懿又效忠拒绝当丞相加九锡代魏,司马师代魏的意愿也不强,司马炎成为司马师嗣子称长平乡侯再成为宗主的进程也被阻止,皇室和亲魏派忌讳让司马炎去继承长平乡侯,迷信司马炎名字和长平炎帝祭祀有图谶的内涵,所以就像司马师没能继承司马朗门宗同样,司马炎也没能继嗣司马师,司马攸成为司马师的嗣子,从争夺爵位的继承权也能体现曹魏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历史的发展不是以个人和家族的意志能阻止的,很多人数少的家族能兴起,是因为顺应历史潮流,受到人民拥护,也是这些家族的人能在艰难困苦中成长为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承担起历史使命,要是司马炎顺利继承宗主安享富贵荣华,那能否有后来那位庙堂神算领导统一开疆的晋武帝还真是存疑,司马炎少年的成长经历也是在凶险和艰难中度过,皇室和亲魏派让仅有四岁的司马攸继承成为宗主,让司马炎被边缘化被排挤,相反让司马炎能从基层逐渐历练成长。司马师和司马攸也成为皇室和亲魏派主要打击对象,司马懿出征都要带着司马攸保护,也体现当时已经有针对司马攸的暗害。司马师执政也是经过激烈斗争才保住地位,司马昭和司马炎相对没有在矛盾冲突最危险地位。在天下还没统一,亲魏派就只会打击统一派,竭力要谋害当时领导统一的司马氏,成为阻碍统一的反动力量,把争夺权力作为主要目的,也让北方士民朝野更多的人转向拥护司马氏,司马炎能结交大量进步有才能的人物,逐渐受到很多杰出人物的拥护,北方豪杰也是因为对亲魏派阻碍统一和积极内斗失望反感,让朝廷四方都效命司马氏。司马炎担任给事中、中垒将军从中下级官员开始成长,司马昭执政时司马炎担任中护军,成为中高级将领。司马昭最初阻止代魏,甚至阻止郭太后废曹髦,没当丞相,更没让司马炎或司马攸当副丞相。
引用 4sjs4 2023-6-15 04:45
司马炎的名字:司马炎字安世,是司马懿长孙,名字有炎火照亮黑暗,安宁世间的含义。中国古今取名字都有时代影响和长辈愿望、纪念的含义,司马懿给司马师和司马昭取名有纪念老师胡昭的含义,司马炎作为他的长孙,取名也包含他的意愿,希望早日结束黑暗的分裂战乱,让天下早日统一而安宁太平,司马炎的名字在历史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炎是公元236年出生,司马懿当时仍在前线,司马昭和王元姬的长子是司马懿家族的长孙,他和父亲为司马炎取得名字也体现当时战争中的情况,司马昭是擅长用火箭等火攻战术,给儿子取名炎表现他的喜好,司马懿希望早日统一能安宁世间,共同商量司马炎的名和字。司马昭在两年后随父亲平定辽东,立下战功封新城乡侯,封地在司马懿平定的湖北上庸地区,司马懿执政时,司马炎是十三岁,司马攸是四岁,司马师因功封长平乡侯,长平在今天山西高平,长平是古代炎帝祭祀的重要地区,可见是把长孙司马炎和炎帝联系起来,想让司马炎当司马师的继子,所以把炎帝祭祀地封司马师,盼着司马师的门宗兴旺,让家族延续。但是这个意愿没实现,显然是皇家对司马懿仍猜忌,司马懿为避免诽谤而让年幼的司马攸成为司马师的继子,朝廷已经要拥立司马懿代魏,但是司马懿仍效忠没让司马炎任嫡长孙继承炎帝祭祀地长平乡侯。司马懿不仅自己不代魏,甚至连儿子孙子和炎帝相关都竭力回避。司马师执政后,继承父亲的舞阳县侯,自己的长平乡侯让司马攸继承,司马炎此时仅是北平亭侯,从基层逐渐历练成长,文职、军职都担任过,父亲司马昭当监军而丢了新城乡侯,虽然后来平定羌乱攻占灵州北征沙漠恢复新城乡侯,司马炎仍比弟弟司马攸将来继承的舞阳县侯要低,封户更是差几十倍。司马师把司马昭的爵位升为高都县侯,是今天山西晋城,这是希望司马昭也能和司马师团结,照顾高都附近长平的司马攸,把司马昭提升为县侯也是对他功绩的合理奖励。司马师去世时司马攸仅十岁,所以让司马昭继承领导司马氏集团,司马昭对司马攸更关爱,他担任晋公晋王都城在太原,司马炎成为世子,最终建立晋朝统一中国。
引用 4sjs4 2023-6-10 14:34
司马炎开疆草原的影响:司马炎继承先祖肃清万里统一八荒的统一理想,也有抗击异族侵略的勇气,司马炎即位时虽然北方草原被司马昭平定招抚,沙漠汗入质,但是汉末内迁的异族众多,而且人数倍增,司马师时邓艾就上奏请求把五部匈奴中人数增多力量最强的左部再分为二,防止匈奴叛乱。陈泰奏请派匈奴兵到关中助战,结果匈奴叛乱,司马师替陈泰顶罪停止派匈奴出战才平息,匈奴冒姓刘氏几乎在中原是半独立状态。司马炎继位没多久,匈奴的刘猛就发动叛乱,危及并州大部,司马炎派杜预筹划,指挥胡奋、何桢、路藩,联合李恪才平定匈奴叛乱,中原匈奴不安分,也让晋朝中央控制草原成为重中之重,拓跋部虽然首领力微和沙漠汗父子效忠晋朝,但是内部有众多旧贵族和反晋力量,而且匈奴在中亚已经灭奄蔡,随时可能东攻,再次打回草原,若是那时中原匈奴和中亚匈奴联合,天下仍会战乱不息,司马炎让沙漠汗返回草原,就是想防止草原反晋贵族叛乱,防御西部匈奴,但是年迈的力微听信反晋贵族谗言害沙漠汗,自己也在叛乱中卒,司马炎派兵平定草原拓跋部中的反晋叛乱,并且派五品牙门将卫操常驻草原,任职辅相,正式开始间接统治草原,准备把草原纳入晋朝版图。司马炎开疆草原是在统一后,他派唐彬北征拓地千里,在拓跋部拥立亲晋的力量,从统一后,越来越多的晋人到草原,恢复秦汉北方疆界后,继续向北发展约三千里,在草原救灾时,把忠于晋朝的北狄屠各和羯族部内迁,安置在中原的匈奴地区监控匈奴。司马炎救灾也避免了草原鲜卑拓跋部和北狄等各民族在灾害中相互争夺,或威胁晋朝中央控制的拓跋部的安定,逐渐用忠晋的拓跋部完全控制整个草原。司马炎在草原的政策逐渐有效地把中央统治管辖权扩展到整个草原,通过控制拓跋部统治整个草原地区,到拥立沙漠汗儿子继位,正式把草原纳入晋朝版图,由于鲜卑拓跋部忠晋,也防止了在中亚的匈奴渗透侵入草原,避免了草原再次被匈奴控制,也防止中原匈奴再返回草原或联合草原反晋。晋朝中央后增派姬澹、段繁、卫雄、王发、范班、李壹、贾庆、郭乳、壶伦、中行嘉等,还有卫氏众多晋军将领,向草原迁徙众多小部族,增强了晋朝中央对草原的直接控制。
