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焦点述评 查看内容

储贺军:应当重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2024-11-8 10:36|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218| 评论: 0|原作者: 储贺军|来自: 昆仑策研究院

摘要:   加强研究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可以团结人民,集中力量逐次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各自的主要矛盾。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多重维度上看,都是中国共产党履行 ...

图片

  加强研究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可以团结人民,集中力量逐次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各自的主要矛盾。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多重维度上看,都是中国共产党履行自身历史使命的利器,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人因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构成了不同人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决定了其具体行动的差别;社会进步取决于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结果,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消失阶级。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一系列伟大著作中,都贯彻着这一基本理论精髓。列宁在同各类修正主义者的斗争中,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升华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主席将其进一步发展,专注于在无产阶级执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2012年之后,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这就使得我们更需要思考阶级斗争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这一理论的实践问题。

  一、确保继续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在上世纪60代以后,就曾经有一种观点,先发展资本主义,将来再清除资本主义,如果有个别的党员蜕化成为资产阶级,可以像做外科手术一样将其清理出去;只要掌握政权的实体是共产党,甚至只要一直叫做共产党,中国就不会改变其社会主义性质。这种观点显然是机械、静态和无机的,它没有把整个中国社会和全世界的外部环境考虑进去,没有看到整体组织可能出现道路选择错误。

  毛主席清醒地看到这种可能性,为了防止中国共产党重复历史周期率,提出了继续革命的理论。中国社会革命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导致当中国革命第一步走完之后,整体团队对于第二步应当怎么走,的确存在着分歧。若非毛主席大无畏地坚持,中国不可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者虽然表面上建立起来了,但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宣告失败。晚年的毛主席更为关心,在他身后中国人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在思想层面、灵魂深处,还停留在新民主主义的阶段,转而沿着资本主义的道路行进。现在进行的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反腐斗争的种种努力都表明,必须防止党及其成员自身的变质与堕落。

  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很强大的条件下,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虽然阶级斗争的形式与内容都要有很大的变化。现阶段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首先要提高理论自觉性,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之争;其次是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以及与美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合作与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原本泾渭分明,但被人为地模糊或忽视。二者的区别在于:1、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为主体;2、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多数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还是为了少数人牟利;3、谁主导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社会主义要求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治上层建筑,并牢牢把控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继续革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严重的挑战。机遇在于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领导权,掌握的国家机器、上层建筑;挑战则在于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历史和文化层面的诸多原因,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仍然居于弱势地位。需要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特别是精神层面的基础。理想信念的培养与维护,需要明确的理论支撑,要从阶级斗争的高度,理解反腐斗争,充分认识到腐败行为的产生土壤,就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的最后变质,和苏联共产党自身被资产阶级和平演变而最终变质,其实质都是阶级蜕变。新的形势和环境当然需要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新的问题,但是必须警惕和反对以发展甚至改造马克思主义为名的修正主义,口头上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名词,但却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保障

  三年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总体上很不错,但是也遇到一些困难,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央不断出台很多经济措施,也起到了很大成效。但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特别是维持长期正常发展,仅靠经济政策、金钱刺激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整套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首先要有一口气,需要动员全体人民,就像要明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一样,要明白为谁建设、为谁幸福。现在的物质条件已经好多了,但是这股精神却是搞社会主义经济所必须的。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淮南子·精神》中说,“精神盛而气不散则理,理则均,均则通,通则神,神则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上世纪50-70年代,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在那样薄弱的基础上,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一心一意地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物质基础,靠的就是目标明确、理论清晰。一代人的牺牲与贡献,应当值得我们尊敬与敬仰,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地嘲讽与讥笑。

  发展经济是人类物质生活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有些人故意把阶级斗争理论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这是对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妖魔化操作。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就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产和阶级斗争理念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充分地阐述了阶级斗争理论和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就是要以抓革命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抓革命是政治统领,促生产是经济工作,二者有机结合,并不能简单地说以谁为主,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而不是相互矛盾关系。

