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全面梳理和透析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侵略史(下)

2017-10-9 23:11| 发布者: 红色记忆| 查看: 1728| 评论: 0|原作者: 戴 旭

摘要: 全面梳理和透析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侵略史(下) 戴 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美国也同步实现了军事体系和军事思想的升级换代。当年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冷战中击败苏联?很大一个原因在 ...

           全面梳理和透析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侵略史(下)

                       戴   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美国也同步实现了军事体系和军事思想的升级换代。

  当年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冷战中击败苏联?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全球90%以上的新闻信息被美国及其盟国垄断,美国实际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发展中国家的非本地新闻有75%产自于西方国家的新闻机构。这就赋予了美国巨大的新闻塑造能力和传播能力。再加上美国的一整套冷战思维,“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策略,最终“打垮”了苏联。

 

进入网络时代后,传统传媒受到巨大冲击。目前,全球有约20亿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上处理日常事务,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早在1991年底,当时还只是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克林顿就已经意识到,“信息时代来临,观念传播不可阻挡,美国面临着推动全球自由民主进程的历史机遇”。

 

 

10年后,美国国防部委托兰德公司写了一份美国全球软实力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了五项建议:

 

1.在世界各地扩张网络连接,特别是要连接到那些不喜欢美国思想观念的国家;

 

2.把在世界范围推行信息自由传播作为美国的权力;

 

3.开发多层次信息分享系统,不仅是确保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制造全球性的信息分享空间,以便公开讨论某些问题;

 

4.组建一支“特种媒体部队”,随时派遣到发生冲突的地区,搜集与传播信息;

 

5.国家和非国家组织,特别是与非政府组织建立一套更紧密的协调行动机制。

 

其实,在这10年间,美国已经开始将控制的重点从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平台。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明者,占尽了先机。美国一边诱使别国大力发展低技术产业,一边集中力量在“高边疆战略”的基础上,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完成从电子革命到信息革命的转型,从而使美国达到“领先世界一个时代”的战略目的。当一些国家被美国蒙蔽,仍然在低技术产业不断加大物质投入的时候,美国已经建立起高耸入云的新时代“技术高山”:目前,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最大的短信平台(Twitter)和最大的社交空间(Facebook)全部为美国所有。

 

当今全球80%以上的网络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器信息由美国提供,超过23的全球互联网信息流量来自美国,另有7%来自日本,5%来自德国。日本和德国都是美国的盟友,这就等于美国牢牢控制了全世界互联网信息流量的将近80%。相比之下,中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流量中仅占0.1%,输出流量则更是少到只有0.05%

 

此外,美国国防部还拥有46Youtube频道、91Twitter种子、46个博客、106Facebook页面。有专业人士进行全天候维护,确保不断更新精彩内容以吸引粉丝。同时,美军深知,“你自己不把声音传播出去,反面的、扭曲的声音就会淹没你自己”,所以,美军不仅不隔绝官兵和网络,而是引导、训练、鼓励官兵个人主动利用网络媒介“讲述自己的故事”,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美国海军甚至认为,“每一个使用日志、微博和Facebook的海军官兵,都是其所在部队和美国海军的形象大使。”

 

有了这种强大的软实力基础,美国组建“第五纵队”的规模和效率也大大提升。“阿拉伯之春”就是在美国于2003年成立的全球舆论办公室的直接指挥下,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网络司令部联合运作的信息思想战的第一次全面实践。

 

 

在这场大范围波及中东、北非的“政ZI地震”中,美国通过“推特”“脸谱”等网络平台,实时、高效地指挥了现实世界中的街头政ZIluan和“颜色革命”。先是“维基解密”网站于201012月公布了一封密码电报,内容是前美国驻突尼斯大使罗伯特·戈德兹披露了本·阿里总统家庭成员贪污腐化的事实,并警告:“对于遭遇日渐增长的赤字和失业现象的突尼斯人来说,展示总统家庭财富和时常听到总统家人叛国的传闻无异于火上浇油。”该文件在网络上出现后,突尼斯国内爆发了罢工和街头示威活动。在此过程中,所有的反政府宣传和集会号召都是通过“推特(Twiner)”“脸谱(Facebook)”和“优图(Youtube)”进行的。

 

