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所有制基础探究

2014-11-12 14:03| 发布者: 星火| 查看: 3542| 评论: 0|原作者: 仇英军

摘要: 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所有制基础探究 仇英军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所谓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

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所有制基础探究

仇英军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所谓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比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无产阶级的自由被“异化”,自由地被人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自由地被人雇佣,自由的失业,自由的一无所有,自由地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因此,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必须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基于以上认识,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86页。)。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的变化迟早会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所以,社会主义的改革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绝对不能走“改向”的私有化之路。当然,更不能把公有制变成“官有制”。

一、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探源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源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的信仰之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1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阐释性、辅导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对于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再好的辅导材料也不能替代经典著作本身,学习辅导教材绝不等于学习经典著作。1884813,恩格斯在给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的信中指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0页。)1894104,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三卷写的序言中指出:“一个人如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6页。)因此,我们研究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在了解它含义的基础上更需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探索经过了哪几个阶段,他们本人是怎样谈论这个问题的。

(一)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自由人”,另一个是“联合体”,第三个是“社会”。“自由人”指的是从自然力、人类社会、人对人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每一个具体的人;“联合体”指的是社会整体,单个人、一小部分人的解放不是真正的解放,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是“解放全人类”,使所有的人都获得自由。“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指的是从以上角度来考察的一种社会形态。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把人摆脱异化,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可以发现,他们对“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探索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18426-7月,马克思在为《莱茵报》所撰写的文章《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中提出,应当"把国家了解为相互教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8页。)这是马克思首次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概念。

2、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对未来理想社会作了如下说明:“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6297页。)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早期的理论创造中就非常注重人的自由,并把人获得自由的条件与私有财产的被“扬弃”联系在一起的。

3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从马克思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强制性的、固定性的分工将被消除,每个人作为个人参加社会生产,个人在摆脱了对人和物的依赖之后成为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自觉自由的个人,《摩登时代》中的人被异化为机器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4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也就是说,不是你有了自由我就得受束缚,受奴役,而是你的自由发展更有利于我的自由发展,我的自由发展更有利于你的自由发展,社会就是自由人结合成的一个整体。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鲜明地表达了他们的政治理想,即实现全人类的最终解放,而人类解放的基本内容就是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5、马克思在为《资本论》准备材料(《1857-1858年草稿》)的过程中,曾经写了这样一段话:“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按照人类活动的社会形式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对人依赖的社会,大概相当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这个阶段,人与人之间直接相互依赖,个人对于自己所从属的共同体而言没有独立性。第二个阶段是人对物依赖的社会,大概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以个体身份进行活动,个人与个人之间在形式上获得独立自由。第三个阶段是人的自由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社会,大概相当于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阶段,每个人在形式上、实质上获得完全的独立和自由。

61867年,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再一次把“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历史发展的最高目标,他说:“让他们换一个方面,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页。)接着,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又提出,“如果我们设想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已经被推翻,社会已被组成一个自觉的、有计划的联合体”,那么,这种“联合体”就是摆脱了被剥削和被奴役地位的、在人身上和经济关系上都自由的劳动者的经济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745页。)

综上所述,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一个人都摆脱了被“异化”状态并获得自由发展的社会,而这样一个美好社会的实现,是立足于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前提之上的。

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发现未来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他们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3)。

(一)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人类要生存繁衍、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条件下少数人的多吃多占会导致大多数人的死亡,最终导致整个部落的消亡,所以当时采用原始的公有制。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私有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经过了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所有制、封建社会的地主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所有制,这三种所有制都是以剥削他人劳动为基础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制发展的最高形式,也是它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56页。)但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史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代名词。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以积累资本。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随着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所以,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8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的胜利,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核心地位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确保了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的地位。全体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获得了平等发展的机会,精神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真实地感到“天亮了”、“时间开始了”。

(二)从辩证法的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的所有制演变公式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中,在否定之否定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它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2页。)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着重强调了“自由人联合体”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就必须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摆脱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对人的种种束缚,使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而成为自己的真正主人。

因此,从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所讲的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是什么私有制。

三、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

马克思认为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而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只有占有了生产资料,才能在生产中处于较高的地位,才能决定在物质生活资料的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基本问题,也是我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回避、淡化和绕开的问题。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改革开放,广大人民群众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如果抛弃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亡党亡国。因此,我们要提防有人有意无意地将生产资料所有制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从而为实现生产资料全盘私有化创造理论根据。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公有制或私有制,而在于有没有剥削,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比中国国有企业的工人收入高得多,你说哪一个国家有剥削,哪一个国家更像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使之牢牢占据主体地位。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至于看到现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员工的工资高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就认为社会主义有剥削而资本主义没有剥削,那更是片面的。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并且它的发家史就是一部残酷剥削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历史,现在它仍然利用不等价交换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而从榨取的剩余价值中拿出一小部分来给本国人民,缓解国内矛盾,这种发展模式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没有普适性。

有人指出,公有制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公有制;私有制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私有制。

社会主义国家有私有制,资本主义国家有公有制,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二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主体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指出:“关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只要管好上层建筑,只要保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方面无论发生何种变化,出现什么偏差,只要下个决心就可以纠正。实践证明这是办不到的。靠行政命令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不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某些固有的规则、关系及其后果,经济基础归根结底是起决定作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十多年来发生了巨变,从所有制、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到分配关系,都发生了甚大的变化。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界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看不清这种变化,就难以了解和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有人认为,私有制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因而是永恒的,而公有制则违反了人的自私的本性,注定是没有效率的。改革的任务就是抛弃不符合人性的公有制,实行私有化。

从人性自私的角度论证“人间正道私有化”,来源于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认为,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为人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品,不是基于他们对人类的同情和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4页。)。在市场上,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当他这样做时,“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7页。),由于他只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他就不自觉地实现了社会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努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7页。)他们认为,自私是人的不可更改的、永恒不变的本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8页。)所以,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在原始社会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根本就没有私有观念,哪里来的自私是人永恒不变的本性。在阶级社会中人性具有阶级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非是把资产阶级的人性冒充为全人类普遍的人性而已。所以,建立在人性自私基础上的私有化不是什么“人间正道”,恰恰相反,它是社会发展的“邪路”。因此,吴邦国同志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做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四、旗帜鲜明地反对“官有制”

我们一方面要反对私有化,另一方面也要反对“官有制”,即少数政府官员利用国家赋予他代为管理公有制企业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图谋实现“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私人化”,本来应该是人民的“公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变成人民的“老爷”。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的平等。在公有制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意志和需要。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不能利用生产资料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必须建立起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防止公有制变为“官有制”。列宁在这方面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一切公职人员毫无例外地完全由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撤换,把他们的薪金减到普通的‘工人工资’的水平,这些简单的和‘不言而喻’的民主措施使工人和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完全一致起来,同时成为从资本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7

 

仇英军 河北省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处  075100

电话:1593303891

邮箱:qiuyingjun1@126.com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