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程恩富 汪桂进:当前剥削理论与现实评析

2023-2-1 22:37|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1430| 评论: 11|原作者: 程恩富 汪桂进|来自: 毛旗网

摘要: 当前剥削理论与现实评析程恩富 汪桂进当前,在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自然要涉及到剥削概念与现实。这是学界和政界公认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尝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多种剥削观点 ...

当前剥削理论与现实评析

程恩富  汪桂进

当前,在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自然要涉及到剥削概念与现实。这是学界和政界公认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尝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多种剥削观点,并对如何认识私营企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看法。

一、关于经济剥削的含义与标准

近年来,在有关剥削定义和标准的理论文献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偏差:

(一)认为剥削仅指非法行为。他们认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将应属于他人和社会共有的收入(财产)非法变为自己所有的行为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剥削’行为仍然存在。但区分是否属于剥削的标准不应是收入所得的主体是什么、是否拥有资产、是否雇佣工人,而应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收入,应通过对收入的主体获得收入的行为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属于剥削。而对行为合理性的判断只能依据法律。获取收入的行为是合法行为,就不是剥削,非法行为就是剥削”(1)。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不应把经济剥削概念变成一个纯法律上的概念。某个社会是否存在着经济剥削以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是一个客观事实和实证问题。法律有着它固有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为巩固阶级统治,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私人财产权都无不例外地得到这些法律的保护,因而凭借所有权而占有另一个阶级(集团)的劳动成果也是法律要保护的对象,属于合法的行为。要是按照非法行为才是剥削的话,那么,这些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符合适用法律的,似乎都不存在剥削了。经济剥削只有通过经济上的合法途径才可普遍存在,尽管具体实施剥削有时要借助合法经济手段之外的其他手段。因此,剥削行为和剥削现象必须用经济学的方法才能予以科学解释,而不宜用法律标准来衡量。

其次,把非法行为作为判定剥削的标准,不利于认识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社会下的生产活动,其根本特征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事物的表面联系。什么是非法行为,在特定的社会中有差异,何况一旦某一行为定为非法的,则都属要打击的对象,而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特性未必有关。退一步说,以此为标准来判定剥削,事实上也做不到,如在美国,经营“红灯区”性服务企业在个别州是依法注册存在的,而在另一些州则被认为是非法的,假如有一个老板分别在这两个州各开一家妓院,那么,能否说依法注册的一家存在剥削,而另一家则没有剥削?

(二)认为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如有学者说:“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分配方式,而是市场经济所共有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一致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按资分配……与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也并不存在经济利益的对抗性,并不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2)这种观点在实质上是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混为一谈了。经济学原理一再强调,不变资本只能转移其价值,而不能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而劳动力除了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其自身价值之外,还能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资本正是在市场上购买到了劳动力这种商品,通过生产过程,创造出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首先回答的是价值的创造和内容问题,至于价值的分配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或产权状况。

严格说来,按要素分配应表述为按要素产权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按要素产权分配,但其是否包含经济剥削,就要视产权的社会性质。撇开劳动力,倘若生产要素属于私有,那么,按要素产权分配中必然含有程度不同的非自己劳动所得或剥削成分。可见,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剩余劳动的索取权是所有权的主要形式,其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来决定的。依据萨伊“生产三要素论”来阐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和财富的创造与分配及剥削问题,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

(三)认为获取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才是剥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有相当多的私营企业主将大量劳工的工资压得很低,或者说给予工人的报酬低于工人的贡献,……这种情况是一种剥削行为。”(3)这种认识是不能完整理解剥削概念的。因为,第一,在私营经济范畴内,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和资本的所有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交换首先要求平等交换,即从长期看,总体上劳动力所有者按劳动力价值出售(被雇佣)给资本所有者,资本家总体上按劳动力价值付给工人工资。第二,在某些条件下,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但这种状况是局部的、暂时性的。私人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私人剩余价值,但是,如果工资长期低于劳动力价值,就会影响到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从而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威胁到私人生产方式本身。第三,马克思主义所论述的剥削,主要不是指资本家压低工资雇佣工人,而是指在等价交换条件下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从而进行以获取私人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将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或采取其他压榨手段剥削工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额外经济剥削。