2011125日,埃及数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要求时任总统穆巴拉克辞职。示威游行声势浩大、组织严密,迫使穆巴拉克解散内阁,任命前任情报部长奥玛·苏莱曼担任新的副总统。这次bao动的主要组织团体“46日运动”就是以“脸谱”为平台组成的一个网络组织。“46日运动”的负责人马希尔在华盛顿接受“卡耐基基金会”采访时说:“这是埃及青年人第一次利用像‘脸谱’和‘推特’这样的网络通讯工具进行革命,我们的目标是推行政zi民主,鼓励民众参与政治进程。”

 

在该组织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潜在势力,无不与美国主导的网络力量联系密切。如埃及反对党领导人之一的戈尼姆,就是一名“谷歌”公司的工作人员,他曾说自己就是1月份埃及抗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这些抗议活动都是通过互联网的社会网站进行宣传,告知年轻人活动举行的地点和时间而组织起来的。在埃及,使用社会网站组织抗议行动的成效最高,因为每3个埃及人中就有1个使用互联网。在街头bao乱开始后,埃及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切断了国内的互联网。但各网站仍然向外界通报埃及局势的最新进展。在“谷歌”公司的帮助下,技术人员建立了“Speak-2Tweet”服务,埃及人可以通过该服务打电话,并留下音频信息,这些信息随后被传送到“推特”上。专家认为,“脸谱(Facebook)”在埃及地区的普及率之所以提升,主要因为它能够表达对当局行动的不同意见及组织反政府示威。有鉴于此,部分西方大众传媒将发生在突尼斯和埃及的事件称为“脸谱及推特革命”。

 

又如动员埃及反zheng府势力进行示威游行的核心力量Kefaya(正式名称是“埃及变革运动”),也是一个虚拟组织。它成立于2004年,是“46日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充分利用新兴社会媒体和数字科技工具,作为动员埃及民众的主要方式。该组织采取使用政zi博客、发布未经审核的“优图”短片、图片等形式shan动埃及民众进行示威游行,手段极为专业。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利比亚。在利比亚内战初期,示威者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传输介质,争取支持,呼吁为民主而战并与外界沟通。利比亚的反政府组织“网络活动家”,利用美国全球社交网站“推特”和“脸谱”来组织反zheng府活动,呼吁将2011217日定为“愤怒日”。仅在216日当天,网上报名的追随者就超过了4000人。到217日,拥护者更超过了9600人。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奥马尔·马哈穆德称,为了使人们走上街头,他们利用了交友网站“马瓦达”,该网站不在警察的监控范围内。正是利用了该网站,利比亚反对派成功地联合了17万名卡扎菲的反对者。

 

在冲突加剧后,利比亚政府关闭了互联网,但北约立即为反对派提供了网络支援,使得利比亚国内和境外的反政府力量能实时相互沟通。从2011223日开始,一名美籍电信公司高管和他的朋友领导的工程师团队,帮助反政府力量“劫持”了卡扎菲政府的蜂窝无线网络,建立了自己的通信系统,让反zheng府组织领导人更容易与外界交流或请求国际援助。反政府组织还在埃及、阿联酋和卡塔尔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一个不受的黎波里当局控制的独立数据系统,并破解了卡扎菲政府的手机网络,获取了电话号码数据库。利用这些信息,他们建立了被称为“自由利比亚”的新通信系统。42日,新通信系统开始测试并运行。随后,他们创建了由“谷歌地图”组成的战况图,以此追踪报道相关事件,该战况图在12天的时间里被网络用户浏览达31.4万次,至少被20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影响巨大。

 

美国培植“第五纵队”的最终目的在于瓦解敌对势力政quan,而实现其目的又无外乎两大模式:一为“击垮”苏联的模式,通过思想渗透,扶植体系内的代理人,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地肢解对手。二为“阿拉伯之春”模式,通过社会性动员推动现实政变,自下而上、由外而内地消灭目标政权。

 

今日之美国,正顺着布热津斯基为美国全球战略制定的三条战线,以军事力量为“正兵”,以经济和文化力量为“奇兵”,以网络为主要通道,同时对伊斯兰世界、俄罗斯和中国,发起全面的“信息思想战”。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动的最新“民主”攻势的缩影,而同时,与中国交好的委内瑞拉和泰国,也都处在“民主革命”的煎熬之中。更需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由于美国的幕后操纵,也骤然掀起了港独游行、冲撞驻军以及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和“行政院”等事件。对于中国而言,“新型战争”已经兵临城下。

 

 

