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爱林 2017-4-20 11:15
1958年8月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明高级社与另外18个高级社合并为“建明人民公社”,王国藩担任人民公社社长。在全国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热潮中,建明人民公社也实行了“十三包”,即衣、食、住、行、生等十三项供给制。但是,这所谓的供给制到1960年就难以为继了。     
     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时间里,西铺作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典型,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努力生产”方面起了带头作用。他们处处以“贫棒子”精神为指针发展农村各业,即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考验面前,西铺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天灾。
引用 爱林 2017-4-20 11:14
1969年2月,王国藩在党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8月,王国藩担任遵化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从此他离开了西铺村到县革命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西铺这个典型逐渐被神化了。首先,省地、县、区直到公社五级领导都有蹲点人员。其次,除全国大小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大量宣传外,国内外大批参观访问人员来到西铺。这时,西铺村不得不抽出劳力专门搞接待,县里投资3万多元专门建造了“穷棒子”村史馆,同时,在西铺还建了参观接待站和招待所。从此接待来宾成了西铺村重要任务,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社员们说:“干着别人的活、荒了自己的田,不如少来点参观的,少搞形式,安安稳稳地搞生产好。”
引用 爱林 2017-4-20 11:12
1978年11月,王国藩回到了家乡。12月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革中的极“左”路线,遵化县也进行了全面整顿,彻底否定文革。这时,喧嚣了二十多年的西铺村终于冷静下来了,西铺村的社员可以安下心来搞生产了,但是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却因劳动上的“大拨轰”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受到了严重的挫伤。
    为了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1981年西铺村各生产队实行了联产计酬的作业形式,即生产队统一播种后,在苗期管理上实行定工和定费用的办法,根据地力定出产量。超产者归承包管理作业组自己分配。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了1389斤,总收入达到39.94万元,人均生活水平达到180.7元,比上年增长了6.3%。
引用 爱林 2017-4-20 11:11
1982年底,全县开始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新任党支部书记屈信在王国藩的启发下,选择了一条“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责任制形式。这样做既可以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把农田按人均分到户,实行联产到户的分散经营;又能使原来集体60多万元的积累和工副业摊子,仍由集体统管。1985年初,西铺成立了村联社,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条战线齐头并进,一条抓农业,主要是为一家一户作好各项服务工作,另一条是狠抓工副业,不断扩大集体经济,用于“以工补农”。
改革使昔日的“穷棒子”社精神焕发青春,西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敢搏击,取得了一个个可喜的成绩。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粮食产量稳步攀高,社员收入连年增长。工副业生产迅速发展,60%的农户分别搞起了养殖、运输、劳务、加工修理、商饮服务等十多项副业。        在群众福利事业上,学生人学,幼儿保健,群众文艺生活全部实现了免费,全村90%以上农户都建起了新房。西铺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甩掉了贫穷、愚昧的落后帽子,使一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在这个改革的伟大时代脱颖而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