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洛曙这些英烈们为什么豁出命来发动群众高蠡暴动?是为了穷人们寻条活路,大家相信共产党要消灭地主资本家,领导中国穷人打天下,搞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新社会是穷人唯一的活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们就舍生忘死地拿起刀枪暴动。我们今天纪念高蠡暴动,不仅是送个花圈,到陵园来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或开个会讲讲话,重要的是对这次暴动的源流活水深度挖掘,把这笔珍贵遗产的价值和意义献给我们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高蠡暴动”吾之见 天 眸 原创 儿时的我就听说过“高蠡暴动”的故事,直到前几天才因创作的需要,到了河北蠡县“高蠡暴动”陵园采访,百闻不如一见,比过去听到的和脑海里想像的更为壮烈!仿佛还能听到八十年前那震动人心的呐喊和杀声。 20世纪30年代初的高阳、蠡县地区,国民党政府的搜刮,地主、资本家的盘剥,加上天灾,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32年7月下旬,中共河北省委在北平西河沿饭店召开省委会议和县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高蠡暴动。8月27日夜间,暴动首先从蠡县西北区宋家庄发起,平时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举起刀枪、长矛和铁铲,把玻璃瓶子装上炸药,起名叫土造手榴弹。他们一路上打土豪、斗地主,给当地群众分粮、分衣,枪毙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高阳、蠡县、博野、清苑、安新、任丘、肃宁等县的几百个村庄一哄而起,冲进那些地主恶霸家中,爆炸声和口号声响彻夜空。 暴动的当天召开大会,宣布建立地方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设在北辛庄高小院内。湘农任主席,宋洛曙任副主席。同时整编队伍,正式成立河北红军游击队,走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的红军道路。门前悬挂起绣着镰刀斧头的大红旗,红旗上书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土地分配委员会、赤卫队、劳动童子团、少年先锋队。 第二天下午,驻安国的国民党白凤翔部的一个骑兵连突然包围了游击队驻地北辛庄,用机枪向院内扫射,暴动总指挥宋洛曙带领队员坚守阵地,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经过两小时的战斗,游击队员牺牲17人、9人被捕。敌军用铡刀铡下宋洛曙的头,高悬在树上。突围出去的队员撤到高阳县高家庄与追兵激战,最后牺牲47人。至9月4日,历时五天的高蠡暴动失败。 作家梁斌创作的红色经典《红旗谱》,写的就是这段历史传奇。书中的主人公朱老忠,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英雄人物,他的创作原型就是高蠡暴动总指挥宋洛曙。 “高蠡暴动”失败后,反动当局立即拉开了大搜捕和大屠杀,对暴动队员的家属进行了残酷迫害,大地笼罩上一片白色恐怖。 我在陵园里参观了烈士墓、烈士塔、纪念碑、红军井,走进纪念馆,当年暴动用过的那些枪枝和长矛大刀、旗帜、文件、布告、传单等,有实物有照片,再现了当时暴动的场面。展出的第一号布告和游击队的十大纲领原件写着:(1)没收地主、教堂及一切反革命的土地,分配给雇农、贫农及少地的中农;(2)没收地主、豪绅及一切反革命的粮食财产,分给贫苦农民;(3)废除苛捐杂税;(4)取消一切高利贷;(5)焚烧契约债据;(6)夺取地主及一切反革命的武装,并武装工农;(7)人民有淋硝盐、吃小盐、买卖小盐的自由;(8)取消官盐店及盐巡;(9)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10)建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 十大纲领之后,摆放着几张传单:一、人类社会要实现共产主义的道理,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切反动派。三、中国革命的形势宣传:中国工农红军在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四、革命政纲的宣传和阶级教育:私有制是罪恶的祸根;地主富农是剥削阶级;广大贫雇农要想翻身求解放,必须联合起来,推翻压在头上的剥削阶级。 从93年前留下的纲领和传单的原件里,我感受到共产党人“高蠡暴动”的初心。 一个熟悉的名字刘青山并配有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刚刚入党一年的刘青山参加了河北高蠡暴动,突围时刘青山等19人被敌人俘虏,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反复逼问,作为中共党员的刘青山始终咬紧牙关,拒绝向敌人低头,宁死也不要做叛徒。被俘的19人被敌人押到空地上,就地按倒,脖子被搁在寒光凌厉的铡刀刀刃之下。保定特委书记黎亚克、高阳县委书记翟树功和特委的赵志远、团特委马永龄等18人的脑袋一个个接被铡下来,溅得刽子手浑身满脸都是血。轮到最后一个刘青山,团长看像个十几岁的学生,就下令把他放了。捡了一条命的刘青山转头就继续找到了革命组织,就有了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的开国功臣,建国后官至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他住进了小洋楼,坐上小轿车,总是洋洋得意地说:“革命胜利啦,老子也该享受享受啦。” 1950年天津发生了水灾,国家立马调拨了一批救济粮。可刘青山与他的搭挡张子善专员竟然联手从中贪污了220万斤。1951年治理海河工程开工,这二人假借灾民造船的名义在东北低价采购木材,然后再以三倍的价格卖给政府,疯狂敛财。这二人还公然拿着公款为自己办厂投资,开了九家工厂,一家招待所,资产达到270亿元(旧币)。