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毛主席:阶级斗争正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2019-10-3 09:47| 发布者: 红色记忆| 查看: 2178| 评论: 1|原作者: 佚名|来自: 旗帜时评

摘要: 毛主席:阶级斗争正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佚名  毛泽东认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政治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提法,等于是忽视依然存在的阶级矛盾、抹杀了阶级差别 ...


                             毛主席:阶级斗争正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佚名

   毛泽东认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政治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提法,等于是忽视依然存在的阶级矛盾、抹杀了阶级差别,这显然是不适当的。

 

  毛泽东妙用《论语》句典,古为今用、真理闪烁

 

  由于青少年时期的耳濡目染和朗读记诵,使毛泽东对《论语》烂熟于心。正因为烂熟于心,所以在成年后的写作和讲话中,能够信手拈来地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恰切地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服务。

 

  在目前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中,《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坚持一分为二地对待《论语》,既对其中迂腐的、反动的内容予以揭露、批判,又对其中有益的、具有进步意义的言论予以肯定、发挥。

 

  这里仅举其中四例,引导读者诸君体会一下毛泽东妙用《论语》句典的高超艺术。

 

  一、革命不能“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于1927年3月发表了非常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中,在谈到农民革命时,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这段话里,一连活用了《论语》中的两个传播很广的短语,一个是“文质彬彬”,一个是“温良恭俭让”。

 

  “文质彬彬”一语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质”意为“质朴”,“文”意为“文雅”。“质”与“文”是孔子品评人格修养的一对范畴。在孔子看来,质朴多于文雅,就未免粗野;文雅多于质朴,又未免虚浮,理想的人格就在于质朴与文雅的中和。

 

  “温良恭俭让”一语出自《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向子贡问道:“孔子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是孔子问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后来,温、良、恭、俭、让,被儒家奉为完美人格的标准。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翻封建主义,那么,在封建旧秩序面前固守“文质彬彬”与“温良恭俭让”的所为“君子风范”,则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和退让,更是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高涨的革命需求的压抑。

 

  因此,对中国革命形势洞若观火的毛泽东借调侃《论语》中的这两句话,来批驳右倾机会主义者诬蔑农民运动“过分”的错误论调。毛泽东这里活用《论语》章句,是典型的反其意而用之。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就可以体会毛泽东的这种“反用”的精辟和深刻。

 

  当时,中南各省广大农村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一切权力归农会”,地主豪绅们的封建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对此,地方劣绅、国民党右派和一切反革命分子是不甘心的,他们恶毒地攻击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是“惰农运动”,大呼“糟得很”。

 

  国民党左pai对农民运动也极力反对,甚至以分裂统一战线相恐吓,企图迫使共产党放弃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权。小资产阶级在农民运动面前表现出极大的动摇,跟在反动派后边说农民运动“太过分”、“越轨”等。在中共内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被反动势力吓倒,也指责农民运动“过火”、“过左”,极力压制农民革命,提出什么“农民协会组织不能带阶级色彩”,反对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对反动势力妥协投降。

 

  为了反击党内外对农民革命的一片责难声,毛泽东亲自回到湖南,用三十多天的时间对农民运动做了深入的考察,在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用精彩的笔墨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这篇光辉的著作中,毛泽东阐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歌颂了农民运动的伟大作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在文中,他力陈革命是不同于一般社会活动的,是不能用“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的改良主义方式来开展的。反之,必须以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来进行革命,即像农民在农村中推翻地主豪绅阶级那样来进行革命。

 

  毛泽东这一理论,击灭了右倾机会主义者“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式的改良主义梦想,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土地革命的领导权、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我们今天,面对眼前的新问题,例如面对群众运动、面对群众的唯拳活动,是像毛泽东那样从感情和立场上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然后客观地对群众行为加以分析,还是采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态度?抑或是干脆站到资产阶级“精英”分子的立场上,“揪其一点、不及其余”地对群众行为进行责难?

 

  二、调查研究应发扬孔夫子的“每事问”精神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起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党内有些留学过苏联、自称“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认为这是万古不变的教条,而对中国实际国情则知之甚少。这种死守教条的错误倾向,使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过许多失误、吃了不少亏。在赣南闽西根据地,红四军党内和军内同样存在上述错误倾向,使革命工作和军事斗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为了批判和纠正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思想路线,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在这篇毛泽东自己非常喜欢的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等精辟论断,阐述了调查研究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战争的重要性,并列举了调查研究的方法。

 

  文中,毛泽东说,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该怎么办呢?接着他回答道: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每事问”一语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即说孔子陪同鲁国国君入太庙祭祀周公,由于祭祀用的是四代礼乐,多不常见,孔子就每件事都要问一问,“调查研究”一番。这个典故勾画出孔子谦虚、谨慎的形象。毛泽东在这里恰如其分地引用这个典故,号召大家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精神,身体力行地去从事调查研究工作。

 

  毛泽东在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中引用《论语》中的这个典故,表明了他对孔夫子“每事问”精神的赏识和推崇。正是时时处处“每事问”,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才成为革命队伍中第一流的“诸葛亮”。

 

  今天的“左pai”或者“毛pai”队伍里,盛行的不是调查研究之风,而是“每事不问,信口开河”的恶劣风气。这样的风气,难道不是对“左pai”、“毛pai”称号的亵渎吗?

