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的宏观构想 冯国瑞 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战略科学家。他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战略全局的特定角度,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深义的理论见解。探讨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一、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首先,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从所有制关系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内在地要求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1]P122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特征就“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P480与此同时,就必须“从古代类型的所有制最高形式即共产主义所有制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3]P443-444 从分配关系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在废除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同时,“生产者阶级把生产和分配的领导权从迄今为止掌握这种领导权但现在已经不能领导的那个阶级手中夺过来,而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4]P163-164 再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资产阶级已经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产力了,它“已成为多余的阶级;它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雇佣的职员来执行了”。[3]P247所以,应当“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来领导”。[2]P364 其次,资本主义的垄断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5]P831只有“随着基础即随着私有制的消灭,随着对生产关系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所带来的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已关系的消灭,供求关系的威力也将消失,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它们发生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1]P87 再次,资本主义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无产阶级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解放全人类,同时也改造、提升自己。 当今的社会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世界上许多国家共产党领导人盛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祝贺中国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业绩。英国共产党委员会委员基斯·贝内特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更具吸引力。南非共产党副总书记杰里米·克罗宁指出:中共选择的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智利共产党总书记劳塔罗·卡莫纳认为:中共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理念。孟加拉国共产党(马列)总书记迪利普·巴鲁阿主张,中共应将和谐氛围推广到全世界。 这次导源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又一次深刻的暴露。只要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基本矛盾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法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保罗·若里翁在接受记者埃里克·贝纳穆专访时,指出:“资本主义已经走向崩溃”。他还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预言了资本主义将终结的近代经济学家。”“马克思作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继承者,是最后一位能够从内部理解这一体系的经济学家。……现在正是重拾其理论并重建跟他的名字相符的经济学的时候。”[6] 著名科学家A·爱因斯坦在1949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要社会主义》。在这篇文章中,他在历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之后,指出:“我确信,只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才能消除这些严重罪恶。这种制度包括:贯彻以社会目标为导向的教育制度,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有计划地使用,使生产与共同体需要相一致的计划经济能够按照个人能力的大小和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为原则合理地分配工作。”[7] 以上的考察表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实现这个规律,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会有差异。但是,其共同的本质在于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就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主义由社会主义思潮到社会主义运动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当今世界,要实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有三类情况需要人们加以深入的考察并作出战略上的决择。第一类情况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如何实现并发展社会主义。其中,大多数国家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世界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则要继续探索怎样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第二类情况是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在当今时代具有新的特点,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状况,实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这是应当创造性地加以考察和战略处置的历史课题。第三类情况是原来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后来改旗易帜,这样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这是当今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这类国家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途径来。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可见社会主义取代资主义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斗争的历史过程。这要求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当代社会和各类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考和战略处置。 就中国的情况来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既有与世界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共同性,又有中国自己的特殊性。对这一历史过程,钱学森院士作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道路,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战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翻天覆地的革命,可以说,这是现代中国的第一次社会革命。”[8]P176他接着指出:“这次社会革命的结果是政治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上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经济上打破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使中国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得以发挥,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8]P196-197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毛泽东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钱学森院士1992年12月20日在给广西经济研究中心罗远贵研究员的信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9]P24他与涂元季在1992年10号的《人民论坛》上发表文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中,强调指出:“四个领域、九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民主建设,体制建设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和人民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地理建设,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总体上来说,是不是这样一种系统结构?