引用 4sjs4 2023-6-3 08:46
司马炎父子开疆的影响:司马炎和司马衷、司马炽都是开疆皇帝,司马炎父子开疆的影响对中国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中国在四世纪被欧洲称赞是疆域辽阔强国的原因,罗马帝国的疆域已经很辽阔了,而罗马人马尔塞林却称赞中国是疆域辽阔的国家,是罗马帝国的友好邻居,也体现晋朝时期的中国疆域比罗马帝国更加辽阔。司马炎最早开疆到草原派遣唐彬拓地千里,晋朝官员卫操等到草原常驻任职,把蒙古高原纳入中国版图,中央政府对边疆部族有军事外交管辖权,边疆部族要出征或迁徙需要向晋朝中央申请的制度建立起来。司马炎否决慕容廆奏请攻宇文部,而且派何龛等恢复扶余国,把军事管辖权扩展到扶余等黑龙江流域。司马炎还派庾东去西域打败当地搏击手,巩固对西域的统治。司马衷的开疆影响更强,李延寿的《北史》和魏收的《魏书》都记载司马衷派司马腾和拓跋猗迤领导晋胡远征,五年开疆向西平定二十国,拓跋部树碑效忠司马衷,同时称赞司马腾才神绝世、规略超远。晋朝首次超越中国古代认为世界仅三万里的大小,《晋书》记载晋人建立从肃慎向西,马行五百日有五万里的路线,这也是晋胡远征到欧洲中部的最远行程,像马尔塞林称赞晋朝是友好邻居,已经和罗马帝国接壤,加强了晋武帝时开始的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司马衷和成吉思汗都是重视商贸,也都是为商贸而西征,当时的晋军和后来的蒙古军同样掌握火箭投石联合战术,也是用数年才到达欧洲。晋军联合鲜卑赶走中亚灭亡奄蔡的匈奴,这项政策在唐朝也被继承,唐朝联合回纥赶走突厥,避免了对中原华夏文明的威胁,唐朝御撰《晋书》继承晋朝法统,也开疆到蒙古高原和西域中亚,成为开疆朝代。司马炽英勇领导反分裂,司马炽统治时期领导吐谷浑开疆到青藏高原中部,不仅扩展了中国领土,而且有力地配合了中央政府的反分裂斗争,也为后来晋朝鲜卑人南迁到今天西藏地区创造了条件,对今天藏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司马炎父子开疆让中国受到东西方尊敬,推动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对现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也作出重要贡献,也体现华夏民族抗击侵略和分裂的开拓精神和战斗精神。
引用 4sjs4 2023-5-25 04:34
司马炎统一的速度:司马炎继承先辈理想,也学习先辈统一经验,他制定的战略包含的军事原则很多来源祖父和父亲的用兵。司马懿军事作战以神速闻名,司马昭很快平定灵州和草原,统一西南也仅四个月,司马炎同样继承先辈速战速决的思想原则。司马昭用十八万平定西南十万敌军,依靠发现战机把握胜机,制定的计划准确简练,重点突出,便于前敌将领执行,也为将领留下灵活机动的空间,战略方向清晰。司马昭自己指挥胡奋、唐咨等牵制东南阻止吴军援助或取利,派邓艾、钟会帅第一路军,派师纂和诸葛绪配合邓艾,派杜预、荀恺、卫瓘配合钟会,让邓艾等牵制敌军主力,派钟会攻占空虚的汉中,胡烈占阳平关蜀中要害。在敌军守卫剑阁时,又能支持邓艾迂回作战,派第二路贾充占汉中,派李胤守关中,不让第一路后撤,摆出不平定西南不罢休的声势震慑对手,所以邓艾顺利攻入绵阳,兵临成都,平定了蜀国。司马炎制定的战略是唐太宗称赞的庙堂神算,也吸取祖父司马懿的战略,在东线佯攻,派司马伷攻扬州,以王浑、胡奋、王戎配合,把吴军主力东调,再让杜预渡江南下,也使用父亲司马昭从巴蜀顺流而下的战略,让王濬从巴蜀顺流向东,就像司马昭派两路推进同样,司马炎也再次把贾充、杨济派去任第二路,负责监督和接应任务,也有不统一东南不收兵的意图。司马炎下达的诏书又能让将领相机处置,杜预就能把握诏书中“王濬部直驱建邺”的内容,鼓励第一路的众将以势如破竹的气势,继续追击,让王濬顺流前往攻取建邺,自己遵诏南下衡阳,取交广,所以晋军行动迅速,没有停止追击,用时三个月就平定了东南完成统一。司马炎在指挥统一战争中,接受杜预、王濬、张华等人的正确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计划,又能发挥前线将领的主动应变能力,在战争中让宰相中书令张华任后勤运输,让太尉贾充、杨济任监督接应,原尚书仆射司马伷任东线诱敌,前敌的杜预和王濬都是六七十岁,战争经验丰富,所以能即快速而又稳妥地执行司马炎的战略计划,虽然兵分多路,却没有发生混乱和停滞,达成速战速决的统一目标。司马炎在两线作战的不利条件下,能用不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快速完成统一,是让唐太宗都称赞的杰出战略家。
引用 4sjs4 2023-5-10 16:36
