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百姓之声 查看内容

由之说天下:透视中国社会底层的救济与保障

2024-9-4 10:54|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25| 评论: 0|原作者: 由之说|来自: 由之说天下

摘要:   有人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如何对待‌弱者态度”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据民政部日前披露:“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37万人,今年上半年共实施临 ...

  有人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如何对待‌弱者态度”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据民政部日前披露:“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37万人,今年上半年共实施临时救助417.7万人次”。我算了一下,低保对象的全国总人口的占比达到了3.1%。其实,这个基数与占比并不低,而冰冷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在生存贫困线上的无奈挣扎与生活的步履维艰……

  4037 万的城乡低保对象数量反映了我国社会中仍然存在一定规模的低收入群体需要基本生活保障的令人揪心的事实。这一数据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规模的一个重要量化体现,也表明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反映的是中国复杂国情里贫富差距的一个真实样貌。当我们赞叹“厉害了我的国”之时,也要照观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与“不充分”展现的残酷现实。这种“两极分化”恰是“复杂中国”的一种现实主义解构。

  所谓“低保户”是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导致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低保户的界定标准亦有差异,但总的说,是生活在当地贫困底层深感无助的那部分人。

  说到城乡二元结构的这些差异,数据中还提到城市低保对象 648.4 万人,而农村低保对象则有 3388.5 万人,农村低保对象是城市低保对象的5.22倍,况且认定标准也掩盖了这种城乡之间的低保对象数量上的可能更大的差异,这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且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如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导致农民抗风险能力更差。

  幸亏前有国家“精准扶贫”,后有“乡村振兴”再有“社会兜底”,中国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才有基本的保障与改善。

  民政部通报,上半年共实施临时救助 417.7 万人次,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会因突发的、临时性的困难而需要紧急救助。这些困难可能包括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突然恶化,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例如,一些家庭原本经济状况尚可,但因家庭成员突发重病,医疗费用支出巨大,短期内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就需要临时救助来缓解压力,这还得益于国家已经建立起一个贫困监测与救助体系。

  低保政策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兜底中的兜底”功能,确保了这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逐步改善生活状况,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其政策意义深远。

  注意到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际上,中央的担心是有现实依据的,至少看到了中国城乡脱贫的“脆弱性”。而防止“规模性返贫”势必成为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与帮扶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当看到,三年疫情留下的经济后遗症还在延续,新冠病毒变种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也具有潜在的经济“杀伤力”。疫情期间倒下的企业无数,至今导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乏力,消费低迷,就业不充分,普遍减薪,收入减少,一旦出现“规模化返贫”则不可避免地对冲了前几年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继续推高象征贫富悬殊早已超出全球警戒线的中国基尼系数,影响整个社会稳定,拖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持续努力,迟滞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实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等等。这是中央关于民生领域的改革取向。

  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底层的救济与保障,我做了一番疏理。由于中外在国情、发展水平及所处阶段上的差异,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主要的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支出太高,拖累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冲抵了人们的“获得感”,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成为居民负债以及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不过,政府显然看到了这一点。这些年正在补中国社会建设滞后的“短板”,強社会保障的“弱项”,推动不应过度“产业化”的教育、医疗回归公益属性至少部分回归公益属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其中指向。中国宣称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注意到就“兜底”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而言,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和体系来实现:

1. 社会救助体系: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针对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家庭和个人的一项基本救助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用补贴,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一些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负担重且收入微薄的家庭,每月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低保金,保障其基本的衣食住行。

  ——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主要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疾病治疗以及丧葬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比如,一些农村的五保户可以在当地的敬老院得到集中供养,生活起居得到照料。

  ——临时救助制度。用于解决城乡居民因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原因导致的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情况。例如,因突发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突然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可以申请临时救助,获得一定的资金或物资帮助,以缓解暂时的困难。

2. 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覆盖了大部分人群。社会底层人群可以通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患病就医时享受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报销,减轻医疗负担。尤其是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相对较低,政府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能够参加医保。

  ——医疗救助制度。是对患有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贫困家庭和个人的专项救助。对于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在经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的自付部分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医疗救助再次报销一部分,或者获得一定的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如,一些患有癌症、尿毒症等重大疾病的贫困患者,通过医疗救助获得了及时的治疗和经济上的支持。

3. 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多种形式。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底层群体提供住房保障。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可以申请租住公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例如,一些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申请公租房,以较低的租金获得稳定的居住场所。

  ——农村危房改造。针对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危房进行改造和修缮,保障农村居民的住房安全。政府通过提供资金补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善居住条件,让他们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屋。

4. 教育保障体系

  ——义务教育保障。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资助政策,如免学费、免书本费、生活补助等,保障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可以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社会底层人群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政府通过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开展职业教育扶贫项目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脱贫致富。比如,一些贫困家庭的青年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了烹饪、电焊、美容美发等技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5. 就业保障体系

  ——就业扶持政策。针对社会底层的就业困难人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如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对于自主创业的人员,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 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这些岗位主要包括城市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交通协管等,以及农村的护林员、护路员、水管员等。公益性岗位的工资由政府财政承担,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6. 社会福利体系

  ——老年人福利。对于社会底层的老年人,除了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外,还提供一些福利服务,如社区养老服务、老年活动中心、免费体检等。一些地方还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福利。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辅助器具适配、就业支持、生活补贴等福利。政府通过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等,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

7. 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

  ——慈善组织救助。各类慈善组织通过募集善款、物资等,开展针对社会底层人群的救助活动。例如,一些慈善组织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助学金、为身患重病的患者提供医疗救助款、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物资等。

  ——社会互助。在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为社会底层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比如,社区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等。

  至于司法救济,这是另一个话题。

  诚然,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上述“兜底”是远远不够的。何况还没有“全覆盖”。尚不知浙江作为全国“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积累了什么可复制推广的“全国经验”?反正很少看到后续报道。我非常期待浙江的探索,特别是希望看到在中国改革开放实现“让一部分先富起来”之后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探索”。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记得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针对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因此获得了诺奖。据说这之后全球贫困人口还在继续扩大,这是一个讽刺!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对就业的冲击不可小觑,而财富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升,并拉大本来高企不下的贫富差距。看来,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挑战,也是一个长期化的挑战,而与贫困作斗争并缩小贫富悬殊,至今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