(四)认为剥削是一种要素所有者占有了另一种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他们认为,不能以所有制的财产占有来判断是否有剥削,而剥削是一种要素所有者占有了另一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投入,但这种占有并不一定由某一制度派生出来。资本所有者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剥削;反之,劳动力所有者占有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收入也是剥削,尽管为数极少。(4)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劳动力所有者凭借什么来占有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收入?又是通过何种经济机制实现的?其数量如何界定呢?即使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也从未证实这一理论。

上面指出了对剥削定义上的种种认识偏差,当然还不止这些。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未能把握经济剥削的实质与特征。有人说,讨论剥削不能掺杂意识形态,而只能在学术范围内争论。那么,请看极具权威的西方《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在学术上是如何认识剥削的:“资本主义有它的历史特点,这就是它的剥削关系几乎完全被交换关系的表面现象所掩盖”;“为玄妙的生产函数、完全竞争和一般均衡理论所团团围住的正统经济学,往往力图回避这些问题。事实上它主要关心的是构筑和美化一个理想化的资本主义形象……企业使用称为资本和劳动的)生产要素*制造产品并按计算出来的对总产品所增加的贡献(即边际产值)向每一要素付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概念把物(资本)和人的力量(劳动)置于平等的地位,都称之为生产要素。……从而得以否认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任何阶级差别的事实。……最后,由于资本和劳动都是物,就不能说它们受到剥削。只有在某些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其边际产值不相等的情况下,这一要素所有者才可称之为剥削。在这一意义上,剥削的定义是‘要素报酬’的实际价值和理论价值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按上述剥削定义,原则上可同样适用于利润和工资两方面。这种资本主义就成了资本家也可能像工人被资本家剥削那样被工人所剥削。至此剥削的概念就被降到完全没有意义的地步。”(5)这一权威评论颇为深刻和鲜明。

笔者关于私有制剥削的定义,是指在合法条件下凭借生产要素所有权而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含封建地租和私人剩余价值等);关于资本主义剥削的定义,是指在合法条件下凭借生产要素所有权而无偿占有的私人剩余价值。如果说一切非法收益也要称之为剥削的话,那么,我们只认同这是与私有制范围内合法的狭义剥削并存的一种广义剥削。

二、我国私营经济是否存在剥削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的多样性,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国家的政策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到2002年初,私营企业户数达一百八十多万户,大约是1980年代改划定的、1950年代私营企业数量的18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私营经济适度发展,是不是意味着私营企业不存在剥削呢?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值得推敲:

(一)由于在我国不存在资产阶级绝对占有生产资料和工人阶级只能出卖劳动力的历史前提,因而不存在剥削。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在其萌芽时期,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占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雇佣劳动)并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但在这个社会时期,除了有封建制的剥削关系(地租形式)外,还存在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占有剩余价值)。有什么样的私有制生产关系,就会存在与之相应的剥削方式,这与该种私有制是否绝对占据支配地位的前提没有关系。私营企业的资本为私人所有,同时雇佣工人,创造价值,私人企业主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剥削如何不存在?

(二)私人经济的原始积累若是通过劳动所得则不存在剥削。这种观点也难以成立。我国私营业主的原始资本积累有没有或有多少非法性和非劳动所得,这与用这笔私人资本转化为现实职能资本而获得的私人剩余价值存在或不存在剥削,属于两回事。事实上,中国私营经济的原始资本积累并非不含非法性和非劳动性。况且,即使依据马克思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原理,私营业主原本用劳动所得投入的不变资本,在若干年以后,其拥有的不变资本也属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成。

(三)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是劳动收入和风险收入(7)。这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私营企业规模不大,企业净利润绝对数额较小,因而企业主的收入是劳动收入,而不能视为新生的资本家和剥削者。种观点有笼统和模糊之处。第一,假如直接担任总经理的私营业主的年工资和纯利润(撇开利息),只等于给予从市场招聘来的替代总经理的年收入,那么,这类私营业主实际没有剥削;假如不是等于而是高于,那么,高出的任何一点都属于剥削。其剥削量的大小与有没有剥削是数量与性质的关系。第二,平均数往往掩盖一些现象。目前,我国的一些私营企业实力已具有相当大的资本规模和利润量,每年百分之十几的私营企业亏损量,说明大多数不亏损的私营企业,其实际利润率大大高于所有私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这还不算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偷税漏税等非法收入。第三,说私营业主的资本收入属于风险收入,这是可以的,但未说到底,即没有揭示这一收入的实质及与其他收入的区别。