当然,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中心,中心就是经济建设。”[8]P173接着,他们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又必须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的效率。因为社会和社会存在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一定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才能把各方面工作协调好。”[8]P173-1741995年1月11日,钱学森等人将《我们应该如何迎接21世纪》的文章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在该文中他们又讲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包括四个领域、九个方面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与1992年的提法稍有变化,指出:“科技经济建设是中心。”[8]P203 钱学森院士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与党中央后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在思想上是内在贯通的,而且,钱学森院士的上述思想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作了先导性的思想准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这种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的界定和系统的说明,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在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同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于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系统地、深刻地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钱学森院士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与党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内在贯通,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实是一项特大的、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建设这样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加以观察和处置。所以,钱学森院士指出:“系统科学真是社会主义治国之本!”[10]P226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用总体设计部作为决策的咨询系统” 钱学森院士在总结领导国防尖端技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总体设计部设计的是系统的‘总体’,是系统的‘总体方案’,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技术途径’。”[11]他还认为:“总体设计部的实践,体现了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系统工程’,……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11]后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展开,面对的情况和问题错综复杂,于是,钱学森院士把这种总体设计部的方法推广开来,应用到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项特大的、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中来。他强调指出:“要研究大战略,整体的战略,……研究整个国家这么错综复杂的关系。”[12]P22“现在提出的整个国家的问题,那就更需要这样一个‘总体设计部’,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参加。”[12]P23总体设计部是从总体上为决策者和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群体。钱学森院士认为:“总体设计部由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支持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论证、总体设计、总体规划、总体协调,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的解决方案,为决策者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8]P202他还指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目前最重大的事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9]P385 钱学森院士还对总体设计部的来源、功能、特点、性质作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二)我们对系统总体设计部的认识源于导弹总体设计部的实践,而那时领导我们工作的是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他们都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斗争经验,包括大规模集团军的战斗经验,如周总理就提出‘三高’(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学计划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所以我们的总体设计部是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总体设计部。它实施党的民主集中制。这是我们的特点,也是优越性所在。 (三)有了这样的中国导弹卫星总体设计部的实践经验,才使我们可能提出社会主义总体设计部体系。这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学不了的! (四)……所以总体设计部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课题,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8]P291 他还认为:“我们这里讲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对党和国家负责的。绝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思想库,那是为垄断资本家服务的”。[8]P157 钱学森院士在论述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时,明确指出:“我们的看法是辩证的,从定性到定量,定量又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定性。……就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简称叫‘综合集成’,翻译成英文倒是可以借用他们那个词Meta-synthesis,是高层次的综合。”[8]P99他还指出:“这是真正的现代化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统统用上了。而且我认为,这真正是社会主义的。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最后达到为人民谋幸福。……我们有一个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叫‘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系统工程法’。”[8]P1001989年9月8日,钱学森院士在与中国科协“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的同志们以“高层次咨询论证要用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方法”为题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这里讲的系统工程方法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就是让专家们充分地发表不同的建议与意见,吸收过来,然后在众多专家建议和思路的基础上,综合起来,以专家的智慧建立上百个参数、几百个参数的模型,再进行运算。”[8]P87然后,再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多次修改模型,最后得出专家们都满意的思路、结论和办法。“采用这种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对诸如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大问题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才能令人信服。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8]P88这种综合集成方法论,一方面,它联系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这是面向社会认识层次的,也就是理论方面的。另一方面,它又联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系结构,这是面向社会实践层面的应用研究。可见,这种方法论的运行过程,不仅是一种辩证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是一种综合集成的优化过程。因为这种方法论的实质,是将专家群体(包括各方面专家)、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和人的经验知识结合起来,这三者本身又构成一个系统。这个方法论的特点,就是在综合集成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这种由认识主体、认识方法和认识手段等组成的复合智能的网络系统的综合效应和整体优势,从而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客观世界和实践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功能,为实践提供辩证的、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 关于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钱学森院士1992年3月6日在给汪成为的信中,指出:“最近我向王寿云同志提出一个新名词,叫‘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是专家们同计算机(可能要几十亿F10P)和信息资料情报系统一起工作的一厅。”