美国多年来处心积虑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有一个相当机密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条诫令”,其关键词是:蛊惑他们的青年人,鼓励他们鄙视所受的共产主义教育和吃苦耐劳精神,让青年人与他们的政府离心离德;制造人民和社会分裂,时时处处宣扬西方民主,丑化其领导,制造更大更强的动乱,暗地里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战胜,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长期、彻底、全面的国家和政权颠覆战略。但是,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战略目光如炬、极富远见卓识,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反击和平演变、邓小平“两手都要硬”的做法,让美国的文化入侵战略连连受挫,其在华培植的“第五纵队”也屡遭灭顶之灾。但美国和西方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步步为营,加紧进行对华攻心战。

 

改革开放之初,“福特基金会”便大举进入中国,对我国的一些高级研究机构和研究生院及其他一些著名大学的经济学者提供资助,邀请学者到美国各类机构进行“访问研究”。

 

“福特基金会”有何背景?学者王绍光曾介绍说:“在冷战期间,真正帮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大忙的是诸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这样的大牌基金会。中央情报局往往将经费拨到这些基金会的账上,然后再以基金会的名义把钱“捐助”给其指定的对象。……在这些基金会所有对国际活动的赞助中,有将近一半的经费来自中情局。”

 

 

美国的这类基金会绝非只是零星地资助几个中国经济学家,而是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各界进行全面的诱导和渗透。例如,“福特基金会”于1988年就与中国一些高级科研机构开始建立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关注的领域是经济、法律改革、教育、文化,还包括治理方式、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等领域。该基金会资助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和智囊团,并以巨额年度预算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计划,以期在政策领域对中国产生影响。该基金会还在美国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研究生协会”。

 

20世纪80年代,“福特基金会”推出了“福特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大批国内精英到美国著名大学学习、研修。同时,以与中国政府和某些大学合作的名义设立人才共同培养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培养出了一大批经济学人才。这些人,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界的骨干力量。

 

2008320日,美国“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举办了盛大的招待会,欢送已经在中国工作9年、即将离开中国的首席代表华安德。整个招待会大概邀请了4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中国政府的各重要部门,也有科研、教学和政策咨询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需要指出的是,参加招待会的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接受过“福特基金会”各种形式的资助。一位与会者曾感叹:“参加者人数如此之多、层次如此之高、学科范围如此之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过这一现象,让人深感忧虑的是,“福特基金会”自1988年在华活动以来,20年间花费了大概4亿美元,就获得了在中国学术界和知识精英阶层如此规模的影响力,而其潜在的影响力更是无法估量。

 

金融大鳄索罗斯也曾不失时机地“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1986年,他成立了一个“改革开放基金会”,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198610月到19895月,两年多的时间,索罗斯共计赞助了中国将近300多个项目,总赞助额约250万美元。该笔资金主要用于派遣赴美学者以及接待美国来华人员、进口美国和西方社会科学书刊、建立讨论性质的沙龙,以及资助文化产业。2005年,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研究所”为一家名为“国际公平桥梁”的机构提供了45万美元的资助,支持它在中国开展刑事辩护方面的培训。“开放社会基金会”还联合“福特基金会”,共同资助了分析报道中外NGO动态和发展的《中国发展简报》。

 

这些研究活动,使美国有机会掌握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并为其寻找中国社会和体制的不足之处和战略突破口提供了条件。

 

100多年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就曾提醒当时的总统希奥多·罗斯福:“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因此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潮流,并使其壮大,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他认为:为赢得中国青年而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即使从物质利益的角度来说也是完全值得的。与军旗相比,道义与精神将更有力地支配商业。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宣称:“美国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信息、国际交流以及类似的软手段来破坏中国的共产主义制度,在中国对此持任何异议的人都无法阻止它。”

 

由此可见,和军事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不同,经济和思想战场上的较量是暗战无声,但却更加致命。

 

 

      2013年元旦,发生了“南周”事件,在“吴英案”中利用网络兴风作浪并尝到甜头的那批人,这次居然妄图借助舆论“绑架”中yang大政方针。之后,还是这批掌握了网络舆论话语权的人,又将攻击目标锁定到经批准后上网的中国军人代表,采取造谣抹黑等方式对他们进行恶毒攻击。随后则是“红十字会”事件再度发酵、被炒作,在中国国家级慈善机构被妖魔化的同时,一些背景复杂的基金会借机“登堂入室”,个别基金会的资金来源甚至与达lai集团有关。2011723日,温州动车事故发生,这本是一个铁路交通运营中的偶发事件,与高铁技术、项目质量无关,然而,网络“第五纵队”却借机向高铁乃至整个铁道部发起舆论攻击,全力鼓噪中国高铁项目下马。而借此事件煽动舆论围攻背后的战略动机,一是破坏中国通过高铁布局的西进战略;二是为国外航空集团的现实经济利益服务。这和《新快报》事件中,境外机构出资雇佣中国无良记者抹黑中国设备制造企业的用意如出一辙。