(四)雇工8人以下,且企业主直接参加劳动的私营企业不存在剥削。这是不少人的意见。但是,凡读过《资本论》的人都知晓,马克思是在假定剩余价值率100%、资本积累率50%、私营业主的生活比工人好一倍需4个工人提供剩余价值,以及私营业主不参加生产和管理的前提下,计算雇工8人是小业主转化为资本家的临界点,而并非给当时和今后划定资本家制订政策(尽管马克思的假设与经济现实比较贴近)。这与我国对资改造和现行划定资本家和私营企业的政策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只具有方法论意义。今天,我国不再制订小业主和资本家的划分标准,因而无须具体讨论雇工几人属于资本家范围的剥削。从理论上分析,即使雇工1人,也可能实际发生剥削,只是剥削量极少,但未达到小业主和资本家的一般剥削水平;即使雇工100人,也可能实际没有剥削到,如亏损私营企业。至于私营业主是否参加操作性劳动和管理性劳动,这不是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直接标准,而是涉及到剥削量的具体计算问题。

三、科学地对待私营经济及其剥削

我们在上面评析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事实上,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历史上的剥削现象,才能正确地把握剥削的理论及党和国家关于鼓励发展私营经济的方针和政策。这里,我们提出五点认识:

(一)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营经济。私营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有一定规模的私人资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根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私营经济同外资一样,都是以追求私人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因此,存在剥削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否则,会延及否认资本主义存在剥削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从而模糊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这样反而对发展劳动生产力不利。

(二)多数私营业主都程度不同地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其中,适合社会化生产需要的管理也创造一部分新价值,因而私营业主工资的全部或部分属于劳动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可能是一种较高级的复杂劳动,由此而带来这部分的高收入仍是劳动收入,而非剥削收入。

(三)目前我国私营经济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劳资关系的调整还未建立完善的机制,许多企业劳资关系仍很紧张,这对劳资双方都是不利的。立法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尽量加快建立健全劳资关系调整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监督私营企业的活动,从根本上控制私营企业违反劳动法,严重侵犯雇工权益的各种非法剥削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的宏观管理,对私营企业的一些违法活动及其收入要依法处理,如偷税漏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污染环境,等等,使私营企业真正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效管辖下合法经营,取得合法收入。

(四)剥削是一个历史现象,在生产力没有得到高度发展之前,剥削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它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解决部分人的就业,上交国家税收方面仍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可以适度发展。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曾说过:“把资本家请到俄国来不危险吗?这不意味着发展资本主义吗?是的,这是意味着发展资本主义,但是这并不危险,因为政权掌握在工农手中。”(8)只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并真正加以落实,现阶段私营经济及其剥削的存在可能是利大于弊的。

(五)在发展私营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领悟到,建设社会主义类型的市场经济是目标,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社会主义公有制仍是主体,不能通过损害公有制经济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尤其国有经济,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得到发展壮大,否则,则有违改革的根本目的。孙中山提出的“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方针仍有积极意义。正如不被舆论所重视,而又是千真万确的邓小平指示说得好:“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9)

 

参考文献

1)石康.判别剥削标准争议.经济学动态,1999.8.

2)汤在新.按资本要素分配是剥削吗?——兼论私营企业的划分.南方经济,2001.6.

3)廖元和.关于财富源泉、私有经济与剥削的探讨.改革,2002.2.

4)顾骅珊.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改革月报,2001.10.12.

5)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6)经济参考报,2001.9.26.

7)余甫功.民营经济研究的新思路.理论前沿,2001.16.

8)列宁全集(第41 卷).人民出版社,1986.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原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5期)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5-23 14:08
践行(逐步)消灭剥削——《资本论》对声称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或者说最大启示)所在.