司马炎的统一准备:司马炎建立晋朝时的统治力量并没有绝对优势能统一,司马懿拨乱反正仅是挽救濒临灭亡的曹魏,人心都已经希望他代魏称帝,司马师部分恢复北方力量,司马昭有超凡的军事才能,平定草原和西南,也仅是取得力量优势,司马炎继位时比东南是领土多三倍,人口多两倍,仅凭这点优势连司马昭那么厉害都不敢肯定能统一,司马炎执政若有误或不积极准备统一,那天下大势未可量。司马炎执行很多推动统一增强国力的准备工作,才逐渐取得能完成统一的充足力量,后来动用统一兵力也仅二十多万,比起对手兵力也不占绝对优势。司马炎的统一准备中,首先是增加北方人口,让广大荒凉的北方人烟恢复,把司马昭时仅五百多万的人口增加两倍多,达到一千四百万,对东南的人口优势达到六倍多,北方的繁荣和生产力恢复,避免了北方再次陷入严重战乱分裂,也有力量能平定异族入侵和分裂,保持住北方统一成果,能把握统一的主导权。司马炎领导增强晋朝国力,才击败北方匈奴分裂和秃发部入侵,有能力在南北两线作战。司马炎在守住北方统一成果抗击异族分裂入侵同时,能团结内部宗室,没有迫害前朝,没有猜忌功臣制造内斗,任用陈骞、石苞、何曾、王祥、郑冲、裴秀、贾充等元老,能继续选拔任用羊祜、杜预、张华、李胤、王濬、胡奋、李憙、王戎、魏舒、山涛、王浑等贤臣,使晋朝的朝廷、民间力量不断增强。司马炎又能任用孙秀、孙楷、孟泰、王嗣、邓香、夏祥、严聪、朱买、严整、邵凯、刘翻、祖始、步阐兄弟等很多降将,争取江南人心,树立自己统一的声望和领导权威,加上羊祜等德战,让江南人心都逐渐倾向晋朝。司马炎继承司马昭在荆州让唐咨造船的政策,又下诏让王濬在蜀地造船,以便于能完成司马昭“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的战略。王濬在巴蜀造了很多楼船,在下游应绰又能击败摧毁敌军六百艘战船,让晋军的水师取得优势。司马炎有充足准备后又能把握时机,羊祜建议南征时,西北战事正烈,司马炎仍能两年后选任马隆西征,派杜预、王濬、司马伷、胡奋、王戎、王浑等南征,仅三个月就统一中国。.
引用 4sjs4 2023-4-28 05:44
司马炎统一后的功绩:司马炎是进步历史人物,很多君主没统一就开始害功臣,导致统一推迟或没能完成大一统而分裂,都是沉重的历史教训。司马炎领导完成统一后,仍能善待功臣保护功臣家族,共享太平。司马炎善待功臣就能增强国力,有继续开疆的力量,这是晋朝统一后能继续开疆的原因,虽然司马炎统一后的开疆不是主要功臣做的,但是唐彬、何龛、马循、卫操等开疆将领中,唐彬是王濬的副帅,杜预、王濬、司马伷、王戎、胡奋、王浑等统帅都受到善待能让晋军上下效忠,不会因害功臣而人心瓦解,各求自保而缺乏开拓斗志或内斗。善待功臣能团结为晋朝开疆立功献计献策,这是国家开疆的基础。司马炎在统一后没有贪图个人享乐而大修宫殿消耗民力,而是制定占田制、限田令、限客制等进步的土地政策,防止土地兼并,促进生产力发展,保证晋朝有大量粮食和物资储备,建立了太康盛世天下无穷人,保存民力也能促进人口增长,晋朝统一仅兼并获得南方二百万人口,建立统一政权后,能免除江南赋役二十年,促进江南社会恢复发展,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政策,增强了主体民族华夏的人口力量,为华夏生存和反分裂奠定基础。司马炎在统一后也能教育儿孙和宗室仁义,没有纵容家族腐朽残暴地欺压人民,选用的太子司马衷也是有圣慈惠和的声望能继承父亲的进步政策,能继续开疆,能爱护百姓增强民族团结,继续为华夏发展和中国开疆做出贡献,使中国在世界上获得崇高的声望,这也是司马炎培养继承人的功劳。司马炎统一后能发展国际贸易,和罗马帝国贸易,购买罗马帝国商人的香蜜纸数万幅,给杜预写作,甚至从罗马帝国商人那里购买香橼等货物赏赐给王恺等众臣,任命滕修在广州和罗马商人贸易珍宝和火浣布等,这也是有利于中国对外发展和国际合作,提高晋朝在贸易航海的发展。司马炎统一后优待孙皓,而且继续善待曹氏和刘氏的皇室,很多君主仅是表面优待前朝在称帝后再暗杀或不优待公开杀戮前朝宗室,司马炎能在统一后继续优待前朝,这样能减少华夏内部矛盾,能安抚人心,增强华夏民族团结,这也是后来民族分裂战争中,华夏民族能团结一致共同抗击异族分裂,维护了晋朝中央的地位和中国统一开疆。
引用 4sjs4 2023-4-14 17:38
司马迁后裔生活:司马观获罪后,司马临回到家乡,没有再去长安,就居住在韩城。司马观留在长安,汉武帝应该是因为司马迁的功劳和影响力才赦免司马观,而且需要司马观为他理政办公,但是显然不会像司马迁那样受汉武帝重用。司马迁的朋友任安和田仁后来都从地方调入中央,田仁担任司直,而任安担任北军中候,官职也不低。但是在太子巫蛊乱中,两人都遇害,任安在这年给太史公司马观写信求援,司马观给他的回信就是现代人最熟悉的报任安书,司马观此时就像他说的不受汉武帝信任,不听他的劝谏,求情也没救出任安,也导致汉武帝在司马迁去世后没有贤才辅佐,经常做些残暴和昏庸的事情,导致内忧外患。汉武帝去世后,霍光辅政时,司马观的地位有所改善,霍光任用信任的贤才多于汉武帝时期,其中司马观也发挥重要作用,他的姐夫杨敞被霍光重用,他也能稳定生活,兼任中书令辅佐霍光。和上官桀集团斗争中,桑弘羊虽然称赞司马迁为司马子,但是用郭沫若考证桑批评司马观为“不行之人”,司马观任中书令支持霍光击败上官桀和桑弘羊集团。汉昭帝时司马氏地位升高,司马憙出征西域,攻占西域成为首任西域校尉,汉宣帝时,太子的妃子有司马良娣,杨敞担任丞相,司马迁女对汉宣帝继位有大功,促使丈夫拥立汉宣帝,儿子杨恽和杨忠后来都在朝廷中担任九卿,但汉宣帝在亲政后灭霍氏,然后就对其他功臣下手,杨恽不仅父母参与拥立汉宣帝,而且他还在平定霍氏谋反中有功,结果仍被汉宣帝杀害。汉宣帝乘机罢黜太史公,改为太史令,不再让司马氏担任世官,太子的妃子司马良娣也去世,司马家族再次陷入危险。司马观应该就是在这期间去世的,他保留制作了《太史公书》副本,但仅杨恽公布了部分内容,汉宣帝甚至把杨恽的朋友张敞、段会宗、韦玄成等都罢官,造成朝政大乱、甚至京城都盗匪作乱,让汉宣帝无能为力,只能赦免杨恽案被罢免的众臣,重新任用才勉强维持住京城秩序,西汉从此走向衰败,甚至匈奴内乱都没乘机攻占草原,还放弃珠崖等地。司马迁的太史公书也从此变成宫廷版本和司马观制作的副本两个系统,现代流行的是比司马迁原书至少缺三万字的宫廷版本,而司马观制作的副本则至今没有出现。