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经常浏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现在对落马官员的处理通报中普遍有“经查,某某(或某某某)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的表述,极少数的不用“背弃”,用“背离”二字。 如对安徽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喜安的处理通报中,有“经查,周喜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的表述。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桂林市委原书记周家斌的处理通报中,有“经查,周家斌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的表述。 对司法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江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唐一军的处理通报中,则用“经查,唐一军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表述,这里没有用“背弃”,用的是“背离”二字。 还有很多对落马官员的表述,限于篇幅,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的所谓“丧失理想信念,背弃(或背离)初心使命”,其实就是说他们背叛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也即背叛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背离共产党人应有的人民立场。 更有甚者,从来就没有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竟然也能混进党内并攫取高位。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江苏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的处理通报,其中有“经查,王立科从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从未对党忠诚老实,政治上毫无原则”的表述。所谓“从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实质就是从来没有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据2022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网公布的信息可知,王立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任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县(后改为北宁市、北镇市)公安局副局长时,就成为涉黑团伙的“保护伞”,一路为黑社会团伙的犯罪行为保驾护航;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以官护黑,以黑助官(用收受的黑社会组织的巨额钱款不断向上级官员行贿),边腐边升,最后官至全国经济大省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惊愕不已! 总之,我们党内存在着一些挂着共产党员招牌的“伪党员”,他们是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有的甚至攫取高位;党员的身份和手中的权力在他们看来只是可以利用的“护身符”和谋取更大利益的“工具”。这些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和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谋财谋色,严重影响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损害党的光辉形象,离间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世俗中的官场权力由于诱惑力太大,因而党内存在一些投机分子和腐败分子;底层百姓虽然痛恨,但也无可奈何。人生之事,往往十有八九不如意,这些不如意,在世俗的现实生活中通常是无法解决的;一些人为寻求精神慰藉,减轻心理痛苦,转向宗教求助。 宗教普遍相信存在超越现实世界的神圣力量(如神灵、造物主、绝对真理等),这种力量被视为至高、至善、全知全能,超出人类理性和掌控范围。面对这种“超验性”,人们自然会产生敬畏感,进而转化为对宗教神圣、庄严的认知。 宗教高层尤其是宗教领袖肩负着超越普通信徒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是个人信仰的体现,更是照亮信徒道路的灯塔。宗教高层尤其是宗教领袖必须是普通教徒的榜样,他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守信仰初心,践行教义精髓。必须深入理解并践行宗教中劝人向善、慈悲包容、追求正道的核心教义。例如,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佛教高层尤其是佛教领袖便应在生活中展现对众生的关怀;基督教倡导“爱人如己”,则需以实际行动践行关爱他人的理念,让教众从其身上看到信仰的真实力量。 二、严于律己,恪守品德准则。宗教高层尤其是宗教领袖在个人品德上必须做到清正廉明、言行一致。比如,遵守宗教戒律和社会伦理,不利用身份谋取私利,在生活中保持谦逊、正直,对待他人平等尊重。这种以身作则的自律,能让教众产生信任与敬佩。 三、心怀教众,践行服务精神。宗教高层尤其是宗教领袖必须将教众的福祉放在心上,积极为教众排忧解难,而非高高在上。例如,关注教众的精神困惑,提供心灵引导;参与公益慈善,带动教众服务社会,用行动诠释宗教中“奉献”“利他”的内涵,让榜样力量体现在具体的关怀中。 四、理性包容,促进和谐共生。宗教高层尤其是宗教领袖必须秉持开放心态,尊重不同信仰与文化,引导教众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差异,避免偏执与极端。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宗教与社会和谐共处,展现宗教积极向上的一面,为教众树立正确的处世典范。 总之,对普通教徒而言,宗教高层尤其是宗教领袖,应该是一个将神圣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榜样,必须成为信仰本身在尘世中最可信赖的诠释者。然而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的一则关于少林寺住持释永信的通报,却有可能动摇普通佛教徒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让他们的精神处于漂泊之中,无法寻求可以确定的安放之处。通报的具体内容如下: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少林寺管理处 2025年7月27日 少林寺作为千年古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无数佛信徒的信仰,寺内资产本应用于寺院建设、佛法弘扬以及公益慈善等,可释永信却将其视为私人财物,肆意侵占挪用,用于个人挥霍。这违反了佛教“五戒”中的“不偷盗”(包括不窃取他人财物和任何形式的侵占)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释永信没有出家人的简朴无华,而是一身珠光宝气,身上披的袈裟据说价值十多万,脖子上挂的名贵佛珠据说价值百万,出行皆是豪车。 在个人生活作风上,释永信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这种行为与佛教倡导的清心寡欲、六根清净背道而驰,直接违反了佛教“五戒”中的“不邪淫”的要求。 释永信不仅担任少林寺住持,还是少林寺的方丈,更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如此高的宗教地位赋予了他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本应接受佛门戒律,静心修行,以参透佛理精妙,用以教化弟子,弘扬禅宗,光耀少林寺和佛教。但释永信却全然不顾,所作所为严重败坏了少林寺千年以来积累的声誉。同时,他也败坏了整个佛教的声誉,让许多人对佛教的神圣与庄严产生怀疑,影响了人们对宗教以及其他精神信仰的态度。 世俗生活中的贪官污吏让普通民众深恶痛绝,却也无可奈何;生活中的其他各种骗子也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为寻求精神慰藉,减轻心理痛苦,本欲转向宗教求助;然佛教及其他宗教时不时爆出的丑闻,让世人得知所谓的宗教高层甚至宗教领袖,原来有些人也不过是披着宗教外衣利用宗教这个道具谋财谋色的“伪教徒”;如此看来,这个社会还有多少是可信的?底层民众尤其是各个不同宗教的底层教众处于漂泊之中的精神,如何才能寻求到可以确定的安放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 首先是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和逐利本能,致使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如诚信、仁慈、重义轻利等)被冲击或边缘化。 其次是权力运行不够透明,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为滥用权力谋财谋色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再次是西方腐朽文化(如极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性解放观念等)对部分人产生了实际的腐蚀作用。 抑或还有其它一些什么原因。 希望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寻求切实有效的对策。 |
微信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