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成普相当激动地驳斥道:“作战室既没有鸡蛋,也没有炒饭的锅,更没有油盐之类的。如果要炒鸡蛋,到炊事班的灶房才行。作战室是指挥打仗的地方,不具备这些东西。”
时间拉回到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当毛岸英得知要派志愿军前往朝鲜作战时, 他毫不犹豫的申请了参战。 作为深爱祖国的热血青年,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 在战场上为国出力, 一直都是岸英所期盼的……
战争,总是要流血牺牲, 战场上更是危机四伏, 可是挡在祖国的前面冲锋, 毛岸英是从不畏惧的。 他成为了第一批 前往朝鲜志愿军中的第一位请缨人。
跨过鸭绿江后, 毛岸英担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的翻译。 这份工作看起来不用在前线厮杀, 可却肩负着上下信息的重要传递, 一旦信息传递不及时, 我们的军队就会非常危险。
面对这样的工作, 岸英丝毫不敢懈怠, 和其他同志一样, 岸英也是没日没夜的工作, 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 更没有向任何人透漏自己的身份, 除了几位领导外, 所有人都认为他只一个年轻、能干的翻译。
据彭老总的秘书杨凤安回忆: 毛岸英非常平易近人, 彭司令员多次邀他一起吃饭, 都被他谢绝了, 毛岸英说: 都是一样的饭菜, 和办公室的同志们一起吃会好一些。
除了翻译工作, 毛岸英也经常会帮助其他同志, 他虽年纪小, 但他对工作认真又从不计较的态度 赢得了众人对他的尊重。
紧张的战事让人一刻都不敢停歇, 所有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恨不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枪炮声也时时刻刻充斥在耳边, 让人总有下一秒就会中弹的错觉…… 但谁也没有想到, 危险正向指挥部袭来……
1950年11月25日, 早上九点多, 美军的战机突袭志愿军指挥部。 巨大的冲击波将指挥部瞬间摧毁, 之后在巨大的热浪袭来后, 指挥部燃起了熊熊巨火。 毛岸英和高参谋没有逃出来, 牺牲在志愿军指挥部。
对事情经过最权威的阐述 应是轰炸当天下午4点给军委的电报: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防空洞。 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 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 他们四人已出来。 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 忽又来敌机四架, 投下近百枚燃烧弹, 命中房子。 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 毛岸英和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 其他无损失。
毛岸英和高瑞欣牺牲了, 当同志们找到被烧焦的遗体时, 内心万分悲痛。 他们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但何止他们, 谁又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呢?!
高瑞欣烈士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 难掩悲痛…… 他颤抖的双手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 可他却说: 打仗嘛,哪有不牺牲的。 面对岸英遗体的安放, 他也只是说: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席内心的伤痛, 只有他自己知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 毛岸英和高参谋的牺牲竟然被扣上了污名,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竟然说: 毛岸英不习惯部队的伙食, 开小灶做蛋炒饭的时候, 暴露了目标。 还有人说: 毛主席送岸英去朝鲜是为了镀金, 试问? 有哪个父亲会让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去镀金? 简直荒谬!
而关于蛋炒饭的问题, 在多年以后, 高瑞欣之女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图为杨彦坤与丈夫
在指挥部被袭击的时候, 有两名参谋跑了出来, 他们是作战处副处长成普 和作战室参谋徐亩元, 当天他俩值班。 高瑞欣之女(杨彦坤,随养父姓)几经周折, 寻到了成普同志的消息。
她给成普同志写了一封信, 希望成普同志可以说一下当年 父亲和岸英牺牲时的情形。 据了解, 成普说自己接到信后 “感慨万分,伤心落泪”。 他以多年当参谋养成的严谨, 一笔一划地画了示意图, 来介绍高瑞欣和岸英牺牲的经过。 而他自己, 因先一步跨出作战室西门仰头观察敌机情况, 幸免于难, 只是“全身衣服着火,脸部烧成重伤”。
杨彦坤见信中并未提及蛋炒饭细节, 于是又写信追问, 成普的第二封信很快到了: 他驳斥道: 作战室既没有鸡蛋, 也没有炒饭的锅瓢炒勺, 也没有油盐之类。 如果要炒鸡蛋, 到炊事班的灶房才行。 作战室是指挥打仗的地方, 不具备这些东西。
事实显而易见, 作为当时在指挥部生活过的人, 个中情由相信没有人比他再清楚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 每当有人问起杨彦坤此事, 她都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们: 我的父亲和毛岸英烈士绝非牺牲于蛋炒饭!
如今, 几十年过去了, 祖国能有今天的繁荣与安逸 都是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他们不畏流血与牺牲, 只求能将最幸福的生活带给全国人民!
英雄从来不应该被污蔑, 毛岸英和高瑞欣是, 黄继光和邱少云是, 千千万万个为国捐躯的烈士也是!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他们已经离开了太久太久, 我们该做的, 是缅怀、是学习、是感恩…… 而绝不是质疑, 更不是污蔑!
作者 90 小 花 文 学 社:小 晴 来源:猫咪读书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