司马氏再次遭到祸患后,司马临让两个儿子改姓冯氏和同氏,在家乡附近的徐村隐居,司马氏在西汉陷入低谷,但是因为司马氏和杨恽的朋友都很厉害,汉宣帝打击罢黜司马氏和杨恽党羽后,朝政大乱,盗匪横行,他被迫重新任用杨恽的朋友张敞和韦玄成等,韦玄成后来还担任了丞相,所以没有对司马氏和杨氏株连灭绝,但是也没再起用。司马氏改姓数十年后,王莽专权,后来建立新朝,因为司马迁在西汉声望很高,被称为司马子或太史公,王莽叔父王凤也非常敬重司马迁,知道司马迁才能和著作的重要,拒绝诸侯东平王索要《太史公书》,王氏控制政权,王莽继位后,封赏贤臣后代,也追封司马迁后裔为史通子,因为司马观没有留下后人,仅有司马临的后裔去长安,担任史通子,可惜没有恢复太史公的封号,而且新朝改《太史公书》为《太史迁》是显然不想恢复西汉早期让司马氏担任世官太史公地位,而是让刘歆任太史令、国师,几乎就是司马迁在汉武帝朝的地位,司马迁的后裔史通子几乎没有职务,不受重用。在王莽执政没有让人民安居乐业导致绿林赤眉起义,天下陷入战乱,结果司马迁的后裔史通子只能逃出长安,没敢回家乡,而是到河南嵩阳地区隐居避战。到东汉建立后,没再用司马迁后裔,而且朝廷对司马迁采取贬低态度,司马迁的后人仍都是隐居在家乡,或隐居在河南,当时只有河内司马氏和山阳司马氏受重用,河内司马钧任征西将军,山阳司马苞任太尉,都是对东汉有功的杰出人物,在东汉末的战乱中,司马直和司马防都是忠臣,效忠朝廷,史通子的后裔司马徽避难到荆州,对爱护百姓的刘备尊敬,也支持他平定战乱,推荐自己学生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后来诈死隐居回徐村故乡,后代改姓司氏和马氏仍在河南洛阳,湖北襄阳。河内的司马氏效忠曹氏,江东的孙氏和司马氏是通姓,司马氏和三国都有密切友好的关系,所以能得到各方承认完成中国统一,结束三国分裂。在晋朝是司马氏为皇室,所以对司马迁能尊重,虽然河内和河西的司马氏都是程伯后裔,但皇室宗室是河内司马氏。司马迁的河西司马氏在晋朝并不显赫,只是司马迁祠在晋朝建立。司马迁的著作太史公书在曹魏开始允许发行,但是公开的是宫廷版,有褚少孙、班固、刘庄、王政君等人作品增补。
引用 4sjs4 2023-4-13 10:31
司马衷为何能开疆欧洲:司马衷开疆到欧洲是平常人所不能理解和置信的,非常功业自然要非常人才能建立,就像中国统一的姓氏中,会有司马氏、嬴氏、博尔济氏、爱新觉罗氏这样人数很少的姓氏,在古代人民称这些姓氏中产生天命人物,实际就是有非常人的杰出人才,现代通常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司马氏在乱世连续产生军事家和战略家,所以才能统一开疆,司马衷仍是非常人,思维和习惯都超越同时代,平常人继位有权,想占有金钱美女、作威作福,消灭危害自己地位的功臣和兄弟,只有非常人会去想自己认知之外的事务,有好奇心。就像问天地谁主沉浮、问丧钟为谁而鸣,从这方面看司马衷问虾蟆为谁而鸣就可以理解了,他去开疆万里也很自然了。司马衷是非常人自然会有天命非常待遇,有非常功业,就像成吉思汗同样,成吉思汗从流浪者身边仅母亲兄弟几人,能建立庞大帝国,朱元璋从乞丐到平定中原,努尔哈赤从二十个兄弟十三副铠甲,建立政权到儿孙统一中国,很多都不是大姓著姓,都是从少数人发展壮大,就像中共成立时十三人,二十八年攻占大陆建立政权,都是产生了非常人,有毛主席那样的杰出英雄。司马衷和那些成就辉煌的英雄同样,首先是仁义爱民,要是不能得民心就算再有本事,同样不能取得成功,就算比司马衷更有权谋和武功也是得不到人民支持。司马衷的情商高也是他的优势,真正的情商不是体现在会勾引女子,会玩弄感情,而是能让同样是非常之人的贤才誓死效忠,能让有本事的人死心塌地的终身效命。司马衷能让人纪念司徒李胤,能让人写诗纪念周处,能让鹤立鸡群的贤臣效命,能保留忠臣血衣不忘忠臣,能让开疆到欧洲的草原兄弟民族首领树碑效忠,他那样的情商在古今是少见的。司马衷有政治胸怀能容人也是他开疆到欧洲的重要原因,他任用很多过去自己的政敌,和成吉思汗同样能容人,司马衷有大司马陈骞等很多拥护者,但更多是政敌,他却能知人善任,团结大多数贤臣一致对外,也不迫害自己兄弟,所以能建立伟业。
引用 4sjs4 2023-4-4 16:41
司马氏人数发展:司马氏在现代中国常用的四千姓氏中排五百多位,有数万人,算是中上等人数的姓氏。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使用过的姓氏最多时有两万多,现在仅存四千,而且大姓所占人口比例很高,也出现姓氏歧视的问题,与种族歧视和民族歧视同样都是反动落后的观点。在中国众多姓氏中,建立统一朝代的姓氏有九个,是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姓氏。司马氏就是九姓之一,司马氏在古代是官族,主要分支有周朝程伯休父封大司马,儿孙用司马氏,生活在河南、陕西、四川、河北等地,另外是陈田氏司马穰苴的后代用司马氏,生活在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司马氏主要是功臣和贵族使用的姓氏,所以最初人数不多,到秦汉才千人,有司马错、司马欣等贵族,因为殷王司马卬是汉朝地位最高的英烈,司马谈和司马迁父子家族世官太史公,四川有司马相如家族,所以司马氏开始增多,但是在封建专制时代因为政治斗争也会有司马氏避祸改姓,例如司马迁后代有的改姓冯氏、同氏、马氏、司氏等,在汉末乱世全国人口都下降到十分之一,上万的华夏姓氏几乎灭绝大半,异族入侵内迁和战乱中,司马氏因为产生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杰出军事家战略家,所以避免了被灭绝,而且在乱世战争中领导华夏重新统一,挽救民族危机。