  前面已经讨论了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不同,但是,这两种经济形态又存在着共性,而这种共性是造成道路选择困惑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明确认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在此后,仍然耗费毕生精力撰写《资本论》。当然不是仅仅要鞭笞资本主义的罪恶,而更为主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所采用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性。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共性,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创造出来的,无产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当然的主人。社会主义的自信和能力,足以展现扬弃资本主义的胸怀,也一定能够建成超越资本主义的全新体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果。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正是依靠着建立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中国才结束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时代,实现了工业农业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从而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使得中国可以进行长远的经济投入,获得丰厚的经济报偿。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完全可以包容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机制,它们都是组织、管理经济运行的具体手段。建国70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运用计划和市场手段过程中,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侧重,甚至出现过其中之一被严重打压的情况,但从来没有彻底放弃计划和市场这两种工具中的任何一个。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人为地制造市场与计划手段的对立,更不能将此二者等同于私有制和公有制的对立;同样,也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人为地制造市场与计划手段的对立,因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就抛弃计划经济的机制和手段,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虽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性,但是,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试以航天工业为例,航天工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经济回报很不确定,但长远效益又极其巨大的。在这个行业中,中美经济发展的路径,充分诠释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答案和效果。中国航天事业在政府主导之下,放弃短期回报,扎扎实实地抓技术,获得真实的科技进步。在美国,则只看中其金融效益,美国政府已经无力(利)再继续承担发展航天产业的责任,就将这一产业交给了私人资本家。而私人在获得这类产业之后,怎么能够对于金融运作有效果,就怎么搞,将其变成了金融操作、吸收资金的手段。他们放弃了实实在在的空间站、月球探索等艰苦的工程和细致的技术,而只是聚焦在登陆火星和太空旅游这类抓人眼球,同时可以短线回报的项目。放眼未来,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景更为光明灿烂。

  建立、发展、健全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还要注意许多与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不同点,形式相同、内容相似,但在根本实质目的和手段上,存在着很大区别。要以人为本,机器人和AI要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成为机器和AI的奴隶。要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体经济占有牢不可破的核心地位,科技发展要服务于实体产业,不应成为资本炒作的工具,避免现代科技倒退为封建社会的炼金术。虚拟经济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必须牢记虚拟世界可靠程度的有限性。前一段发生了微软的全球性蓝屏事件,尽管西方媒体集体淡化其危害,可也足以告诉我们科技虚拟世界的边界和局限。金融产业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和自身发展,都要坚持搞社会主义金融原则,要让它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原,也就是W-G-W’,而不是G-W-G’。中国股市模仿美国股市就是一条死路,如果要想发挥股市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对于中国股市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处理国际问题和继承传统的准绳

  阶级斗争愈演愈烈,从来没有停止过,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处理国际问题和继承传统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理论自始建立在国际化基础之上,对于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处理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丰沃土壤。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武器,才能鉴别良莠,才能找到文化自信的立足点。

  1、国际因素

  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曾经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国同时胜利说”,发展到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说”。对此有过很多分析文章,内容也很复杂。本文主要依据毛主席在1959年2月14日的谈话进行进一步分析。列宁和毛主席都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和观点,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而不一定要在几个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有什么道理,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全球化尚在雏形之中,虽然最早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全球各地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仍然只停留在西欧,不像今天这样在全球无孔不入。马克思、恩格斯所谈的同时胜利,指的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只有在消灭了业已局部地国际化的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之后,才能最后实现。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毛主席观点的不同之处,更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理念或理论设计,与实践这种理论的具体行动方案的不同。两种观点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才有可能结束。“多国胜利说”和“一国胜利说”,只是这一艰难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今天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列宁、毛主席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最大的特征就是国际化程度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在这个时代里,阶级斗争的国际化特征已经表现地尤为充分,中美之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之间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理论并非起始于马克思、恩格斯,西方从理论到实践,一向主张阶级斗争。现在,他们为了达到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故意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而其行动上,一直没有放松对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中美之争的最直观矛盾源自经济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与方向,其实质是阶级斗争,是政治制度之争,是中西文化之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之争。从表面上看,美国认为中国是它行使全球霸权的绊脚石,但实质上,是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理念、经济模式与美国完全不同,使美国感受到了生存危机,在中美竞争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束手无策。中国的优势美国学不来,美国就指责中国在进行不正当竞争,但这恰恰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体表现。必须从美国的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其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角度审视美国,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问题,在中国的衬托之下,暴露地更加一览无遗、捉襟露肘。在这场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进一步的完美结合,才是中国的取胜之道。