[14]P270-271同年3月13日,他在给戴汝为的信中,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这是把专家们和知识库信息系统,各AI系统,几十亿次/秒的巨型计算机,像作战指挥演示厅那样组织起来,成为巨型人一机结合的智能系统。……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应该把这个宝贵经验(指Seminar——引者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这就是厅。”[14]P279-280“这是21世纪的民主集中工作厅,是辩证思维的体现!”[14]P279这种研讨厅体系,是按分布网络和层次结构来建设的动态机制,是一种具有纵深层次、横向分布、交互作用的矩阵式的研讨厅体系。这种系统通过人一机交互,反复对比,逐次逼近,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定性到定量再到更高层次的定性的转化,从而对于经验性的假设的正确与否作出明确的结论。钱学森院士对这种研讨厅体系的运行机制和认识作用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指出:“这个研讨厅体系的构思是把人集成于系统之中,采取人一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研讨的集体在讨论问题时互相启发、互相激活,使集体创见远远胜于一个人的智慧。通过研讨厅体系还可把今天世界上上千百万人的聪明智慧和古人的智慧(通过书本的记载,从知识工程中的专家系统表现出来)统统综合集成起来,以得出完备的思想和结论。这个研讨厅体系不仅具有知识采集、存储、传递、共享、调用、分析和综合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产生新知识的功能,具知识的生产系统,也是人一机结合精神生产力的一种形式。”[8]P202-203 总体设计部与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内在贯通,彼此一致,构成完整的科学方法论。这种科学方法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法宝。钱学森院士指出:“管理社会、管理国家要用系统工程和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要用总体设计部作为决策的咨询单位。”[13]P332他还认为:“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部,综合集成和研讨厅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从科学、技术、实践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的研究和解决社会系统的复杂性问题的方法论,它为管理现代化社会和国家,提供了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其结果将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以及管理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8]P203 四、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因此,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5]P104“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15]P45列宁认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6]P53“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16]P281斯大林指出:“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不仅仅是由领袖决定的,而首先和主要是由千百万劳动群众决定的。”[17]P228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8]P1031 钱学森院士在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的问题上,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主要是关于领导素质、科技帅才和大成智慧人才的思想。关于领导素质,其基本思想大致上与科技帅才的思想相同。因此,我们将在他关于科技帅才的思想中专门论述,而不作单独阐明。 关于科技帅才的思想,钱学森院士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在1991年11月5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联合举办的“90年代科技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系统讲座上的讲话中,钱学森院士明确指出:“所谓科技帅才,就不只是一个方面的专家,他要全面指挥,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能敏锐地看到未来的发展。怎样培养帅才?我提五点建议: (1)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帅才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上真正下点功夫。 (2)要了解整个科学技术,即我们前面所讲的十个部门(后来发展为十一个部门——引者注)组成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情况,即要掌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杨振宁教授最近提出到图书馆去翻翻,我看这很重要。多到图书馆去看看,从中发现新动向,然后组织人去研究,帅才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要了解科学技术整体发展情况。 (3)要学习世界的知识,如海湾战争、南斯拉夫内战等,要了解它的起因、历史,等等,这样才能迎接世界的挑战。 (4)当今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竞争实际上就是打仗,所以要学习军事科学知识,也包括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5)学点文学艺术,它可以培养一个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避免‘死心眼’和机械唯物论。老一代革命家文艺修养都比较高,是我们的榜样。 当然,帅才还要身体健康。 以上五点,或者说六点,我在中央党校讲过多次,因为中央党校就是培养领导干部,培养帅才的。今天我再次提出来,请中央考虑。”[8]P159 钱学森院士关于领导素质和科技师才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战略的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和人才资源。因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有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创新型的科技师才。 关于大成智慧人才的思想,钱学森院士在谈大成智慧教育的问题时作了深刻的阐明。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怎样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钱学森院士综合考虑我国的现状和未来,世界各国培养人才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广大青少年所应承担的时代重任与培养潜质,明确提出大成智慧教育培养人才的问题。他指出:“现在我想是大成智慧学的硕士。具体讲:1)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2)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3)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 这样的人是全才。我们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伟人,走到19世纪中叶的理、工、文、艺分家的专家教育;再走到20世纪40年代的理、工结合加文、艺的教育体制;再走到今天的理工文(理、工加社科)结合的萌芽。到21世纪我们又回到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了;但有一个不同,21世纪的全才并不否定专家,只是他、这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到另一个不同的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 ……当然,他也可以再深造为博士,那主要是搞科学技术研究,开拓知识领域。 ……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啊![9]P386-387 五、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实现了物质财富的巨大涌流,能够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同时,社会的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和高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不仅如此,而且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是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P294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在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曾经深刻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旧式分工的消灭,由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本质差别的消灭,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而在那种社会里,人们将得到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而不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社会分工。那个时候的人们,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可以从事那种社会里多种领域的社会活动,可以既是园艺师、诗人、建筑师,又是提琴手和猎人,或者从事别的社会职业。毛泽东指出:“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场斗争,是一个革命。