司马氏建立晋朝成为皇室,让司马氏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因为是官名,不可能像其他统一朝代的姓氏能广泛赐姓,人数没有发展成大姓。在南北朝战乱中司马氏分别在南北,在北朝发展的人数很多,在南朝少些,但是始终都保持著姓地位,隋唐统一后广泛受到尊敬,唐朝甚至御撰《晋史》,司马氏产生了司马承祯和司马道信两位杰出宗教领袖和众多有名的贵族,司马氏又重新增多,人数接近万人。唐朝和五代后,司马不再是重要官职,宋朝对百姓也不再约束使用,各民族改用司马氏的人数增多,只是在金元的异族统治时,对华夏帝王姓氏限制使用,晋朝是抗击异族最激烈最成功的朝代,司马氏在异族统治时没有出现杰出人物,但是因为司马光是各民族都尊敬的圣贤,司马氏人数仍是缓慢的增多。进入明清封建社会末期,落后的封建伦理歧视对司马氏造成些危害,也让民族危机加重。近现代毛主席等杰出进步人物能客观尊重学习司马氏的历史经验和先进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司马氏增多。
引用 4sjs4 2023-3-31 13:44
司马衷和成吉思汗:司马衷是草原民族树碑效忠的首位圣主,他被称赞是圣慈惠和的仁君,群臣很多在他年幼时都轻视他,他的少年是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废和屈辱中的,朝野都视他为纯朴,古今甚至很多嘲笑他是痴呆,所以他是饱尝人间苦楚,这点和成吉思汗在少年就流浪被歧视嘲笑相仿,可是就是这样两个人却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位开疆到欧洲的圣主。司马衷和成吉思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人都是被称赞是纯朴,都是能宽容地对待政敌,都是能在困境中转败为胜。司马衷的纯朴能纪念司徒李胤,能得到大司马陈骞在内的很多贤臣效忠,成吉思汗也是纯朴诚恳,受到草原英雄的拥护,他虽然经历从桑昆公子沦落到流浪孤儿,但仍能坦诚对待各阶层人,两人的纯朴都是值得尊敬。司马衷的宽容是罕见的,张华、王浑、卫瓘、和峤等很多反对他最激烈的政敌,他都能宽容善待,甚至委以重任都成为贤臣。成吉思汗也能宽容很多过去抛弃他的旧部,也能善待新归附的木华黎、札合敢不、哲别等敌人,他善待奎帖木儿最著名,已经投降成吉思汗的奎帖木儿听说桑昆(蒙语公子称桑昆,汪罕子和成吉思汗都曾是桑昆,但汪罕是金国册封汗,儿子是地位最高桑昆。)在吉尔吉斯复国,就抛弃了自己的一切前往去寻找桑昆,奎帖木儿没能找到桑昆就再次回来投奔成吉思汗,就是这样了,成吉思汗仍继续任用他,就像哲别曾射伤他,却仍被成吉思汗重用那样,成吉思汗也非常敬重奎帖木儿的忠义。司马衷是中国首位被废黜后能复位的君主,成吉思汗也被废黜流亡又重新称汗,多次转败为胜,这点两人也很像。司马衷是中国首位开疆到欧洲的君主,他有强烈好奇心和开放经商推动打通到欧洲商路,太子和司徒等都是以经商出名。成吉思汗也是重视经商,对花剌子模的征服也是因为商贸引起的。司马衷祖父司马昭发明火箭投石联合战术,在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西征中,司马昭的战术再次被使用,发挥重要作用,成吉思汗祖先孛端察儿纯朴也被称愚痴,在草原民族中是非常尊敬司马衷的纯朴性格。
引用 4sjs4 2023-3-25 06:07
司马昭对军事科学的影响:司马昭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对中国军事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中国进步的历史人物。军事科学包括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技术、军事生产等内容,司马昭的军事思想是进步的,核心是弥兵结欢共为一家、止戈兴仁为民请命,是和平进步的军事思想,继承古代以战止战的仁义战争观。司马昭在军事学术上虽然没有留下重要的军事著作,他的《文集》在隋朝还有六卷,现代已经失传,但是他发布的很多命令和言论,以及对他的评价仍得到保存,对研究他的军事学术有重要帮助。司马昭军事学术在战略上以先易后难,各个击破为基础,在他军事生涯中,先平定关中羌族,再攻占羌族聚居区灵州,进而北征沙漠征服拓跋部让沙漠汗入质,就是先易后难的战略方向。他制定统一中国也是按先易后难,以四年为计划,准备在统一西南三年后平定东南。司马昭在军事技术上的历史功绩最高,他发明火箭投石联合战术。对军事装备使用是军事技术的基础,坦克发明后是用来破坏铁丝网和堑壕的,但是集中组建坦克师、坦克集团军使用进攻就发展成闪电战,飞机发明后是侦察用的,集中用来扔炸弹就发展成战略轰炸,对使用武器的发明是军事技术的重要内容。司马昭发明火箭投石联合战术对火箭和投石的使用达到顶峰,火箭是郝昭发明用来烧云梯,投石是曹操和马钧发明用来破坏箭楼城墙的,司马昭把火箭和投石联合使用,用来攻击敌军集群,用来杀伤兵力,产生的巨大战斗力和破坏力是惊人的。司马昭使用火箭投石联合战术在战场杀伤敌军是流血遍野,也成为晋军重要战术,是司马昭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是用来征服羌族、鲜卑族的基础。司马昭能招抚北方民族八百七十万也是靠降维打击的先进战术,所以晋朝建立没有对游牧民族妥协和亲,却能开疆到草原和欧洲,依靠的就是司马昭发明的火箭投石联合战术,这个战术在十三世纪蒙古西征时再次被使用,也成就蒙古开疆到欧洲。司马昭是习凿齿称赞的天下谁敌,是羊祜称赞的顺天应时,是曹毗称赞的齐圣,是房玄龄等称赞的雄神,毛宗岗也称赞他英敏,和哥哥并称麒麟子。司马昭发明的火箭投石联合战术是中国军事科学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发展的转折,是火力和机械力取代人力体力的标志,是对中国军事科学的重要成就和功绩。