  2、中国传统

  只有同时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艰辛孤独而充满希望的道路,在全世界几乎不存在同类体制的情况之下,中国行进在这条康庄大道之上。这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马克思恩格斯将近两百多年前创建的理论,也只有中国人能够真正参透其中的无穷奥妙。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西方,在那个时代,只有在西欧才出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由于历史条件所限,马克思恩格斯的考察对象主要是西欧,不可能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有深刻的了解。然而,在从未接触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心修德功夫和大规模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的心灵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并使得中国的社会治理能力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挥平台,这是历史给予中国人的机遇。

  在二者结合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彻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以使其凤凰涅槃,成为了关键点。中国的诸多优秀文化传统特征,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沃土壤,比如唯物主义、辩证法、对立统一、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天下共富的社会理想。然而,唯独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理论上的嫁接点,有些人甚至否认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和马克思主义不合拍甚至抵触的内容,故而,要鉴别传统文化优劣好坏,其标准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阶级斗争理论。

  中国五千年历史当中,始终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只是当时的中国劳动人民、文人阶层和统治阶级,一直缺乏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自觉性,试图用其它方式化解乃至回避现实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和稀泥的手段也的确有一些作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阶级的划分和斗争,相比西欧相对模糊,阶级地位变化也相对容易。长期农业社会的稳定性,也使得人们对待阶级的划分,很难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出发,而是从子承父业、子不语父之过等忠孝观念这种表面化、脸谱化的方式判定立场的分野。

  恰恰由于缺乏阶级斗争理论,同时极力用各种学说和措施,试图化解和回避现实的阶级斗争,使得中国社会自宋明以来走入歧途、陷入停滞,错过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现代科学的诞生。为了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于这种深刻而痛苦的历史教训和民族悲剧,毛主席一生致力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为中国人民建立党和阶级斗争这两个意识。在毛主席身后,党的革命意识曾经受到过严重的动摇,但2012年之后重新得到了恢复与加强。党只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机构与组织,共产党本质上是革命党,阶级斗争理论才是党的灵魂。苏联的历史告诉我们,当极力鼓吹阶级消失、放弃阶级斗争理论的时候,正是新的阶级形成,阶级对立激烈,整体社会走向歧途的时候。

  四、团结——斗争——团结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可以提升无产阶级领导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社会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阶级斗争理论要求从每个阶级的各自经济地位出发,了解其根本诉求,以实现整体社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最终目标清晰的条件下,每一个阶段都有这一个阶段的具体特点,要分清对象、自我、周边及其各自力量对比,以确定自己的战略方针。阶级斗争理论的实践模式是:团结——斗争——团结,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要使整体社会走向自觉的正确的团结之路,而不要中庸调和的糊涂混沌。

  为了实现团结的目的,就必须反对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和思潮,包括各种“左”的、右的和形左实右及其各类将阶级斗争理论庸俗化的倾向。对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各类歪曲和误解,由来已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就曾经特别运用阶级斗争观点,批判了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初衷的,林林总总的错误“社会主义”思潮。正确理解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才可以准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抵制极左的反对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封建主义,和右倾的唯利是图自我中心的资本主义。

  有些死灰复燃的右派公知人物,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主张悄悄地搞资本主义,即实现“和平演变”;也有些极左的人,希望通过提倡阶级斗争理论,就可以划成分、分浮财,有类似过去流氓无产者的想法;有些人主张与西方主导的国际“接轨”,“开放不设限”,让中国经济买办化附庸化;也有人反对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往来,认为“开放等于投降”。这些观点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最基本认知。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际歌》坚信“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英特纳雄耐尔就是国际主义,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对外吸纳能力,有着天下大同这种优秀理念。

  需要特别强调,阶级的划分与认定标准是对于生产资料占有方式,而不基于生活资料占有。按照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划分,民营经济中占主要成分的私营企业无疑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但是,提倡阶级斗争理论,绝非要消灭民营企业。对于民营企业,要加强引导,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社会生产目的,成为能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实业;对于那些一味追求企业或所有者个体利益的,不从事实业而热衷于资本运作、金融操作的企业,则必须加以限制乃至淘汰。

