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2022-2-13 14:16|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4378| 评论: 10|原作者: 蔡之兵|来自: 《学习时报》2021年12月22日第2版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仅有助于资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更大、更好、更有效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快完善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仅有助于资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更大、更好、更有效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必然要求。从资本的形成背景与作用方式看,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竞争等社会生产全部环节的二重性是资本的根本特性,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行为规律要立足于发挥资本在五大环节的积极性而抑制其消极性。

  从生产环节看,资本的扩张具有二重性,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会遏制经济增长的潜力。一方面,资本的扩张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由于与工业革命的孕育和爆发密切相关,资本主义制度在激发整个社会生产积极性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在利润目标驱动下的大规模和快速扩张,极大释放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资本逐利本性使然,资本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往往不受行业边界束缚而呈现无序和过度扩张态势,这直接导致大量涉及基本民生行业出现了过度商品化现象,比如医疗、教育、养老等行业理应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公益行业类型,其功能定位是服务和满足普通居民的基本生活与发展需求,但在资本过度扩张的利益驱动下,这些行业服务人民的功能定位也异化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长此以往,整个国家的生活与生产成本将大幅提高,居民幸福感不仅会快速下降,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也将面临巨大冲击。

  从分配环节看,资本的构成具有二重性,既有助于做大“蛋糕”,又会阻碍“蛋糕”的合理划分。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而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前者为资本的技术构成而后者为价值构成。马克思将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关系称之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为了追逐尽可能多的利润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和击败对手,资本家总是竭力改进生产技术和采用新的生产设备,这使得代表技术和设备的不变资本比重以及资本有机构成会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生产效率和最终的产出总量也会随之提高,这是做大“蛋糕”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变资本比重的提高意味着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增强,生产过程对劳动力总体需求逐渐下降,资本要素在分“蛋糕”环节的支配地位会越来越强,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收入份额也会逐渐拉大,最终会导致巨大的贫富差距。正如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所提出的那样,由于资本要素的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自由市场经济导向的分配制度将导致固化的贫富差距格局。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会使得“蛋糕”的份额不断向资本要素倾斜并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

  从流通环节看,资本的周转具有二重性,既有助于畅通加速经济体系循环,又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过度虚拟化。根据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决定资本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产循环时间的长短,生产循环的时间越长,资本完成单次循环所需时间就越长,固定期限内能够实现的循环次数和得到的总利润就越低。在这种背景下,资本会通过不断扩大产业协作的空间范围、提高产业不同环节的分工程度、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交通技术来减少生产循环时间,从而完成更多的循环次数并获得更多的利润总额。然而,从资本周转的本质看,上述手段并不能无限度地压缩生产循环时间,其根本原因在于决定生产循环时间长短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资本的构成比例:如果用来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大,生产循环的速度就快;反之,如果用来购置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固定资本比重大,生产循环的速度就慢。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资本进入了需要投入大量固定资本的实体行业,无论采取何种协作、分工模式和生产技术,相比于几乎不依赖于固定资本投入的虚拟经济行业,其在同等条件下能够完成的循环次数和得到的利润总额将小于虚拟经济行业所得。因此,资本为了更快地获得更多的利润,固然会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打破经济体系梗阻、加快经济生产循环从而降低生产循环时间。然而,固定资本对生产循环时间下降空间的限制最终会诱导资本选择“脱实向虚”的发展路径。

  从消费环节看,资本的积累具有二重性,既会为新产品的消费普及提供阶层基础,又会因为降低大多数人的收入而抑制整体消费。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本家能够无偿占有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且不会将所有的剩余价值投入扩大再生产,这就意味着资本家很容易成为整个社会中的“先富”阶层。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看,这部分群体对新产品的消费普及往往会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整体消费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然而,由于资本积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扩大再生产来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资本家不仅会将获得的绝大部分剩余价值继续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还会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劳动力的正常工资水平都会面临巨大的下降压力。可见,虽然资本家能够通过攫取剩余价值来确保甚至大幅提高自身的消费能力,但资本积累追逐利润的根本目的和具体实现路径都决定了作为社会主要阶层的劳动者群体会陷入收入不足的困境。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绝对少数的资本家的消费提升份额不足以抵消处于绝对多数的劳动者的消费下降份额,整个社会的消费规模将面临持续萎缩和长期不足的风险。