     【1、《资本论》首要的意义也是最根本的意义就是揭露了资本的本性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2、揭示了资本积累的规律,为此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化以及工人阶级反抗斗争的深层次的经济和阶级根源。】——见“《资本论》的当代意义究竟是什么?”

  讲得好! 第一,必须认清其剥削的本性。第二,必须认清其积累也就是剥削的累积(必然两极分化)的后果。

  当代意义(或者说最大的启示):
  无产阶级专政(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形式”,必须逐步剥夺任何人利用对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见《共产党宣言》),即必须逐步消灭剥削。只有逐步消灭剥削,才能消除工人阶级贫困化的根源,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才能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否则,“公社”这个“政治形式”就可能沦为马克思所说的“骗局”(见《法兰西内战》)。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这两条给出的启示:
  社会主义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逐步消灭剥削之路。如果长期因袭剥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资本独占收益)的初次分配方式,资本积累的规律——两极分化就是必然的后果,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也会成为空头支票。
  这些年来,一方面,蛋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已经雄踞世界第二。另一方面,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月收入两千元以下的人口近十亿,其中千元以下的达六亿,基尼系数多年持续“高位运行”,两极分化的风险犹如一把利剑始终悬在人们心头。原因在于初次分配中依旧因袭着旧的初次分配方式,和由这种分配不公所形成的资本积累规律带来的两极分化风险。究其根源,就在于对资本的本性和资本积累的规律缺乏清醒的认识。
  这两条提示我们:真走共同富裕之路,就必须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必须从初次分配“动刀子”——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通过逐步(减轻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风险,通过逐步减轻直至彻底消灭剥削。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
       就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资本论》最重要的当代意义(或者说最大的启示)在于:
       ”公社“——无产阶级专政(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形式”(见《法兰西内战》),必须逐步剥夺任何人利用对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见《共产党宣言》),即必须逐步消灭剥削。只有逐步剥夺任何人利用对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从而攫取剩余劳动成果的权力,即只有逐步消灭剥削,方可缓解直至消除两极分化,才能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否则,“公社”这个“政治形式”就可能沦为马克思所说的“骗局”(见《法兰西内战》),两极分化将不可避免。

   (逐步)消灭剥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提乃至避谈消灭剥削,与初心使命不符。
      牢记初心、践行使命。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为(逐步)消灭剥削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历经艰难困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伊始,“总设计师”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中,曾提出通过(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然而此后,(逐步)消灭剥削,不仅在理论界已经销声匿迹,即使在党内乃至高层,又见到有几人还曾论及?

      避谈、乃至讳言消灭剥削,何以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何来共同富裕?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7 14:05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见《共产党宣言》.
      
        什么是剥削?剥削的实质,就是利用对资本(生产资料)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从而攫取剩余劳动成果(剩余价值或曰利润)。

      剥削,源自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其实质显然是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一部分人享有“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根源。

      剥削,源自生产资料私有制,而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消灭私有制的根本目的、实质在于消灭剥削。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怎样实现消灭剥削?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剥夺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实行公有制,使任何人都不再有利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从而攫取剩余劳动成果)的权力,固然是消灭剥削的有效途径,但在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在不同所有制共存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不可以通过逐步剥夺利用对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从而攫取剩余价值)的权力来逐步消灭剥削,以避免、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呢?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7 14:02
盼铁成钢: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消灭剥削 ...
总“停留”在“理论”上“学术”上“争来论去”,不在分配实践、特别是初次分配的收益分配实践中通过制度安排践行逐步消灭剥削,推动、促进共同富裕就会成为空话,两极分化也将成为必然。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4 11:52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消灭剥削——《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消灭、废除、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实质、共产党人的使命、初心。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消灭剥削——中国共产党人唤起、团结、带领劳苦大众干革命、闹翻身,中国共产党人的与《宣言》精神一脉相承的使命、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消灭剥削——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先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使命、初心奋斗一生,献出了鲜血、生命。

       改革开发伊始,小平同志就曾把“消灭剥削”,视为“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须,并曾告诫:“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然而遗憾的是,此后,尽管在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贫富分化呈不断加剧趋势,也已鲜见有人再提及消灭剥削,论及通过逐步消灭剥削来避免、消除两极分化,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了。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 13:48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公有制在分配中不存在剥削。

