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看了2005年拍摄的抗战题材电影《太行山上》。在影片的结尾处,朱老总奉命返回延安,筹备召开党的“七大”,并主持全国军事工作。在离开八路军之前,朱老总说了几句话:“打了大半辈子的仗,总是打内战,这几年才够直接打日本侵略者,尽到了一个老兵的责任。” 这段话,放在影片的最后,有“篇末点题”的味道,代表了影片的主题思想。 但是,这种话,让朱老总讲,歪曲了历史,非常不合适! 朱老总,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之一。他的立场、他的政治地位、他的革命经历、我党的性质宗旨、我党抗战指导思想,决定了他不能这么讲话。这些话,不符合朱老总的身份。影片给朱老总设计这样的台词,会严重误导观众。 国民党军队,整体上是资产阶级各派系的私人军队。在民族危机到来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动摇性,这些军队会分化。有些会背叛、投降,成为伪军,充当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帮凶,比如汪精卫集团。有些会跟随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比如中央军。有些则可能听从我党团结抗战的号召,向人民靠拢,只要我们工作得当,这些军队是有可能成为人民军队的。资产阶级具备了民族立场,较积极地参加抗战,这是其伟大进步,要热烈欢迎,这是统一战线的意义所在。资产阶级丧失民族立场,背叛中华民族、投降日本侵略者,这是阶级堕落,必须针锋相对地反击、消灭。资产阶级军队的主体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央军、其他顽固派,占据了国民党军的大多数。对此必须设法拉拢、分化、教育、鼓励、引导、支持、帮助、批判、揭露、斗争,阻止其公开背叛投降!这才是统一战线的重点。 影片给朱老总设计的这几句台词,老实说,只适合于少数有进步思想的国民党将领讲!比如,中央军、粤系、桂系、川系、滇系、东北军、西北军部分有民族立场、比较拥护统一战线、有相对独立自主性的将领讲。具体到这部电影,让卫立煌讲这种话,比较合适。卫立煌担任过孙中山卫队营营长,是“北伐”名将,在国民党军中资历很老,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等四人并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应该是“五虎上将”中军事指挥能力最强的。卫立煌及所属国民党第14集团军,被称为“中央军中的杂牌军,杂牌军中的中央军”,地位比较特殊、尴尬,蒋介石既要依重他,又不太信任他。此时卫立煌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还兼任察冀游击战区、苏鲁游击战区司令长官,算是其在国军中地位最高的时期。期间于1938年4月曾访问延安,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据说,卫立煌曾经私下询问能不能加入共产党,因为共产党考虑到统一战线和国共两党的关系,没有答应。卫立煌能够较积极地拥护“统一战线”,还给八路军拨发过枪支、钱粮,一定程度上阻止过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是国民党中央军中为数不多的思想上进步的高级将领。正因为此,1941年冬,蒋介石撤换了卫立煌,让其回后方“休息”,以蒋鼎文继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期间卫立煌还任河南省主席,卸任时,据说开封人民夹道相送,颇为不舍。解放战争末期,卫立煌因在辽沈战役中战败而被蒋介石软禁于南京,最后成功逃至香港。1955年在我党感召下回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另外,也有人说,卫立煌其实是“地下党”。总之,卫立煌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思想上较进步的将领。所以,这些话,让卫立煌讲是合适的。 这些话,让中央军、阎锡山系晋军、傅作义系绥军将领讲,也不合适,因为这些将领多数是蒋介石或地方军阀的“工具”,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为原则,在抗战中首鼠两端,没有独立自主性和进步性,认识不到统一战线对于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中,卫立煌表扬八路军“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其实也不合适。在对待八路军的问题上,卫立煌与阎锡山、蒋鼎文、汤恩伯等人的确有所不同。但是,我想很多观众对于卫立煌并不了解,也不一定知道卫立煌当时和后来思想上的进步。绝大多数观众,仍然视卫立煌为国军的代表,尤其是蒋介石的代表。此时,让卫立煌讲八路军的好话,给人的感觉,似乎国军以及蒋介石还顾全抗战大局,这就有美化蒋介石的嫌疑。如果想让卫后煌对八路军如此表扬,那前面应该有所铺垫,即交待一下卫立煌访问延安一事。不过,这会偏离电影主题。 朱老总所说的内战,自从他组织湘南起义起,就不是单纯的“内战”,而是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目的和意义是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内战”。把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称为“内战”,否认其阶级性、进步性、正义性,否认其反帝、反官僚资本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性质,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宣传伎俩,不是我们共产党的东西。朱老总作为我党最高领导层重要成员,不可能不知道土地革命战争的进步意义,不可能不知道国共两党在阶级本质、政治理论和宣传工作上的重大区别,所以,不可能把国民党的说法,当作共产党的说法。 让朱老总在篇末讲这些话,就是把朱老总混同与一个有进步思想的国军军官,抹杀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本色。 作为篇末点题、升华主旨的台词,应该从毛主席《论持久战》中选。比如,强调党的领导、人民战争、持久抗战、发动群众、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政权,强调统一战绩,强调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日本侵略的邪恶性,强调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不能改变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大势,强调警惕国民反动派与日伪军的勾结,强调抗战必胜。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 中国电影的有些主创、审查人员,缺乏政治理论、缺乏人民史观、缺乏历史知识,思想上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污染,勉强还算会设计电影情结,但撰写台词时不知道如何“讲政治”,分不清共产党、国民党顽固派、国民党进步人士的区别,分不清全面抗战与片面抗战的区别,丧失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设计台词时,屡屡出现政治错误。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