引用 4sjs4 2023-2-28 16:16
司马炎阻止土地兼并:司马炎重视农工商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政策有重要贡献,首创占田制和课田制、限田令、限客令等一系列防止土地兼并的政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造成社会分裂和动乱的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是农民起义和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兼并大量土地的地主往往会发展成军阀割据,没有土地生存的农民在饥荒和压迫下往往举行农民起义,所以防止土地兼并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司马炎并非是误解的在统一后就享乐懈怠导致晋朝很快动乱,晋朝在统一后仍是发展进步的,不仅建立太康盛世天下无穷人,而且开疆到东北和草原,有利地扩展了中国的领土,战胜威胁晋朝中央政府的分裂分子,增强了国力,能建立这些历史功绩的基础就是阻止土地兼并,用进步的土地政策促进生产和社会稳定,作用是让普通百姓都拥有生活必须的土地,让贵族地主不能兼并土地,限制豪强的佃客数量,对各地区赋役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政策。司马炎领导阻止土地兼并是成功的,这为晋朝后来反分裂和防止发生农民起义奠定了基础。司马炎制定占田制和后来的授田制、均田制等都部分起到让百姓能拥有土地去生产生活,保障国家生产粮食和税收财政有稳定的来源,在封建社会粮食和赋役的主要承担者是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富农,占田制能最大限度扩充这些纳税服役人的数量,从而保障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课田制是户调方式,就是征税比例,百姓在占田的总数中仅部分课田的需要纳税,男子占田七十亩课田五十亩,女子占田三十亩课田二十亩,百亩收七十亩税,这样能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也是鼓励百姓更多地种植开垦荒地,这两项都是针对百姓的政策。另外的限田令和限客令就是针对官员贵族和豪强的,司马炎阻止土地兼并,官员按品级规定拥有土地数量,一品官限田为五十顷,二品限田四十五顷,三品限田四十顷依次递交五顷,最低的九品官是十顷,同时对宗室土地也有严格规定,大国宗室是十五顷,次国宗室十顷,小国宗室七顷,有的甚至比九品官少,这样也能让官员贵族接受,以宗室为榜样,不去兼并多余的土地,在法律和制度上阻止兼并危害。限客令是防止贵族豪强兼并土地用佃客,豪强若是兼并了土地若没有佃客也照样是没有收益,没法耕种,所以也能防止兼并,限客令规定第一品和第二品官员的佃客不能超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和第九品仅一户,由于制定了严格的限客令,也阻止了贵族豪强恶意兼并土地把自耕农变成佃客,所以在司马炎统一后,中国社会发展出现迅速发展时期,不仅很快恢复华夏人口优势,而且能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让华夏在后来的战乱中能守住九成领土,在灾害中战胜分裂保住中央政府地位,也让晋朝人民能内部团结、没有严重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分化,没有严重的民族矛盾。司马炎执行进步土地政策建立天下无穷人的太康盛世,最显著的特点是防止了土地兼并,司马炎时代的土地管理制度执行严格,甚至高官多占三垄地都要被弹劾,李憙就一次弹劾宗室司马睦、司徒山涛、尚书仆射武郂等多人多占了三垄地,这时期还没有执行严格的限田令,晋朝的土地管理已经非常严,统一后执行限田令后管理的会更严,所以在司马炎时代是成功阻止了土地兼并。司马衷时代仍是继续沿袭司马炎的制度,对阻止土地兼并的限田法律执行仍是有效和持续的加强,但是因为天下太平和享乐安逸的风气增强,也开始有所动摇,在司马衷继位后,发生的一次限田令执行中,蓝田令张辅治罪强弩将军庞宗的奴仆犯法,一次杀两个奴仆,把二百多顷超过限田令的土地分给贫民,这体现当时已经有豪强贵族兼并土地,但是兼并是不严重的,而且能受到制裁,庞宗是外戚,强弩营是太康十年新组建的兵种部队,强弩将军地位显赫,但是超过四品限田三十五顷的二百多顷都被没收分给贫民,一位四品外戚将军才兼并多占二百顷,比起后世小官都兼并千顷万顷是很少的,仅是县令的张辅不仅没因为治罪外戚而被害,而且被司马衷提拔为御史中丞,专门弹劾治罪贪官,司马衷时代的统治总体是清廉,所以才能有元康之治和开疆,司马衷统治十七年的中央政府仍是能有效积累财富,没有出现财政危机和物资短缺,能开疆到欧洲,到司马炽统治时期,也能一次给刘琨大量物资财富抗击匈奴。晋军能用少数人口守住北方和全国九成领土,得到晋人各民族拥护,和没有严重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有重要关系,这是司马炎制定阻止土地兼并的成功。