  从竞争环节看,资本的集中具有二重性,既有助于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完善,又会引致高度垄断导向的竞争格局。与单个资本的壮大依靠资本积累这一过程不同,资本集中形成于多个资本的竞争过程,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效率较高的资本会通过战胜并吞并生产效率较低的资本来不断变大变强,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资本也会通过信用工具来联合对抗大资本。因此,在大小资本的持续和反复竞争过程中,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和健全的市场信用环境就会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也会日益成熟。然而,资本集中不仅会出现于同一个行业内部,还会出现于多个不同行业之间,这就意味着大资本不仅会追求行业内部的绝对垄断地位,甚至还会试图实现对所有行业的垄断。就如同马克思所指出的:“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或者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手中,或者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才算达到极限。”因此,无论是上述理论分析,还是大资本在现实世界中的高度垄断竞争策略,都在证明这种资本的集中导向会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格局产生扭曲影响。

  面对资本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竞争等社会生产全部环节的二重性,总体原则应坚持“用其利、去其弊”,在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具体而言,在生产环节,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清晰界限,赋予资本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领域内的高度自主权,同时也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过度扩张至民生行业;在分配环节,既要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及时和广泛应用,同时也要加快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增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不同类型要素的分配差距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从流通环节看,既要加快完善税制结构,降低实体经济税负,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利润关系,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和规划实体产业的空间梯次布局,避免“脱实向虚”的现象过早和普遍出现;从消费环节看,既要允许和鼓励资本要素拥有者的超前和引领消费,也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倍增计划、扩大内需战略、房住不炒战略,培育更加健康的内需动力;从竞争环节看,既要允许和尊重资本在市场中展开合理竞争,围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链控制力而实施的并购策略,也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选择“为了垄断而垄断”的野蛮生长模式。

  总之,资本并非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但资本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和最终效果仍然会对国家发展的质量和成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把握资本的二重性,引导资本更积极、更有效、更合理地发挥作用。(蔡之兵)


握手
2

雷人

路过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盼铁成钢 2022-9-4 13:56
[quote]盼铁成钢: 资本,作为“物”,如货币、机器、厂房、设备、原材料……仅仅把资本视为生产要素,只见“物”不见“人”,是很浅薄的。资本,就其社会属性而言,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生产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quote ]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的答案,就在《资本论》中。

     《资本论》关于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最根本的有两条:
      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揭示了资本剥削这个最根本的特性,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第二,揭示了资本积累的规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的根源。

       因而正确认识、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关键在于必须认清其剥削的本性。必须认清资本积累也就是任由剥削的累积(必然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背道而驰)的后果。

       离开上述两条谈所谓正确认识、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不是忽悠人,就是想卖弄点什么。

《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给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无产阶级专政(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形式”最大的启示就是:在“经济改造”(见《法兰西内战》)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剥夺任何人利用对资本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见《共产党宣言》),即必须逐步消灭剥削。只有逐步消灭剥削,才能消除工人阶级贫困化的根源,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才能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否则,“公社”这个“政治形式”就可能沦为马克思所说的“骗局”(见《法兰西内战》)。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如果长期因袭剥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资本独占收益)的初次分配方式,那么资本积累的规律——两极分化就是必然的后果,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也会成为空头支票。

这些年来,一方面,蛋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已经雄踞世界第二。另一方面,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月收入两千元以下的人口近十亿,其中千元以下的达六亿,基尼系数多年持续“高位运行”,两极分化的风险犹如一把利剑始终悬在人们心头。原因在于初次分配中依旧因袭着旧的初次分配方式,和由这种分配不公所形成的资本积累规律带来的两极分化风险。究其根源,就在于对资本的本性和资本积累的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到位。

《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提示我们:真走共同富裕之路,决不仅仅是要把蛋糕做大,而且必须下决心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必须从初次分配“动刀子”——通过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逐步消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的风险。
引用 盼铁成钢 2022-7-25 12:21
资本,作为“物”,如货币、机器、厂房、设备、原材料……当然都是生产要素,统称为资本要素不是没道理。
与“物”相对应的则是“人”即劳动者,如生产经营中的经营管理性劳动、技术工人的操作性劳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辅助性劳动……也都是生产要素,统称为劳动要素。

然而,仅仅把资本视为生产要素,只见“物”不见“人”,是很浅薄的。

资本,就其社会属性而言,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生产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资本剥削劳动而独占收益(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剩余)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然必须重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让其有利可图),但更须见“人”,按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改造”它,对其进行必不可少的引导、规范、限制,因而必须从收益分配上作出能逐步消灭剥削的有效制度安排,以逐步减轻直至最终消灭剥削,走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谈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必须的,但避谈乃至讳言为它的剥削设置“红绿灯”,是极不厚道的。
引用 盼铁成钢 2022-7-24 14:19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揭示的资本的本质——剥削。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见《共产党宣言》.

