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家,回到熟悉的陌生地,记忆中的家乡和现实中的家乡裂痕越来越多。 最大的感触就是,基层太不容易了。 首先,农村空心化已经变成了实质,只剩下一些老弱。而且弱小壮大之后,还会离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几千年历史,基础都是农村。所有的体制更迭,王朝循环,都是建立在农村的基础上。如今农村衰弱、沦为配角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过去几十年,差不多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迅速的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农村源源不断地给城市输送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现在农村空了,流向城市的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源大幅缩水。而城市中的很多产业,尤其是房地产,都是建立在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源不断流入的基础上。现在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枯竭,房地产等一系列产业就难了。 其次,为啥不愿待在农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难赚。 除了少部分富裕地区的农村,绝大部分农村人赚钱很难。粮食价格很低,一年累死累活,也就是个温饱。以我老家皖北为例,上半年干旱,小麦收成不理想。入秋后不停地下雨,让玉米和红薯大幅减产。 第三,农村浪费很严重。 农村虽然空心,但土地资源却在减少。村子里几乎家家都盖了两三层的楼房,平时没人住,大部分是浪费。很多农村家庭,辛辛苦苦半辈子,只为盖一处大部分时间没人住的楼房。即便日后农村彻底空了,那些钢筋混凝土下的耕地,也很难恢复了。 第四,性别错位。 农村小伙子找对象很难。这里的难,有彩礼这种小问题。大家都对彩礼怨声载道,为啥我说这只是小问题?因为彩礼只是涉及到钱。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女青年。传统的农村,对女性并不友好。传统是重男轻女,男多女少。昔日很多女婴,流逝了。经济层面,女性没有宅基地,基本上是无根浮萍。她们一旦去了城市,就不会再回来。现在农村小伙子找对象的难度越来越大。与之对应的是,城市里剩女越来越多。农村小伙子想要结婚安家,必须去城市里买房子。如此,便加剧了农村衰弱的速度。 现在的农村,即便是节假日,也没啥人气了,只有春节才能热闹几天。 农村,作为大部分城市人记忆中的家乡,作为历史文化的根,正在以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和速度进入历史舞台的边角。从宏观层面看,这个冲击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历史变革都要大很多。 这种历史进程,虽伤感,但亦无奈。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