      本人认同这种观点。原因在于,与私有制生产经营所得收益归个人私有的本质区别在于,公有制生产经营所得收益(剩余价值、利润)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私有(不会落入私人腰包),并且收益(剩余价值、利润)不会转化为私人资本(即不会转化为私人用来奴役他人劳动即成为剥削的工具),因而本人认同这种观点。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进行“股改”、“混改”的进程,不少公有制改成了股份制,而已经股份制了的公有制中,有些已经有私有制资本参与其中,这些公有制在进行可分配收益(剩余价值、利润)分配时,同股同利嘛,必然有部分收益归私有制资本所有者的私人所得——落入私人腰包,并且这些所得也还可能转化为剥削工具——私人所有的资本。个人看法:这样再笼统地说公有制在分配中不存在剥削就有些不够严谨了。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 13:30
盼铁成钢: 消灭剥削——推动、促进共同富裕不可或缺.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不断做大蛋糕,又要把蛋糕分好。道理讲得没错。 那么,我们今天现谈论积极推动、促进共同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逐步消灭剥削,开创初次分配新的收益分配方式.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消灭剥削——《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消灭、废除、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实质、共产党人的使命、初心。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消灭剥削——中国共产党人唤起、团结、带领劳苦大众干革命、闹翻身,中国共产党人的与《宣言》精神一脉相承的使命、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消灭剥削——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先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使命、初心奋斗一生,献出了鲜血、生命。

       初次分配中三种不同的收益分配方式:

       第一种:按资分配——资本主义社会(以资为本的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扣除”之后,初次分配中,(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要素)独占收益——(“资本”剥削劳动、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在因袭着的、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等量资本获取等量收益(剩余价值、利润)的收益分配方式。

      第二种: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以劳为本、非市场经济,即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消亡基础之上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扣除”之后,初次分配中,劳动(要素)独占收益——(并非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就可以且能够实行的)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收益[已经消灭了剥削、资本(要素)不再参与收益分配]的收益分配方式。

       第三种: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以资为本的市场经济向以劳为本的非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扣除”之后,初次分配中,劳资共享收益,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劳动(要素)所得占比直至全部归劳动(要素)所得,逐步削减资本(要素)所得直至最终消除资本(要素)所得——逐步消灭剥削的收益分配方式。

      剥削,分配不公且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历史现象。剥削,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之源。初次分配是基础,初次分配中“按资分配”的收益分配方式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关键。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消灭剥削——《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消灭、废除、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实质、共产党人的使命、初心。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消灭剥削——中国共产党人唤起、团结、带领劳苦大众干革命、闹翻身,中国共产党人的与《宣言》精神一脉相承的使命、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消灭剥削——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先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使命、初心奋斗一生,献出了鲜血、生命。

       消灭剥削,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只能逐步消灭的历史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是一个逐步消灭剥削的历史过程。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必须创建与自身所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能逐步消灭剥削的初次分配收益分配方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唤起、团结、带领劳苦大众干革命、闹翻身,中国共产党人的与《宣言》精神一脉相承的使命、初心。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重温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个道理”,便可深知中消灭剥削,是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不可或缺。然而,此后,虽然还有不少人明着还在讲“这个道理”,还在谈论推动、促进共同富裕,但令人遗憾、不解的是,却鲜见有人再论及甚至是在有意无意地回避消灭剥削——这个事关使命、初心的话题了。

      初次分配是基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实现逐步消灭剥削,从而避免、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初次分配的收益方式选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显然不能长期因袭前述的“按资分配”——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收益分配方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离以劳为本的非市场经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然还远不是在分配实践中能够实行前述的“按劳分配”(因而也无所谓为不为主)的历史阶段。

      剥削,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只能逐步消灭的历史过程。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以资为本的市场经济向以劳为本的非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扣除”之后,初次分配中,劳资共享收益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劳动(要素)所得占比直至全部归劳动(要素)享有,逐步削减资本(要素)所得直至最终消除资本(要素)所得的收益分配方式。

       消灭剥削,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只能逐步消灭的历史过程。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新的收益分配论,从理论上填补了初次分配中的收益分配方式由按资分配向按劳分配过渡的空白,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取得的成果。