 

 

  由于掌控着传播迅速、动员力巨大的网络媒体,同样的一批人按照操纵“吴英案”舆论的手法,又制造了“陈宝成事件”。2013811日,原《南方都市报》记者、现任财新传媒记者陈宝成在家乡平度为拆迁维权,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刑拘。随后,大批网络“公知”掀起了声讨平度政府的声浪,一些接受西方资助的法律学者也倾巢出动,借法律名义给青岛市委、市政府施加压力。与此同时,海外“金主”在美国情报机构的指挥下,出巨资资助大批律师、记者进驻平度,鼓动当地村民反抗政府,试图将平度事件搞成一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通过该事件可以看出,网络“第五纵队”已经具备高度的组织化、程序化特点,一旦有机可乘,他们就借助网络直接向中国法律体系和政府发起攻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王维佳分析新浪微博上有关“吴英案”的言论之后提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实际上为“党派性”的意见表达和特定政治观念的宣传提供了主要渠道,这一平台上所提供的言论与意见,与任何传统媒体相比,都具有更明显的“党派特征”和“宣传意味”,而不是公共性和开放性。在微博特定议题的讨论中,影响舆论的意见领袖由社会角色和阶层属性十分相近的固定群体构成,持有同质化的政治观念,与这些政治观念相悖的事实和意见很难进入群体的讨论中;这一群体在讨论特定政治议题时,有着明确而统一的政治目标,并利用网络空间主动发起政治动员,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决策,甚至推动政治体制变革。加拿大西蒙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月枝对此评论说:在社会性与公共性的宣称下,我们看到了微博上面“赤裸裸的阶级性”。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典的一句话:“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赵月枝指出,今天我们要反思:公共性是不是以阶级性为基础的? 是不是不能抛开阶级性来谈公共性?

 

  在国内一小部分反dong学者,利用网络掀起反gong、反政fu乃至反hua舆论狂潮的时候,十四世达lai集团、热比ya、疆du、藏du等邪jiao组织是“第五纵队”的盟军,不失时机地予以配合,妄图内外联手、里应外合地颠fu社会主义中国。

 

  隐形外资军团以网权力为抓手,隐秘地控制网上思想舆论阵地。

 

 2013年初,在一些所谓“公知”针对经批准后上网发言的中国军人代表的围攻中,这些披着“微博知识分子”的人与美欧等西方世界的远程舆论配合更是“默契”。境外反hua网站还发出《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文章,攻击中国军队是“中共独cai专制的堡垒”。他们认为,利用网络舆论的动员、围攻,通过“一个个看似小,却意义十分深远的战役,步步为营”, 不断拱卒,再持续10年左右,中国便可“颜色革命”成功,“迎来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美国和中国国内的西方“带路党”,大概把中国当成了尚未垮塌的苏联。美欧各类媒体对中国“公 知”们的每一个“胜利”都及时鼓励,但对于中国爱国网民迎头痛击这些为虎作伥的“公知”,中国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狠狠打击,并将其中上蹿下跳的带头者一举抓获时,美欧媒体却装聋 作哑不发一声。

 

 

 

  最后是豢养一批网络“打手”,以被判刑法办的“秦火火”等人为代表,持续制造各种谣言,以此搅乱网络舆论环境。他们采用美国全球传播办公室的舆论战术,围攻那些为党、国家、民族仗义执言的爱国人士,抹黑、颠覆传统道德楷模和标准,攻击国家机关,损毁政府形象,手段恶毒、态度嚣张。

 

 

 

  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一项划时代技术,在中国绝对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这个新生事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和震动,超过以往任何一种技术发明:互联网引入中国仅仅10多年时间,就几乎蔓延到中国所有角落。

 

  在中国忽视这一新媒体革命浪潮的时候,美国却抓住机会,入股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然后,又帮助这些有着“中国肤色”的网站在中国“攻城略地”,等中国官方恍然大悟也着手建立网站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大型门户网站,都已经被外资所控制。

 