 

  三、奉劝蒋介石“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936年12月12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临潼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逼迫他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张、杨的抗日爱国行动,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派出了周恩来、秦邦宪等人去西安与国民党谈判。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张、杨提出的八项抗日主张。

 

  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在临上飞机前,蒋介石还向张、杨作了“停止内战”、“改组政府”、“改变外交政策”、“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等六项保证。但飞机一离开西安,蒋介石便翻了脸。

 

  12月26日,安然回到南京的蒋介石即授意陈布雷写了所谓《对张杨的训词》,掩盖西安事变的事实真相,并将陪他回南京的张学良软禁;随后又对东北军和西北军进行分化和调离,不久又囚禁了杨虎城将军。

 

  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针对蒋介石的《对张杨的训词》,发表了《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毛泽东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局出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诚恳地劝告蒋介石认清形势,改正以往的错误,为国家民族利益考虑,与中国共产党携手抗战。

 

  在这篇义正辞严的声明中,毛泽东说:蒋氏已因接受西安条件而恢复自由了。今后的问题是蒋氏是否不打折扣地实行他自己“言必信,行必果”的诺言,将全部救亡条件切实兑现。全国人民将不容许蒋氏再有任何游移和打折扣的余地。蒋氏如欲在抗日问题上徘徊,推迟其诺言的实践,则全国人民的革命浪潮势将席卷蒋氏以去。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蒋氏及其一派必须深切注意。

 

  这段话中,直接引用《论语》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是“言必信,行必果”,此语出自《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向孔子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士”,孔子列举了“士”的一些特征,其中有一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即说话一定讲信用,行动一定有结果。孔子列出的“言必信,行必果”这一条,并非作为“士”的首要条件,而是退而求其次的条件。因此,孔子说:“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就是说,能做到这一点,也不过是浅薄固执的小人,或许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另一处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此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古代的大车用牛拉,小车用马拉。无论大车小车,车辕前面都有用来驾牲口的横木。横木两端和车辕上凿有小孔。用包有铁皮的木销钉插入圆孔,这样就将横木和车辕连接起来。大车的车销钉叫“輗”(ní),小车的车销钉叫“軏”(yuè),没有这两样东西,就无法将牛或马套起来,车子自然不会前行。这样,孔子的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做人不讲信用,那么我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这好比大车、小车没有车销钉一样。没有车销钉,车子怎么会被牲口拉着行走呢?

 

  毛泽东顺手拈来,恰切地引用《论语》中这两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对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晓以利害,督促蒋氏认清敌友,认真履行自己的诺言,将全部抗日救亡条件不折不扣地予以兑现。否则,如果言而无信、失信于全国民众,那么全国人民的革命浪潮必会将蒋介石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今天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们,更善于开出空头支票,或者说一套、做一套,“打左灯,向右转”。他们可以骗群众于一时,却不能骗群众于永远。

 

  四、阶级斗争正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1943年4月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身为中共华北局书记、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在对根据地县以上、八路军团以上干部进行的一次关于民主教育的谈话中说,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应尽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毛泽东看到这篇谈话后,认为这一提法不妥。他在给彭德怀的信中说:在政治上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号是不适当的,现在的任务是用战争及其他政治手段打倒敌人,现在的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这二者都是所谓“己所不欲,要施于人”。只有在阶级消灭后,才能实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消灭战争、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出自《论语·颜渊》。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解释“仁”的含义时所说的一句话,大意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要求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从而避免人际间矛盾激化。作为朋友或自己人之间的道德范畴,对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语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但如果在政治上过分强调此语,则是放弃斗争的一种哲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历来被仁人志士们奉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但毛泽东却大笔一挥,将“勿”字改为“要”字。这一改,千古奇人毛泽东又一次奇语惊人。但是,只要联系古往今来的天下大势,就会发现毛泽东这一字之改,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从来是你死我活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希望在政治上打倒大资产阶级和反动派,大资产阶级和反动派当然不希望如此,希望继续压迫人民群众。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战争,交战双方必然要保存自己、消灭对方。这能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在商品经济中,市场竞争是必然的,资本家之间互相竞争、将对方挤垮,至少是使自己一方多赚钱、使对方少赚钱,这能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在工厂企业内部,老板希望工人多干活儿、少拿工资,以便尽可能赚取工人的剩余劳动,而工人希望尽量改善劳动条件、多给工人发一些工资或加班费、补助费,两者之间的愿望是相反的,能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即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此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革命进程的主要矛盾,需要国内各党各派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但这并不等于国内阶级矛盾就此消亡,而是依然存在。即使是为着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也应当是在斗争中求得团结,而不是放弃斗争,放弃斗争就意味着放弃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毛泽东认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政治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提法,等于是忽视依然存在的阶级矛盾、抹杀了阶级差别,这显然是不适当的。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淡 2019-10-3 16:27
快讯:
官媒斥“黑色恐怖”近乎疯狂 指香港须“剜除暴力恶瘤” ...... 向示威者开枪的香港警员,形容其行为“完全合法、合理和正当”。学者认为,暴力持续反映当局止暴制乱的工作未见成效,不过北京不会让步,并已准备为止暴制乱打持久战。—— 来源:联合早报  2019年10月3日   文/林展霆    来自/联合早报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