        经典、简明的话语,旗帜鲜明、毫不掩饰地“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消灭(废除、扬弃)私有制——并不在于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更不是要使任何人都变得“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而在于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逐步剥夺资本剥削的权力,旨在从根本上消灭(废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引用 free21e 2022-7-2 19:39
资本最大行为规律——就是为其操控方带来剩余价值,剥削是永远不变的本质——不知上面的有些人怎么如此见不得马克思主义。而资本得以剥削成功方式就是让自称特色的社会普遍成为劳动力市场出卖方——营造数以亿计劳苦大众不得不靠出卖自己劳动(过去体力多些,现在脑力更多些罢了)——而这在我看来就是对真正社会主义的彻底颠覆,哪里还管你是什么组织、什么家或什么队伍——经济颠覆了政治扭曲了,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呢?无非自取其辱罢了,而且很不幸,现在看到了官僚权力资本正在与社会资本走向某种联合或或联动——不然反马克思主义怎么会如此猖獗呢?
不反对剥削的先锋队又怎么提现其先锋作用呢?我是无非理解这样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性质的。此文供批判用,更能给新一代年轻人一个现实性导引——让年轻人看到马克思主义是怎么被他们所运用的——这就是他们要的创新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原来当年教导我们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以买卖——它不是商品——而雇佣劳动则是资本实现其价值剥削基本生产关系,此文根本不愿述及——这就是他们要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政治化的经济学。显然中国不需要资本家来为资本站台了,这上面不是大有人在吗?糊弄孩子一时,还能胡弄一辈子吗?!你们家儿女信你吗??
引用 free21e 2022-2-18 01:02
向往资本主义的原来都在上面。
引用 lansexingqiu 2022-2-14 16:30
搞资本经济,让资本参与分配,是抛弃按劳分配、制造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看东方日出 2022-2-14 16:19
这里不敢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的论述,只强调资本的二重性;不以马克思主义改造资本二重性,组织厉行公有制,其所谓“集体化道路”(早存在于资本社会另一种资本形式)是一种曲意的集体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各段时期坚持资本绝对积极性,就成为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

资本二重性不分离取舍,不改造,一直强调资本积极意义(剥削有功理论的延续),掩盖社会生产关系,掩盖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革命性,创造性,积极性)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几十年来,正是资本的“积极作用”破坏社会主义的均衡发展,导致严重两极分化,导致共产主义信仰危机(只为适应事宜,大多数人变成口头上,实际都在追求个人利益)。资本积极作用,将幸福感寄托在丰富物质基础上(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是违背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实质。物质生活不是幸福感的全部,不是共产党人共产主义者终极目标。幸福感,是在追求共产主义奋斗目标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利己利他,奋斗者才有实在幸福感(最小精神单位,可见诸“做好事志愿者”“个人慈善行动”)。
引用 无限风光 2022-2-14 09:43
马克思主义主张的共产主义,正是要把劳动人民辛勤劳创造的社会资本(社会财富、劳动果实)从剥削阶级手里剥夺过来,归还给社会,归还给劳动人民。而共产党人就是做这个转化工作的。共产主义不是要消灭社会财富、社会资本、劳动果实,只是要消灭它的阶级性,还它以本来的面目,归还给社会、归还给劳动人民。
把社会资本说成是某种关系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结果、实实在在的物,这种唯心论的屁话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生产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是对劳动果实的需要,这是人们生产劳动的根本目的。只因为产生了阶级,劳动成果才带上了阶级性,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因此,阶级斗争的根本问题,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政权问题。
引用 刘金华 2022-2-14 07:33
又在玩弄、混淆概念。中央党校教授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在令人惊愕。
物质形态、价值形态,是资本的形态,不是资本的本质特性。资本的本质特性,是生产关系,占有剩余劳动的价值。
引用 云淡 2022-2-13 18:18
武兵:是消灭私有制 还是复辟私有制?—— 评任仲平《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
2012年8月5日
五、推行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发展还是背离马克思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对抽象意识形态争论的釜底抽薪。”笔者认为,这个理论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邓小平从“三项指示为纲”、“三个有利于”到“四项基本原则”,都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要害是背叛马列毛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核心理论。

查看全部评论(1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