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历史研究 查看内容

不战而屈人之兵:毛主席一纸劝降书,瓦解敌军二十万!

2025-8-12 21:13|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207| 评论: 0|原作者: 教员的追随者|来自: 鲲鹏击浪

摘要:   1948年寒冬,淮海战役如火如荼。我军层层围困之下,杜聿明率领的20万国民党大军被死死困在陈官庄狭窄地域之内,弹尽粮绝,风雪交加,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亲自执笔,写下了著名的《敦促杜聿明 ...

  1948年寒冬,淮海战役如火如荼。我军层层围困之下,杜聿明率领的20万国民党大军被死死困在陈官庄狭窄地域之内,弹尽粮绝,风雪交加,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亲自执笔,写下了著名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这封短短几百字的书信,没有刀光剑影,却胜过千军万马。它精准击中了敌人的痛点,更展示了我军必胜的信念与胸怀。毛主席没有长篇大论,却字字千钧,直击要害:

  其一,退路已绝,负隅顽抗只能徒增牺牲。“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信中寥寥数语,犹如冰水浇头,让敌军看清了严酷的现实——所有突围尝试均已被粉碎,所谓“固守待援”不过是自欺欺人。深陷重围,插翅难飞,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其二,放下武器,前途可期。“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璧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毛主席列举了众多战场起义、投诚将领的例子,明确指明了一条生路:放下武器,就能保全性命,并得到妥善安置。这给绝望中的敌军官兵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其三,直指责任,唤醒良知。“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这充满力量的一问,撕开了将领们伪饰的面具,迫使他们直面自身职责。你们是选择带着无数士兵走向毁灭,还是选择保全他们的生命?良知与责任感在此刻被强烈唤醒。

  其四,时间紧迫,不容犹豫。“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这最后通牒般的语气,传递着强大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我军已做好一切准备,何去何从,必须当机立断!

  这封信,是“攻心为上”的绝佳典范。它洞察了敌军深陷绝境的恐慌、将领们保全实力的私心、以及普通士兵强烈的求生欲望。它没有许诺高官厚禄,只是客观分析利害,指明生路,句句说在点子上。

  最终,这封劝降书如一把利刃,刺破了敌人最后一丝侥幸心理。在它强大的心理攻势和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杜聿明集团军心彻底瓦解。1949年1月,邱清泉被击毙,杜聿明被俘,余部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我军兵不血刃解决二十万之众。

  毛主席的这封信,展现的不仅是一种军事智慧,更是一种深刻洞察人心、瓦解对手意志的战略艺术。其核心在于:精准把握对方核心关切,直指其最大痛点;瓦解对方意志的同时,给予其一条清晰、可接受的退路;展现强大实力与必胜信心,彻底粉碎其侥幸心理。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博弈中,无论是商业竞争、人际交往还是困境突围,这种“攻心为上”的策略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看清局势,洞察人心,在力量对比中寻找最明智的出路——有时,放下执念,及时止损,选择“投降”,恰恰是保存实力、赢得转机的最优策略。

  当你陷入困境时,是选择死扛到底,还是另寻出路?毛主席七十多年前的这封劝降书,或许能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今天,我们要团结人民、战胜困难、聚精会神、同心同德地搞现代化,还要靠毛泽东思想。

  钱学森晚年时说过的两句话,至今都是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国家的经济落后了,并不可怕,我们可以用十几年赶上去,如果风气坏了就是几代人也难恢复。"

  “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

  多少年来,举世公认毛主席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是中国革命的象征,这是合乎实际的。丑化、歪曲毛主席,只能丑化、歪曲我们的党,丑化、歪曲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那样做,会危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危害十亿人民的根本利益。

  丢掉毛泽东思想,造成党和人民的思想混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可能变质,子孙后代就会受罪。不能不看到这个危险!

  所以,觉醒的中国人民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吧!

  是为读《毛选》第四卷《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所写!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