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农业战线 查看内容

塘约道路读书感之一:围绕解散人民公社引发的党内之争

2017-6-19 15:21| 发布者: 南湾湖| 查看: 2150| 评论: 1|原作者: 编辑碧玉

摘要: 围绕解散人民公社引发的党内之争  当然,人民公社也有其不可否认的弱点,那么,是对其进行改善呢?还是彻底否认?  1、要不要解散人民公社?据调查1979年的人民公社30%经营良好,30%表现极差,40%有发展潜力也存在 ...

围绕解散人民公社引发的党内之争

  当然,人民公社也有其不可否认的弱点,那么,是对其进行改善呢?还是彻底否认?

  1、要不要解散人民公社?据调查1979年的人民公社30%经营良好,30%表现极差,40%有发展潜力也存在危机。著名美籍华人韩丁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合作化能取得30%的成功已非常难得”,这30%意味着有2.4亿人,能达到较高生活水平并富裕起来;而通过政府援助、专门指导和辛勤工作,另外贫穷的2.4亿人也能生活得很好;这也同样适用于中间40%的农民。

  在那种情况下,可不可以将偏远山区、人员分散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集体经济解散,而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面积集中地区,集体经济强大地区的人民公社保留下来?将经营好的人民公社保留下来,将经营极差的解散?规模过大的集体经济,可不可以适当缩小?最终要不要解不解散人民公社,可不可以尊重农民自愿选择?

  2、中央高层意见分歧。要不要实行包产到户?要不要解散集体经济?时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又长期主抓农业的李先念明确表态:“包产到户不宜提倡,中国单干了几千年,还是没粮食吃,还是受穷嘛。”

  1979年初,国家农委召开七省(广东、湖南、四川、江苏、安徽、河北、吉林)三县(安徽全椒、广东博罗、四川广汉)农口负责人座谈会,讨论包产到户。会议期间,《人民日报》以编者按语的形式,在头版发表时任国务院主抓农业的副总理王任重,就包产到户问题写给《人民日报社》的一则批示:“态度要明朗,号召大家不要搞包产到户,已包的说服引导,回到集体经济。”

  尤其,1980年9月在中央召开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更发生了“阳光道和独木桥”的激烈争论。黑龙江省委书记杨一辰讲话主张集体化,贵州省委书记池必卿说:“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征求北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吉林、辽宁、山西、河北等省领导人的意见,很多人都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了充分肯定农村集体化取得伟大胜利的结论,农村集体化中出现的错误已经纠正了,希望中央在贫困和非贫困地区之间设个闸门,以免包产到户自由蔓延。

  4、农村改革摧毁了农村集体所有制。而从1978 年以小岗村包产到户为标志,赵紫阳等人在四川和安徽将“家庭联产承包制”迅速扩大。1980年9月赵紫阳当总理,面对第一书记座谈会的争论,面对从上到下的强烈反对,赵紫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彻底否认人民公社,并通过“不换思想,就换人”的高压政治,坚决把废除人民公社进行到底!

  可中央一号文件明明白白写到:“要顺从群众意愿,不禁止自愿选择家庭承包”。可赵紫阳根本不尊重各地农民意愿,在全国强行推开否定人民公社的改革。如,大连地区经济发达,很多农村集体经济强大,农民根本不愿意分田到户自己经营。可赵紫阳在大连视察时,竟严令农村要将每一棵果树都分到个人。在赵紫阳的直接推动下,中国掀起一场消灭农村全部集体所有制的运动。

  三、“包产到户”的恶果在不断凸显

  生产队社员正在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同书

  这场农村改革不管讲的如何天花乱坠,核心就是“一刀切”的分田分地,将集体经济全部否定,将人民公社全部干黄!这场改革比当年“土改”还彻底,以致今天全国只留下两块人民公社的牌子,成了国家一级文物。

  1、小岗村分田到户给安徽带来连年减产。上世纪70年代前中期安徽一直是全国主要粮食调出省,1976年安徽人均粮食产量比全国高20%以上。可自1978年安徽小岗村分田到户后,安徽1977-1980年农业无一年不拖全国后腿,第一产业GDP4年下降7%,4年内全国粮食增产12%,而安徽减产13.7%,到1980年,安徽已成全国主要粮食调入省之一,人均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无独有偶,四川省也是如此。

  2、私有化咋没解决旧中国闹粮荒。诚如李先念所言:“包产到户不宜提倡,中国单干了几千年,还是没粮食吃,还是受穷嘛。”旧中国,那是实行比“包产到户”更彻底的土地私有,可为什么解决不了当时中国4.5亿人的温饱?旧中国为什么10年要9闹粮荒?至今世界有30多国家闹粮荒,有8亿多人在饥饿中挣扎,它们不都实行的土地私有化?既然“包产到户”能使占世界耕地7%,人口却占世界21%的国家解决温饱,中国的农村改革的“包产到户”经验,怎么就不能推广到非洲?

  1981年“包产到户”在中国农村推广,取消粮票却是在1993年,“包产到户”为何实行了13年后,才保证了中国粮食供应?而所谓“包产到户”保证了中国粮食供应,实际是粮食缺口近30%,是用大量进口粮食来补缺粮食供应(要保证粮食安全。粮食自给率必须达到110%,现在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才80%多),粮食安全已经成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3、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到了“三最”程度。中国的改革从农村私有化开始,那么,现在的农村、农业、农民的状况如何?2013年7月,习总书记在湖北鄂州市考察时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2013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到了“最薄弱、最突出、最严重”的情势!中央如此用“三最”做出判断,道出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形势,到了何种严峻的程度?

  小岗村摁手印的严俊昌终于承认“分田单干”错了:现在看来,分那‘一亩三分地’只能管温铇。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留下老弱病残管着也照管不好,不是荒废着,就是卖给那些私老板,农民们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自已那‘一亩三分地’束縛住了手脚,迈不开步子啊!现在小岗村,穷的穷,富的富,要早知道是这个情况。就是砍我的脑袋也不搞‘承包’啊!”

  4、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惊心。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农村基层单位,又是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还是具多功能小城镇,工商文教育事业的承载体,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器等。解散人民公社凸显的恶果,绝对不仅仅在于农业生产,与此相关的无数农村基层政权丧失,“村霸”竟然成一道风景,劳动力无序流动造成城乡地区经济差别越来越大,“春运”已成巨大灾难,“三留”问题突出,村镇大面积出现“无人区”,农民工面临“进不去城市,又回不去农村”的尴尬,贫困户极度缺少社会关爱生活凄惨,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在农村改革中首当其冲被“一刀切”了。其所带来的诸多灾难性影响,正深深刺痛共和国的神经,正深深刺痛百姓的心。可摧毁人民公社一夜之间就能做到,但若想再建立起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那将是何其难哉!而没有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中国绝对进入不了国家现代化!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