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塘约道路的对话,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没有前途
刘学文:你那么早就对塘约道路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我想知道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师学军:看看中国农村的历史和现实,得出我这种结论,其实不难。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相当彻底的农村改革,先是通过土改使农民得到土地,实现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然后是互助组、合作社;再后以人民公社的形式,建立起了农村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之后,农民重新回到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简单说就是这么一个脉络,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刘学文:一分,一合,再一分。
师学军:对啊,分分合合,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每一次都对几亿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于这一分一合再一分的利弊得失,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了;由于立场不同、视角不同、占有的历史资料不同,各种意见分歧很大,甚至尖锐对立。这种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些,我们先不去管它。
我们重点谈现实。现实是,在相当多的地区,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都急需改变。中国农业总体上仍然是微利产业,而且非常脆弱,随时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一家一户耕作、一家一户面对市场,会显得软弱无力。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要是社会保障再跟不上,农民的生活就可能相当悲惨、无助。我注意到你们不久前刊发了对广州大学原副校长徐俊忠的一篇访谈,我从那里看到,即使广东那么发达的省份,有些地方仍然贫困得令人难以想象。
刘学文:你是说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吗?
师学军:也不是一概而论。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在那些自然条件好,比较发达、富裕的地方,农民们生活得还不错,他们对于改变现状,可能还没有多么迫切的要求;但是,即便是这种地方,从长远看,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也没有前途。
无论站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角度,还是站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角度,怎么看,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都是目前世界上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不可能有多大的前途。在这一点上,好像争论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