引用 4sjs4 2023-2-24 10:10
司马昭重用竹林七贤:司马昭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习凿齿称赞的天下谁敌和羊祜称赞的顺天应时,发明火箭投石联合战术长期是领先,直到蒙古西征时仍在用,但是长期被误解,贬低司马昭是导致中国军事思想落后,长期停滞在冷兵器水平的重要原因。也造成对司马昭统一和政治思想的忽视。司马昭的政治功绩不仅有执行进步政策让百姓拥护,让四方效死,也有对进步人才任用选拔的功绩,例如选拔张华、李胤、胡奋、陈骞、魏舒、刘寔等很多寒微进步人才,对竹林七贤的任用也是非常成功。司马昭时代竹林七贤已经非常有名,阮籍在司马懿时就效忠司马氏,给司马懿当太傅从事中郎,司马师执政又担任司马师的幕僚,继续任从事中郎,阮籍文采一流,性情孤傲,不拘礼法,又和竹林朋友放情山水,不乐政务,所以在当时几乎没离开司马懿父子的幕府,没有担任行政官职或短期任散骑常侍,司马昭执政时仍继续亲近阮籍,这时敌视阮籍的人已经很多,司马昭救护他,阮籍说自己喜欢东平的山水,司马昭就任命他去担任东平相,暂时避开朝廷中的政敌,去了没多久十天就把东平治理好弃官返回,司马昭也没怪他,又安排在自己幕府担任从事中郎,所以嵇康称赞司马昭保护阮籍,喜欢饮酒的阮籍又听说步兵营有会酿酒的,就又向司马昭请求担任步兵校尉,这是从六品从事中郎直接升四品步兵校尉,司马昭仍是任命他前往,可见对阮籍的重用,甚至曾想让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司马昭执政时把竹林七贤几乎都提拔重用,七贤是被礼法者所难容的逍遥派,司马师时山涛才出仕,此前七贤都是贫寒度日被朝廷边缘化,地位第二的嵇康仅是七品中散大夫但穷困靠打铁赚钱补贴生活,山涛常让妻子忍饥寒口头鼓励说未来自己会当三公,向秀、阮咸、刘伶、王戎也都很穷,王戎拒绝父亲部下赠送的二百万钱,甘于和竹林朋友共同清贫。司马昭对第三个出仕的山涛也很重视,任命为六品吏部郎,在经济上也帮助他,司马昭执政初期阮籍是四品官,山涛是六品,嵇康是七品,另外四位都是白身,山涛想把自己的官让给嵇康,吏部郎是肥缺有实权,也能帮助贫寒的嵇康,但是不愿让同样穷困的山涛帮自己的嵇康用表面绝交的方式婉拒好友的帮助,宁可自己继续打铁,这实际是让山涛脱贫,体现竹林七贤的高尚情操。司马昭虽然竭力保护阮籍,但是也不能不顾及礼法之士和舆论,不能过分偏袒竹林七贤,尤其是钟会与嵇康矛盾,要治罪他,钟会任司隶校尉弹劾治罪嵇康,司马昭没有加害称赞他的嵇康,只是后来悔恨没有赦免救助嵇康,司隶校尉通常会升司空,但钟会仅任镇西将军。嵇康事件造成两个重要影响,首先是竹林七贤为了避免礼法派迫害,更积极投奔司马昭,和司马昭派系联合。向秀、王戎、刘伶、阮咸都出仕加入司马昭集团,这倒不是司马昭故意纵容钟会迫害嵇康压竹林七贤听命自己,而是因为已经出仕的阮山嵇在政见上都是亲司马昭,另外四人在看到嵇康被礼法派迫害后,很自然地要和阮山汇合自保。司马昭重用嵇康的哥哥嵇喜,嵇康也把自己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这让竹林派几乎都加入司马昭集团。嵇康事件第二个影响是动摇了当时冷酷繁密的法网,很多人反对残酷法律,对嵇康被酷法株连不满,也为司马昭废止众多严刑峻法和禁令苛网创造了条件,司马昭借机让郑冲、贾充、羊祜、杜预等修改简化法律。司马昭任命向秀担任五品散骑侍郎,任命王戎为五品相国掾和黄门郎,刘伶任六品建威将军的参军,阮咸任五品散骑侍郎。竹林七贤原本三人出仕,四人白身,变成全部出仕,后来在晋朝也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阮籍的儿子和兄弟在晋朝出了很多贤臣,阮氏成为晋朝重要世家。嵇康儿子嵇绍是晋朝太尉,哥哥嵇喜也是杰出将领和贤臣,还有嵇含等也是世家,山涛真的在晋朝成为三公,担任司徒,儿子山简等也是贤臣,山氏和司马裒联姻。王戎年龄在七贤中最小,在司马昭幕府被司马昭培养成杰出将领,后来成为统一功臣,也担任司徒、尚书令、中书令等要职。向秀在晋朝升任三品散骑常侍,阮咸在晋朝几乎被山涛推举为吏部尚书,因为司马炎不喜他酗酒,就继续担任散骑侍郎,后来任五品始平太守,是杰出音乐家。刘伶担任参军参加科举对策,受到重视,但是也因为酗酒而没能升迁,长期任六品幕僚参军,但是却能寿终。司马昭和山涛、向秀都是河内人,当年司马师评山涛是“吕望出仕”,司马昭也评向秀是“箕山志士”,都是对竹林七贤很高的评价,把竹林七贤誉为太公、许由等贤臣君子。
引用 4sjs4 2023-2-22 08:00
司马光推崇礼廉:司马光是杰出政治家,懂得民心向背是国家政权生存的基础,也懂得生民休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司马光的复兴战略首先是提出远谋要谋划对宋朝和人民有长远利益,提出的开源节流财政政策也是让百业和百姓能安居乐业,生产创造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后,收取百姓多余的财富作为储备,在支出方面再进行节约,这样才有长远利益。司马光等复兴派和强硬派要求恢复唐朝制度,这是体现在礼的制度方面,唐朝有授田制,能给予百姓土地防止百姓无立锥之地而流亡作乱,和晋朝的占田制相仿,都是能让百姓有土地能生存。司马光和王安石都看到当时土地兼并造成的危机,当时官吏和富户无限制地兼并土地都成为风俗,人民生活已经很艰难。怎样解决兼并也是当时扭转宋朝财政困难的重要问题,本质是怎样抑制大贵族大地主的压迫百姓和中小地主的问题。