       消灭剥削,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只能逐步消灭的历史过程。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新的、逐步消灭剥削的收益分配方式,亟待应用于初次分配实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的初次分配相适应的收益分配方式。

      消灭剥削,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只能逐步消灭的历史过程。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 13:26
盼铁成钢: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要实现这个目的,一方面,固然离不开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发展,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逐步消灭剥削——逐步削减(直至最终完全剥夺)任何人利用对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 12:53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剥削——即任何生产资料私有者利用(凭借)其所占有的资本(生产资料)去奴役他人劳动从而攫取收益(剩余劳动成果、剩余价值、利润)。

      消灭私有制,关键在于剥夺任何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从而攫取收益的权力——实质在于消灭剥削。

       消灭剥削——《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消灭、废除、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实质、初心。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消灭剥削——中国共产党人唤起、团结、带领劳苦大众干革命、闹翻身,中国共产党人的与《宣言》精神一脉相承的初心。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 12:33
消灭剥削——推动、促进共同富裕不可或缺.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不断做大蛋糕,又要把蛋糕分好。道理讲得没错。 那么,我们今天现谈论积极推动、促进共同富裕,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是这些年来没把蛋糕做大?还是没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这些年来,经济总量从排名比较落后到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虽然人均量依然不高,但蛋糕不断做大了。另一方面,这些年来,虽然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贫富分化也在加剧,一极是极少数千万、亿万富豪,另一极是近十亿人月收入在两千元及以下(其中有近六亿人仅千元及一下),基尼系数持续多年“高位运行”(之后就不再公布了)。

  现实情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 “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见《求是》2016/0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由此可见,推动、促进共同富裕,固然要继续不断做大蛋糕,但要解决好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显然是分配不公。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发展,尽管社会财富不断增长——“蛋糕”越来越大,但结果却都是极少数人富裕,绝大多数人贫穷;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两极分化。

  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主义在几百年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以往任何社会形态所无法比拟的物质财富(“蛋糕”是不是越来越大了?),另一方面又制造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占人口比例极少数的资产阶级财富占有的高度集中,一极是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贫穷的绝对积累。” 为什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会两极分化?根源究竟是什么?关键又在那里?

  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没错。但私有制(分不好蛋糕)导致两级分化的关键在哪里?是不是因为剥削?假设(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没有剥削,会两极分化吗?

    社会主义是专门反对剥削雇佣劳动的.



   “社会主义是专门反对剥削雇佣劳动的。”——见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

  

  恩格斯当时何出此言?一方面,是他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遭受剥削的悲惨命运而发出的一种出自内心的呼唤,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他对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党内机会主义思想倾向而发出的严厉警告。

  当时,在以福尔马尔为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头子的主导下,放弃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与消灭私有制的正确主张,走上了经济和政治改良的道路。1894年在党的法兰克福大会上又提出了一个旨在反映富农利益的土地纲领。其中,提出要对那些“剥削短工”的富农要给予保护,并且还将这一错误主张作为“社会主义的迫切的职责”塞入党的纲领。对此,恩格斯十分气愤,特别写了《法德农民问题》一书,以阐述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反对雇佣劳动,以及如何反对雇佣劳动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给予了严厉批评与严重警告。

  恩格斯的这一经典名言,虽然是针对当时的机会主义者说的,但是,即使是今天读来也颇感新鲜,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是专门反对剥削雇佣劳动的。”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启示:

  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反对剥削雇佣劳动,如果不能逐步消灭剥削——如果不能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从初次分配做起,不对剥削雇佣劳动作出相应的约束、限制(以逐步降低、减轻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如果长期全盘因袭旧的初次分配(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任由剥削雇佣劳动继续存在乃至发展,结果必然泛滥成灾(重返资本主义、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


      消灭剥削——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这个道理”,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理,就是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通过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必须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通过逐步消灭剥削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的共同富裕道理。

  剥削,是两极分化之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尽管“蛋糕”在不断做大,而剥削,才是导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直接根源。

  消灭剥削,是这个道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亦是志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初心使命。只有逐步消灭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走向并达到共同富裕。即使蛋糕做得足够大,不逐步消灭剥削,就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也就没有共同富裕可言。

      消灭剥削——推动、促进共同富裕不可或缺.