  在信息化时代,不让资产阶级思想出现在媒体上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提高人民的鉴别力,认清这些言论的资产阶级性质,同时,要开展对腐朽错误思想的批判,让无产阶级观点的正能量成为媒体舆论主流。资产阶级学派可以存在,像佛教等有神论一样地存在,但也要提高人民的鉴别力。要允许批评揭露,但不能忘记阶级立场。《阿Q正传》的批评和讽刺都极为辛辣,但是作者并不是在污蔑劳动人民,而是要唤醒沉睡的同胞;而近些年某些在国内外获奖小说,则完全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甚至站在帝国主义侵略者立场上,诬蔑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对于具体主张和想法,首先要看清发表意见的人,出于什么样的阶级立场、要达到什么样的阶级目的,只要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就不难区别鲜花和毒草。

  五、守牢共产党人的政治站位和理论根脉

  马克思主义者从不隐瞒自己的阶级性和政治立场。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胜利来自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是凝聚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武器。我们经常谈到人民的重要地位,江山就是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但是,人民是有阶级性的,不存在抽象的人民。正是由于准确、正确、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的阶级性,才能了解谁是人民的主体和核心,谁是人民当中最可依靠和团结的力量。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必须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甚至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样的论点,都可能会误入歧途。因为在阶级社会中,只有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运用和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的福祉。

  毛主席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他晚年坚持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绝非心血来潮,而是一生努力和信仰的精华,给我们很多启迪,是永葆党的本质和政治站位的重要思想,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精神武器。这种理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一旦被全体劳动人民所掌握,就会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动力。凡是自称敬仰热爱毛主席,但同时又不承认毛主席的阶级斗争和继续革命理论的人,无非叶公好龙者也。民族主义理念不能取代阶级斗争理论,那样,就谈不上继承毛主席的丰富精神遗产,也无法准确理解我们的党以及新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由来与未来。毛主席留下的对于阶级斗争理论的新发展,需要领会其精神实质,而不是教条主义地简单地重复毛主席曾经的具体做法。全面理解毛主席说了什么,如何运用到今天的实践中,是一个复杂而谨慎的过程。

  新时代在习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现实条件与历史积淀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有实质内容的主流文化,勇于斗争不忘初心,善于斗争内法外儒。一切都建立在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之上,对此,不能有任何模糊与动摇。思想改造和心灵建设是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强化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也就是人的思想革命化过程。许多涉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需要全体人民首先是工人阶级的探索,而其先锋队自身的认识才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这种精神上的洗礼无法避免或回避,她是一个古老民族复兴的前提,是一种古老文化重生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走上康庄大道的起点。

  结束语

  本文作者并非体制内理论学者,撰写本文及研修相关题材,也并非为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因为从阅读经典文献和现实生活两个角度出发,真心实意地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对的,为解决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最优解。本文内容主要是从思想认识层面阐述作者观点,至于理论论证,鉴于篇幅原因不再重述。本文作者曾经撰写过二十余万字的文章,详细论证过相关观点,为方便读者参考,特将相关主要文章的目录,列在本文之后。欢迎各种批评意见。

  附录一: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三篇文章总目录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

  甲、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乙、对于解释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一、西欧率先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阶级斗争理论的缺失,阻碍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中国社会需要阶级斗争学说

  丙、反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一、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

  二、各类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阶级斗争

  一、从全球化角度认识阶级斗争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阶级斗争

  1、美国西方是修正主义的源头

  2、中美矛盾的实质是阶级斗争

  三、国际阶级斗争的特殊性

  四、反腐斗争是国际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篇: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灵魂

  甲、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和意义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任务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二、“人民”的阶级性特征

  三、破除对于西方的迷信,建立中国自己的主流价值观

  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丰沃土壤

  一、社会与人文环境

  1、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区别良莠

  2、辩证、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

  3、唯物主义的传统

  二、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天独厚的条件

  1、中国文化开放性和自我更生能力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有机部分

  丙、主流价值观的心灵建设和行政体系基础

  一、全体人民的心灵建设

  1、主流价值观的心性修炼

  2、西方自由主义的教训

  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服务型政府

  2、美国政府推卸社会管理责任

  丁、民主集中制与跨越“周期率”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求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的必然要求

