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之制作 在特朗普2.0时代开启的这4个月里,中美关系雪上加霜,特朗普启动的关税战也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并反噬美国自己,由之按时间轴疏理了关税战大事记,虽说“全记录”,但肯定不全,旨在让事实说话、数据说话。 一、关税战与制裁措施时间轴 1. 2025年1月21日:特朗普签署第14195号行政命令,决定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该政策于2月4日正式生效。同时,取消中国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T86清关政策)。这一举措给中国跨境电商和中小企业带来直接冲击,据美国海关数据显示,仅1月22日当天,就有超过20万件中国包裹因关税问题滞留。 2. 2025年2月4日:中国迅速宣布反制措施,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等加征10%关税;对钨、碲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并启动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商务部发布公告,明确将仲钨酸铵等25种稀有金属纳入出口管制范围,精准打击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链。 3. 2025年3月3日: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将对华额外关税从10%提高至20%,部分商品综合税率超过40%。同日,美国恢复对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欧盟随即宣布从4月起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反制性关税。 4. 2025年3月4日:中国进一步扩大反制范围,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加征15%关税,对大豆、猪肉等加征10%关税;暂停美国原木进口及CHS Inc.等3家大豆企业输华资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3月4日当天中国海关拦截了1200吨美国大豆,原因是检出检疫性害虫。 5.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加征“普适性”关税,其中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该政策于4月9日生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的清单涵盖5000余种中国商品,包括纺织品、电子产品和机械部件等。 6. 2025年4月8日:美国将对华关税从34%提升至84%(总税率104%),中国同步对美商品加征同等税率。这一行动致使纽约证券交易所中概股指数单日暴跌12%。而美国科技股蒸发近6万亿美元市值。 7. 2025年4月9日:美国再次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25%(总税率145%),中方宣布对美商品加征125%关税,并暂停进口美国影片、限制留学合作等。白宫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美国对华关税平均税率已达38.5%,创下历史新高。 8. 2025年4月15日:美国白宫宣布中国输美商品最高关税达245%,涉及报复性叠加税率。中国商务部回应称,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全部16项关税措施。 二、其他制裁与打压行动 1. 2025年2月:美国财政部以制裁伊朗石油为由,将向中国运输原油的山东鲁清石化和华瀛石化码头列入制裁名单,冻结5亿美元交易资金,企图切断中伊能源合作。受此影响,中国3月从伊朗进口原油量下降18%,但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同比增长35%。 2. 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推动《恢复贸易公平法案》(RTF),计划对中国战略性商品征收100%关税,并限制中国跨境电商豁免待遇。若该法案通过,预计将影响中国对美年出口额的23%,约合3800亿美元。 3. 2025年4月:欧盟在美国压力下,将25个中国实体列入“对俄制裁黑名单”,指控其向俄罗斯转售欧洲商品。其中7家中国企业被实施全面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实体采取此类措施。 三、美方政要对华霸凌极端言论(2025年1月 - 4月) 1. 特朗普(美国总统) - 1月20日:在就职演讲中宣称“美国将建立外部税收局,对外国征收关税”,明确释放对华贸易政策强硬信号,暗示将借助关税手段重构国际贸易秩序。 - 多次社交媒体发言:持续宣扬“中国窃取美国就业”,并威胁“若中方不屈服,关税将升至60%以上”,妄图通过舆论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妥协。 2. 卢比奥(美国国务卿) - 1月15日参议院听证会:卢比奥称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面对的最强大且最危险的对手,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超级大国的地位”,还宣称华盛顿应助力台湾实施“豪猪战略”。此外,他荒谬地表示若美国不改变现有态势,十年内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制于中国。 - 2月7日拉美访问期间:在台湾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企业技术发展等诸多问题上发表抹黑言论,称中国发展起来是靠牺牲美国利益,还表示如果中国强行将台湾占为己有会付出很大代价。 - 2月10日涉及巴拿马运河言论:称“不能允许任何外国力量,特别是中国,拥有对巴拿马运河的潜在控制权”,认为用美国出钱修建的运河作为对付美国的筹码不符合美国利益。 3. 莱维特(白宫新闻秘书) - 3月5日:公开表示“特朗普决定给予福特等车企关税豁免”,承认美国国内制造业因高关税承受压力,被迫通过差异化政策缓解产业矛盾,从侧面反映出关税战对美国本土企业的冲击。 4. 兰多(副国务卿) - 4月14日:在萨尔瓦多出席中美洲国家会议时宣称“应防止中国进入5G、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合作”,无端抹黑中拉正常技术交流,污蔑中国技术“带有意识形态风险”,试图煽动拉美国家排斥中国科技合作。 5. 赫格塞思(国防部长) - 4月15日:在中美洲安全会议上渲染“中国威胁”,宣称“美方必须阻遏中国在西半球的扩张”,将经济合作政治化,鼓吹地缘对抗,试图构建“反华安全联盟”围堵中国。 6. 贝森特(财长) - 4月16日:公开声称“不报复就会有回报”,试图以“受害者”姿态合理化美国对华高关税政策,完全无视美方单边主义对全球贸易秩序的破坏。 7. 白宫官方表态 - 4月16日:发表声明宣称“中国面临最高245%关税”,将关税作为极限施压工具,但被中方驳斥为“脱离实际的数字游戏”,凸显美方政策的非理性化倾向。 言论特点与影响 美方政要言论集中体现冷战思维与单边霸权逻辑: - 政治化解读合作:将经贸、科技、人文交流泛化为“安全威胁”,比如抹黑5G合作、渲染“意识形态风险”。 - 极限施压话术:通过“关税升至60%”“最高245%关税”等极端表述制造恐慌,服务于谈判博弈。 - 盟友利用与分化:对日本、欧盟等盟友强硬施压,同时拉拢拉美国家构建“反华阵线”,暴露其“唯美国利益至上”的外交本质。 这些言论不仅加剧中美对立,更对全球产业链稳定和多边合作机制造成严重冲击,中方已多次敦促美方停止“政治操弄”,回到对话协商轨道。 4月1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上述情况向中方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相关询问时表示,中方已多次阐明在关税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中方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完全合理合法。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 中国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硬气地说:“若以为向美国跪低求饶就能换来和平尊重发展,那是极其幼稚的。” 四、关键事件分析 1. 关税战升级逻辑:特朗普政府采用“基准关税+对等关税+额外加征”的三重叠加策略,试图通过高频加税(从10%到145%)迫使中国让步。然而,中国反制措施(如稀土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精准打击美国供应链,致使美方被迫豁免智能手机、电脑等20类电子产品关税。 2. 科技封锁与实体清单:1月14日的实体清单扩展和4月10日的出口管制,显示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打压持续加码。中国则通过钨、碲等关键金属出口管制,直接影响美国F - 35战机生产和新能源产业。 3. 地缘博弈与盟友关系:美国试图通过“对等关税”重构全球贸易秩序,但欧盟、日本等盟友的反制措施(如欧盟25%关税)暴露其单边主义的局限性。加拿大总理卡尼公开拒绝特朗普的“第51州”言论,显示美国盟友离心倾向。 4. 言论与政策的矛盾:特朗普政府一边宣称“对等关税”,一边豁免关键商品关税,反映出其政策的反复性和国内产业压力。例如,福特等车企因关税豁免获得额外利润,而农业州却因中方反制措施损失惨重。 五、总结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呈现“关税战+科技封锁+地缘围堵”的复合特征,但其单边主义举措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加剧了全球贸易动荡。中国通过精准反制(如稀土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多边合作(如WTO诉讼),展现了战略定力。未来,中美博弈将更多聚焦于科技、供应链韧性及规则制定权,而美方政要的极端言论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 有关数据支撑 -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截至2025年4月,特朗普关税政策已导致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损失约1200亿美元。 -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28%,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7%。 -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欧盟对华投资同比下降45%,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逆势增长9%。 4月16日,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如期发布,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与美国加征关税掀起的一片浊浪中,首季GDP5.4%的同比增速显得格外亮眼。但关税战的滞后影响不可低估,料中国政府会出台更多对冲举措。此外,中美会不会就关税战展开谈判,仍存较大的不确定性,考验各自的产供链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