假借机关生产名义,将49亿的公款挪用给的奸商倒卖钢材从中捞回扣,短短两年之间,二人就从挪用贪污粮食补贴款、水利专款、机场建设款、地方粮公款,以及向银行骗取贷款等方式,贪污了高达171.6272亿元,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约171.6万元。在刚刚建国时,这些钱足以够一个老百姓生活几辈子了。 刘青山、张子善进城后过起了穷奢极欲,肆意挥霍的腐化生活。在他们心中,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常口吐狂言:“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享受一点还不应当?” 刘青山、张子善案发后,有领导同志找毛主席为二人求情,毛主席在抗战期间就下令颁发过关于贪污腐败的法律条文,其中有一条是“凡是贪污超过500元即判处死刑”。刘青山、张子善贪到这个份上了,毛主席批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我望着刘青山的照片愣了好一会儿,才接着往下看先烈名言一栏。 宋洛曙:这年头,只许官史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们一点活路也不给咱穷人留。而要活命,咱就叫齐了劲干,叫他们知道穷人也不是好惹的。 蔡书林:这是谈革命,不顾亲不亲,今天我代表无产阶级就是要消灭你们这些地主剥削阶级,闲话少说,快把枪交出来!(对拒不交枪的地主表弟说) 牛宗恕:我是高阳县西演村人,叫牛宗恕,是参加高蠡暴动的共产党员,我们共产党是为穷苦百姓谋幸福的,是杀地主老财的,咱们穷人要想过好日子,就得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 从三位先烈留下的话里,我明白了宋洛曙这些英烈们为什么豁出命来发动群众搞高蠡暴动?是为穷人们寻条活路,看共产党要消灭地主资本家,领导中国穷人打天下,搞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大家相信这是穷人唯一的活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们就舍生忘死地拿起刀枪暴动。 如今我国的私有化,在涤荡了城市和国有企业之后,正迅猛异常地冲向农村,冲向农业,冲向农民。培植一批诸如“新富农”、“新地主”、“庄园主”、“企业家”、“农业资本家”之类的富翁新贵,把农民直接转化为农村无产者。与工业改革结合在一起,把中国推进到一个和美国那样的以资本为核心,以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为基本特征,整个社会被分为”资产者”和”无产者”两个根本对立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我在想,宋洛曙这些烈士们若知今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花天酒地,他们当初会暴动吗? 我又想,如果当时刘青山与宋洛曙、蔡书林他们一块被铡了头,他应是这个陵园的十八烈士之一。后来的共产党里就没有这个人所共知贪官了。看今天,超过刘青山贪污数十倍、百倍、千倍的官员数也数不清了,有比刘青山官小的小到科长和村书记,有比刘青山官大的大到将军、部长、省长直至中央常委,这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大多都没判死刑。当初杀了刘青山,共产党威望噌噌地向上长。现在的贪官层出不穷,反腐却越反越腐,共产党威望忽忽地往下滑。毛主席说过:“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毛主席曾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和群众对立的局面。”毛主席逝世49年了,老百姓怀念他的声浪越来越高,社会的两极分化是主要原因,分化必然出现对立,无论如何也不要重蹈国民党和群众对立的覆辙。高蠡暴动烈士陵园的先烈和刘青山留给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出了陵园返回的路上,心情是沉重的,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大平原上这些赤子男儿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幕“高蠡暴动”。其特殊意义在于“发生在北方”的首次武装起义。因为这时中国的南方,不仅发生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还有诸如黄麻起义等,并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等许多根据地,“粗黑的手掌大印,共产旗帜照人心。鸟铳梭镇握得紧,坚决革命向前进!”发生在冀中的高蠡暴动,是北方广大农民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大规模起义。之所以失败,主要是保属特委主要领导人在王明左倾路线指导下,错误地估计了当地革命形势,过高地估计了革命力量,采取冒险主义行动,准备时间仓促,思想、组织及物资准备都不充分,指挥暴动的领导者缺少经验等原因,结果轰烈烈的暴动毁于一旦。但是它却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些年我创作的冀中红色题材的采访中,遇到不少高蠡暴动的老共产党员和他们的后代,他们不忘先烈遗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中前仆后继,发挥着红色基因的模范作用。 高蠡暴动多壮哉!慷慨悲歌动地哀。 烈士碑记英雄谱,陵园红花带血开。 时空再响国际歌,日月归去又复来, 先辈怒斩旧社会,后人莫负新时代。 我们今天纪念“高蠡暴动”,不仅是送个花圈,到陵园来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或开个会讲讲话,重要的是对这次暴动的源流活水深度挖掘,把这笔珍贵遗产的价值和意义献给我们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2025年4月26日写于华北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