进到共产主义时代了,又一定会有很多的发展阶段,从这个阶段到那个阶段的关系必然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19]P53-54 总之,纵观世界历史和未来趋势,我们坚信:“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20]P686 钱学森院士从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坚信社会主义必将过渡到共产主义。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共产主义文明更高阶段的理想: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真正合乎人性的,是真正人道主义的,它确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年来它吸引了千千万万人的原因,无数的志士仁人为此而奋斗、献身的原因。”[8]P79钱学森院士正是这些志士仁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一)坚持社会主义必将过渡到共产主义 钱学森院士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实现共产主义。他指出: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和经历着三次社会革命。第一次社会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社会革命,第二次社会革命是发展生产力的社会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是创造生产力的社会革命。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社会革命。在这个社会革命阶段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将有巨大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更加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达到更高水平,地理建设将进入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三次社会革命成功的推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人们从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将战胜资本主义,人类最终将走向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8]P208他还认为:“人类未来一定走向世界大同。”[13]P332“关于‘宏大产业(Macroindustrial)‘的概念,我认为实是讲人类社会的社会革命,即人类进入世界大同的时代。“[21]P290 (二)从实现战略上丰富、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理论 这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首先,四种革命的交互作用,共同推进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四种革命即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钱学森院士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在今天,科学革命在先,然后导致技术革命,最后出现产业革命。”[8]P153他还指出:“社会革命是指整个社会形态的飞跃。”[8]P203“到21世纪中期,中国大地出现的第三次社会革命,不仅是第一,第二次社会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而且迎着现代科学革命的新潮流,在三次新的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在逐步消失。人的思想觉悟,科技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和人体功能都会有很大提高,各种创造发明将层出不穷,使中国进入创造生产力的新阶段。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而且使三个文明建设之间以及地理建设进入了协调发展时期,这必将使中国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发达阶段。”[8]P203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可见,这四种革命交互作用、协同优化,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其次,第二次文艺复兴促进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欧洲文艺复兴醖酿于14世纪,兴盛于15、16世纪。这次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道主义旗帜,反对中世纪的神学统治,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恩格斯指出:“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22]P261在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了人才辈出、群星璀燦的喜人局面。恩格斯用诗一般的语言,赞颂了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中所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他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有人用舌和笔,有人用剑,有些人则两者兼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全面的人的那种性格上的丰富和力量。”[22]P262 钱学森院士在阐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时,强调指出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历史驱动力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我们要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为契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创又一次的文艺复兴,创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10]P170他还指出:“‘第二次文艺复兴’是指第五次产业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和第七产产业革命后,体力劳动将大大减轻,人们基本上转入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从而人类文化发展将空前加速。我们研究这个题目是为了全人类。”[21]P259“关于‘宏大产业(Macrindustrial)‘的概念,我认为实是讲人类社会的社会革命,即人类进入世界大国的时代。……它是以第五次产业革命(信息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农业产业化)、第七次产业革命(人民身体和智力的提高)为基础的,将来还可能有从分子水平设计的结构(即所谓Nanotechnology)为基础的等八次产业革命。“。[21]P290-291 第三、大成智慧教育将为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钱学森院士在构想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略问题时,始终把实践主体——人作为思考的重点。为此,他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以此作为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不竭的人才资源。他在谈到大成智慧教育的问题时,强调指出:这种教育“采用人·机结合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不仅能大大缩短学习时间,而且理、工、文相结合的教育体制也将形成。这就有可能进行全才教育,使人越来越聪明,情操越来越高尚,达到全才与专家的辩证统一。”[8]P206他还指出:“用此理论(指大成智慧工程和大成智慧学——引者注)培养学生,……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多媒体技术和灵境技术世界,当然讲辩证统一,还靠马克思主义哲学。”[9]P266他认为,大成智慧教育是“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啊!”[9]P387不仅如此,而且他从大成智慧教育、大成智慧学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的角度作了深刻的阐明。他指出:大成智慧教育和大成智慧学“把性智和量智真正统一和结合起来,这将在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思维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成智慧学也将使哲学教育大普及,其意义和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8]P206 今年是钱学森院士100周年华诞。我们学习钱学森,纪念钱学森,最重要的是继承并发展他的思想和事业。让我们沿着钱学森所探索的关于社会主义宏观构想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谱写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转见参考消息2011年3月29日第10版 [7]转见光明日报1991年7月7日 [8]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9]钱学森书信第7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0]钱学森书信第5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1]钱学森、王寿云、许国志、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A],文汇报1978年9月27日 [12]中共中央组织部等,迎接新的技术革命(上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3]钱学森书信第8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4]钱学森书信第6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6]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斯大林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钱学森书信第10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