  与此同时,美国还对网络新媒体的从业人员进行了政治甄别、思想培训和资本绑定。美国派出在“微软”“谷歌”任职的美籍华人,对各大门户网站的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控制网站内容制造团队、技术团队人员的任用、提拔。通过这种思想上、资本上的双重控制,美国彻底地把这些掌握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人,培养成了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忠实信徒和美国战略的全力推行者。体现在行动上,这些由外资控制的中国门户网站,不断推荐、发布那些追捧西方价值观念、贬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文章和新闻,而对广大爱国民众、学者和言论观点则进行压制和屏蔽。这就是近年来,丑化毛泽东、诋毁中国共产党、攻击中国政府、抨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污蔑道德楷模、贬损英雄人物、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充斥此类门户网站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党和政府的宣传系统中,媒体坚持正确、客观的舆论导向和把关标准,是极其严肃、十分明确的。但在外资控制的各大中国门户网站,利用其网络新闻自主权,有意选取具有反共、反政府意识形态的各类学者、作者,作为特定版块的信息内容制造者,同时,又利用技术手段,将这些言论和观点强行推介给广大网民,扩大负面影响。通过开设微博,将特定人员轻易打造成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进而通过这些人大量吸引网民、败坏舆论风气,形成对抗政府和传统媒体宣传力量的新平台,成为美国对华战略“武器库”中的“重型武器”。

 

 

  除了微博、微信和论坛之外,搜索引擎也是如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多年来网络传播带来的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已使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尖锐和复杂。一大批工作在电视媒体、杂志报纸、影视界、音乐界、出版界,以及教学科研岗位的人,像被“僵尸”病毒控制的电脑一样,不知不觉地被“意识操纵”,从而将自己被网络舆论洗脑后的思想和言论,通过自己所能掌握的电视节目、教学内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向粉丝、观众、读者、学生传播,进而扩散、形成了一种反党、反社会、反国家体制的不良舆论风气。

 

  美国深知,信息不仅是舆论话语权,也是一种军事权力、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美国的网络政策和网络战部队,就是要把这种世界新的权力形态变成美国特权。为此,伴随着战略东移围堵中国,美国正在通过网络对中国发动一场信息思想战。

 

  美国此次战略东移的如意算盘主要有两点:一是保持强大的随时可对中国实施快速军事干预的能力,保持对中国的军事高压态势,以压促变、以压促乱;二是一旦时机成熟则快速出手,与在中国内部培植的“第五纵队”里应外合、“扳倒中国”,除掉未来可能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最大战略对手。

 

  结语: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舆论管理、思想引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络传播技术兴起带来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越来越处于被动地位。归根结底,还是一些职能部门的不作为导致的。最为直接的证明是,一些高校的教授公然发表违反党纪国法的文章和言论,但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散布反动言论的教授、学者们,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行政处分,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党纪处分,所在单位的宣传部门、组织部门,乃至负有责任的教育部门、司法部门集体“失聪”“失明”“失语”,奇之怪哉!这种不作为也在当今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

 

  此外,由于各主要门户网站均被外资控制,其内容制造团队也是由外方选配,因此,管理层甚至整个工作团队都由亲西方人员担任。国家虽然限制了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资质,但这些网站通过篡改标题、转载博客文章、选择并加工亲西方的传统媒体文章等手法,非常巧妙地绕过限制,担负起西方文化“战略炮台”的使命。它们将那些反毛、反共、反政府人士,通过技术手 段打造成“意见领袖”,再由他们煽动和制造社会舆论事件,在网络上兴风作浪。而传统媒体在此类意识形态斗争中,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况。

 

  可以说,在美国实现网络化社会转型的10年间,是中国受到网络威胁和舆论攻击最为严重的10年,也是我们政治安全状况最差的10年。由于职能部门对网络管控不力,造成了今天网络上反党、反政府、反华负面舆论横行泛滥的局面,严重毒害了社会风气和中国青年一代的心灵,给党的形象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国社会中被美国所传播的“普世价值”洗脑的中国人已不在少数。而美国正是看到这样一支力量在成长壮大,在深入中国的各个阶层,所以采取接触与遏制的战略,外压与促内变相结合的战术,一边从国家层面上试图把控中国,一边又在中国内部大力培植“第五纵队”,平时用以牵制中国,关键时刻则发挥内部瓦解和颠覆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如何从社会规律上研究经济改革和政治安全的问题,已经不仅是学术层面也是决策和操作层面的问题。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