司马光等推崇唐朝制度有学古代用占田授田等方式的目的,在礼和制度上阻止兼并,王安石的兼并诗中提出想把财富都收归皇家抑制兼并,但是都反对兼并百姓土地,所以在变法初期司马光和王安石是联合的,皇家更喜欢王安石的皇家兼并的态度,所以是让王安石执行变法。司马光支持王安石变法,是因为王安石也采用司马光的一些政策,但是在王安石的变法被大贵族大地主利用坑害百姓后,两人就产生分歧对变法的争论也开始了。财富集中到皇家后是不可能再到百姓和穷人手中的,往往是又到了大贵族大地主手中,皇家执行的是厚赏贵族官吏的政策,对改变穷人百姓的困境没有帮助,而且腐败官僚贵族还借用变法对百姓收取更多利息,原本王安石仅收四成,变成要收取十二成,就是苏辙在批评兼并诗中提到的,还有贪官收取两倍以上的利息,这造成平民只能卖田卖牛卖房交高利贷和役钱,司马光评价这是“利于富不利于贫”反而是加剧了兼并,连王安石都被排挤走,更便于贪官污吏害民聚敛,所以宋朝的社会危机不仅没能改变,反而是更加严重,这是当时在制度上造成的严重危害。元祐之治时期,这些害民的制度才被终止,人民要求司马光执政救民的仁政才开始执行。司马光是停止收取利息,百姓借多少就还多少,这样就防止贵族地主用高利贷坑害百姓,土地兼并的趋势也能暂时终止。司马光是廉洁的清官,推崇节俭和爱护百姓,反对厚赏贵族。司马光认为只有百姓富裕有多余的财富,才能开源节流,地主贵族的多余财富更多,所以司马光反对“纵富强应役之人,征贫弱不役之户”,主张让富户承担徭役,保护百姓和贫民,受到人民拥护,而且贪官污吏的盘剥让很多富户都负担加重,所以司马光执行让富户自己雇役的政策也保护了富户利益,保护富户中正常纳税服役者的利益,多数富户也能拥护司马光,仅贪官污吏大搞兼并聚敛害民的不满。司马光推崇的廉就主要针对当时厚赏贵族、浪费严重的弊端,官吏和贵族已经兼并占有了大量土地,甚至员外郎级别的官员都能有近千顷土地,而且官吏生活腐化浪费,都是加剧土地兼并和百姓贫苦的原因,更造成国家财政支出严重超支,官吏有钱后更贪婪更多买地兼并,很少有像司马光和王安石等能俭朴的,有钱后的官吏往往生活更穷奢极欲、更浪费,也造成后来岳飞说的“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文官想要保持不断升高的享乐生活能不贪吗?只会越来越爱钱,武将有钱后也仅岳飞等少数不享乐,多数都享乐求安逸贪生怕死,造成军事力量削弱。所以司马光是坚决要求推崇廉洁、俭朴,坚决反对厚赏贵族。司马光甚至把皇帝的赏赐捐赠给官府作为公使钱,自己的俸禄和收入大多数都分给贫穷的乡人和亲戚,自己妻子去世都需卖自己的土地置办丧事,对儿子都要求生活简朴,写下著名的《训俭示康》教育后代俭朴。司马光的一生廉洁,爱国爱民思想有很多,其中推崇礼廉是后世影响最大,司马光推崇礼廉同时,也提出国家建立储备的重要性,这是防止出现紧急灾害战争没有办法应对的困境,也能在灾害中至少让灾民能吃上粥。历朝历代在进步发展时期,往往都是能遵循司马光的进步思想,推崇礼廉来要求官吏,而对待百姓则采取富民强民的政策,百姓衣食足才能遵纪守法对政府忠诚,民穷民困时政府就会成为人民厌恶敌视的对象,防止民穷民困的政策不是骗百姓借高利贷,而是让百姓生产积极、勤劳致富后,再节俭储备应对饥荒,百姓自己有储备就能应对饥荒,不至于没有储备而借贷或流亡叛乱起义,只有在制度纲纪方面能约束官吏廉洁,节俭的风气在官民中都能遵循,才能国富民强。
引用 4sjs4 2023-2-21 05:37
司马光和四维:司马光是儒教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人物,周朝的儒学是以四维为基础,礼义廉耻为核心,到乱世春秋时孔子推崇仁,到战国时孟子推崇义,道教所说的乱世重仁义就是体现孔孟成为儒教新的领袖的现实状况,把原来儒教尊崇的周公重视礼义廉耻的阶段发展成为重视仁义的阶段。司马光是宋朝的复兴派和强硬派,对儒教重要的复兴是重新尊重礼和廉,把四维中的礼和廉大力推崇,对恢复周朝的四维有重要影响,所以被推崇为儒家三圣,而礼和廉是宋朝当时最缺少的,有利于改变宋朝危机,所以被后世尊敬。司马光之后的儒教重新以仁义礼廉为新的四维,作为儒学和理学的基础,但是真正继承司马光思想的仍仅有少数杰出领袖和文化大师,毛主席就能理解司马光要恢复四维的意图,学习以资治通鉴为主,学原本十七遍,认真理解体会司马光的辩证法和思想,顾炎武也是在祖父顾绍芾指导下学资治通鉴原本,没像后世很多图省事或偏见的仅仅学通鉴纲目和通鉴御览等简编本而不能真正认识历史。司马光在宋朝推崇的礼廉不是仅指行礼和礼仪,礼是典章制度,类似现代的社会制度和分配原则、法律法规等内容,廉也不仅仅是廉洁,还包括清廉俭朴,而宋朝的典章制度比起唐朝和晋朝已经落后,甚至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等要求恢复晋唐门下省封驳制度,也仅仅部分恢复,而廉的方面,不仅有像岳飞评价的文官爱钱,武将惜命的情况,清廉俭朴在宋朝也仅司马光等极少数进步人物重视,多数官员腐化浪费穷奢极欲,造成贫富分化和民生艰难。司马光时代的宋朝官吏人数是晋唐时期的数倍,疆域也没能到前朝的辽阔,又没有晋唐时期的占田制、授田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开销严重不足,所以司马光复兴战略中追求礼廉的迫切性是关系宋朝发展前途的,可惜仅仅在元祐之治时期能重视,在司马光去世后,统治阶级中的反动力量背离司马光等元祐群贤领导和执行的仁义爱民政策,抛弃礼廉合理节俭政策,就像许谦评价的司马光卒中国不可复兴。司马光重视四维是进步合理的。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