 《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问题——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二十周年》.原文网址:      http://myy.cass.cn/mkszyzgh/201201/t20120109_1971818.shtml

  谈论实现共同富裕,真讲“这个道理”,就决不能回避乃至讳言消灭剥削,就该谈论谈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践行消灭剥削的初心使命。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 12:32
学习党史,重温《宣言》,感悟初心,践行使命——逐步消灭剥削!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958554-1-1.html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见《共产党宣言》.
       应该说,《宣言》所说的“消灭私有制”,实质并不在于“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而在于“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资本论》不仅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人占有社会产品(生产资料、资本)的权力,而且暴露了这部分人是怎样“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利用剥削的权力去攫取剩余价值秘密,深刻揭示了分配不公是直接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的根源。
       共产主义之所以要剥夺任何人利用对社会产品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实质在于剥夺利用对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剥夺剥削的权力,从根本上消灭(废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经典、简明的话语,旗帜鲜明、毫不掩饰地“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消灭(废除、扬弃)私有制——并不在于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更不是要使任何人都变得“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而在于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剥夺剥削的权力,旨在从根本上消灭(废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邓小平.

       现实情况: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习近平.

    实现共同富裕,要积小胜为大胜, 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习近平.

    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

     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守初心,无愧使命。建国七十余年,经济总量已经雄踞世界第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实现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 认真学习党史,还须重温《宣言》,深刻感悟初心,更好践行使命。在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历史进程中,在完成“经济改造”(见《法兰西内战》)的过程中,不仅必须从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把“蛋糕”做大;而且为了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剥夺仍有一部分人所享有的利用对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在践行使命,在逐步消灭剥削上下一翻苦功,切实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引用 盼铁成钢 2023-2-2 12:30
消灭剥削,讲“这个道理”、谈论共同富裕,不可或缺.



  【简明观点:剥削,两极分化之源。无论蛋糕大小,不消灭剥削,就必然走向两极分化,也就没有共同富裕可言。讲“这个道理”,谈论共同富裕怎么可以不谈消灭剥削呢?】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邓小平.

  “这个道理”,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理,就是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通过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必须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通过逐步消灭剥削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的共同富裕道理。

  剥削,是两极分化之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尽管“蛋糕”在不断做大,而剥削,才是导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直接根源。

  消灭剥削,是这个道理不可或缺的内容,亦是志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初心使命。只有逐步消灭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走向并达到共同富裕。即使蛋糕做得足够大,不逐步消灭剥削,就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也就没有共同富裕可言。

  谈论实现共同富裕,真讲“这个道理”,就决不能回避乃至讳言消灭剥削,就该谈论谈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践行消灭剥削的初心使命。

  “这个道理”,是多年来一直在“讲”且已经成为大家最耳熟能详的道理。然而如何“讲”,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人明确提出:  ​

  【我国思想界理论界解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往往只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这三句话,认为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最主要的东西,而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往往不作解释,甚至避而不谈。这种解说是极其错误、极其有害的。这种错误的解说,割裂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泯灭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鲜明的党性原则即阶级性和革命性,掩盖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社会指向和革命锋芒,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变成了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道理很简单,难道资产阶级就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吗?任何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论述,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消灭剥削”即消灭由私有制形成剥削这一内核,就是抹杀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都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亵渎。】——摘自《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问题——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二十周年》.原文网址:http://myy.cass.cn/mkszyzgh/201201/t20120109_1971818.shtml

  二十多年过去了,而今,“这个道理”,共同富裕再度引起为各路专家、学者撰文热议,“这个道理”、共同富裕再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话题。讲“这个道理”和谈论共同富裕话题的文章已经不少,但鲜见有论及消灭剥削和怎样践行消灭剥削的初心使命。虽然依然在讲“这个道理”,在大谈共同富裕,却依然选择了回避消灭剥削,更不提怎样践行消灭剥削的初心使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借用前述引文的话弱弱地提个问:讲要坚持“这个道理”、大谈推动、促进共同富裕,却闭口不谈“消灭剥削”,请问这究竟是在有意还是无意地回避呢?

查看全部评论(1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