  2、中国的民主集中制理念

  二、跳出“历史周期率”

  1、民主监督

  2、自我革命

  第三篇:科学扬弃与完美超越

  甲、理论的自觉性与一致性

  一、随时随地都要保持理论清醒

  1、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警惕“践资派”的邪路

  二、阶级斗争理论与“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与共性

  一、泾渭分明不容浑水摸鱼

  1、根本性区别是所有制形式

  2、社会基本矛盾与国家机器

  二、共同点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1、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2. 无产阶级承继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丙、否定之否定——商品经济、国际化和金融业的地位

  一、工人向资产阶级学习

  二、中国对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势力的扬弃与斗争

  1、商品经济

  2、国际化与金融产业

  A、国际化

  B、金融产业

  三、过渡时期

  丁、完成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一、社会主义代表着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富强

  二、科技领域内自力更生的赶超之路

  三、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人类发展成果

  四、意识形态的坚定立场

  附录二:关于毛主席阶级斗争理论的五篇文章的总目录

  储贺军:无限风光在险峰!

  ——浅谈毛主席的阶级斗争观

  第一章:阶级斗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坚持、应用和发展核心观点

  2、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

  二、基本矛盾的争论

  1、八大与八大二次会议

  2、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A、“阶级斗争为纲”

  B、道路问题和思想问题

  三、国际化环境下的阶级斗争

  1、阶级斗争的国际性

  2、通过其代理人和平演变中国的图谋

  四、阶级斗争理论的目的在于经济发展

  1、建国前经济管理经历

  2、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3、政治与经济管理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政治与经济管理的结合

  第二章: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

  一、高度重视理论工作

  1、努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

  2、破除迷信与检验真理

  二、分析中国国情的办法

  1、阶级分析和立场

  2、中国社会及其革命的特殊性

  A、富农

  B、农民与小资产阶级:

  C、流氓无产者、公知与买办阶层

  三、中国革命的两步走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2、不能停留在民主革命时期

  3、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

  四、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改造

  1、反右的大背景及其性质

  2、所有人的艰巨任务

  五、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求团结

  1、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说服批评的方法求得团结

  3、自我批评精神的表率

  A、主动地自我批评

  B、为所有的错误负责及矫正能力

  4、不怀好意的恶意攻击

  第三章:两条道路的斗争

  一、阶级斗争形式的根本变化

  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什么是社会主义

  2、坚定信心,总结经验

  3、合作化与人民公社

  A、合作化运动的方向

  B、集体经济的管理问题

  三、什么是资本主义和假社会主义

  1、认识资本主义

  2、识别假社会主义

  3、支持大包干,反对包产到户

  四、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1、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

  A、摒弃资本主义历史形态

  B、自力更生的基本国策

  2、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共性

  B、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五、两种形态的对立统一

  1、长远目标与阶段性共存

  2、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3、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与借鉴

  第四章:群众路线与斗争艺术

  一、人民的阶级性和群众路线

  1、人民的阶级性

  2、实事求是不能离开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与党的领导

  4、民主集中制

  二、依靠群众反对修正主义

  1、现代修正主义

  2、依靠群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A、人民群众具有无穷的创造力

  B、大字报、大食堂、瞒产私分

  三、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对美政策

  1、用阶级斗争理论改造传统文化

  2、中国对美政策的核心要点

  四、保持“左”右平衡的斗争艺术

  1、大跃进——“左”右平衡

  A、大跃进的是是非非

  B、在纠正“左”右倾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平衡

  (1)“左”右平衡的准绳

  (2)“左”右倾错误的根源和根本校正措施

  2、斗争艺术

  A、抓主要矛盾,始终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

  B、对于斗争的度的把控

  C、可控制混乱

  第五章:奠定中华民族前进的基础

  一、初心与思想的发展过程

  二、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

  三、阶级斗争观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A、有效的斗争与团结

  B、党的社会主义性质

  C、寄希望于广大人民群众

  结束语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商务律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