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震撼人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点燃了侵华战争的战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再度爆发,由此拉开了中国“八年抗战”的序幕。 这一年,被誉为武汉“东湖女儿”的中国早期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19岁那年,首唱《长城谣》,用沧凉悲怆的音乐试图唤醒4万万同胞抵抗日本大举侵华…… 而我的家乡湖南则是当年日本鬼子魂飞丧胆的地方。抗日战争的湖南战场上演了中国抗日战争以来与日军最惨烈殊死搏斗战争一幕。中国军民在湖南战场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直至日军在湖南芷江投降,为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70周年的时候,湖南省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战场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用详实的史料还原了抗日战争湖南战场的真实血腥与惨烈场景,讴歌了湖湘儿女不屈不挠、敢打必胜、救亡图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展开了“血性湖南”的抗日历史画卷,书写了壮怀激烈的湖南战场抗日史诗,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的研究都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难怪当年杨度在呼应梁起超《少年中国说》写的《湖南少年歌》中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是对抗日战争的湖南战场与湖湘儿女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湖湘精神“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最经典刻画。 79年过去了,人类又一次来到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格言:“人类从历史中唯一获得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仼何教训”,预示历史会不断的重演。 今天,站在这历史的交汇点,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这个勾起人们集体记忆的历史时刻,想起黑格尔的这句名言,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沉思…… 一个不争的事实且需要警觉的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正在上演,世界已然进入动荡变革与秩序重塑期。美国为首的西方继续抱有“冷战思维”,欧洲的“右翼”重新抬头,特别是可恶的日本并没有历史的反省,企图“国家正常化”开始军国主义复辟,而“美日防卫指针”却剑指中国,北约在欧洲东扩之后,又在打造“北约亚洲版”,美国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崛起的棋子,美国正在挑动菲律宾南海与中国对峙……举目望去,在环中国的东海、台海、南海、中缅、中印周边局势紧张,有围堵中国之势,中国的外部环境正在前所未有的严重恶化,当今全球战略学界无不在谈论战争,这值得中国政府、中国军队与全体国人高度警惕! 在此背景下,除了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外,也需要国人“精神补钙”,而抗日战争的湖南战场所具有的“血性湖南”的样本意义带给我们在塑造提升民族精神能力上太多的启示。 金一南将军在反思中日战争起源时说“中日战争没有爆发在中日边境线, 甚至没有爆发在长城的一个渡口”,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卧榻之上, 岂容他人酣睡”,这值得中国人大大的反思啊! 下面节选的是湖南省档案原馆长刘歌宁等在《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一书的概述前言,旨在让更多的人铭记那段悲壮历史,懂得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人前赴后继的牺牲与付出! 节选: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在湖南战场上与日本侵略军先后进行了第一、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等六次大会战,经历了芷江洽降和长衡岳地区受降等重大事件。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0月)。1939年9月初,欧洲战争爆发,日军为配合德、意法西斯的战争行动,加强了在中国战场的攻势。9月中旬,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日军,采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企图消灭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抗战意志。中国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率中国军队,运用“逐步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以一部在一线逐步抵抗,消耗日军,主力置于外线,俟敌深入后迅速转入反攻。9月14日起日军分别由赣北、鄂南进犯。18日日军在湘北发动攻势,28日抵达长沙外围。中国军队逐次抵抗,并完成对日军的包围态势。日军遂于10月1日开始撤退,8日恢复原态势。此次会战,中国军队首次将日军逼回战前原态,史称“第一次湘北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至10月)。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为与英美争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力求解决中国问题。9月初,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日军,采用集中兵力、“中间突破”的战术,分两路向长沙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打击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逼迫中国政府投降。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采取“湘北堵截战”“诱敌歼灭战”的战术,指挥中国军队迎战。9月7日会战打响。26日起日军主力开始猛攻长沙,一度突入长沙市区和株洲。中国军队进行顽强反击。日军因后方空虚,于10月1日北撤,9日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日军未能达到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目的,反而给中国政府宣传上的好处,史称“第二次湘北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牵制中国军队转兵广东、香港方面作战,并打通粤汉铁路,日军第十一军第三次进攻长沙。薛岳指挥所部采用“天炉战法”后退决战的作战方针,诱敌至长沙附近围而歼之。1941年12月24日,日军主力沿岳阳至长沙铁路开始进攻。中国军队节节抵抗后,主力转移外线。1942年1月1日起,日军连续3天猛攻长沙城。中国军队以一部坚守长沙,主力按计划对日军实施包围。1月4日,第九战区全线反攻,日军仓皇北窜。16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中国军队取得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蒋介石也说:“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至12月)。1943年下半年,日军为扭转太平洋战争的不利局面,牵制中国军队转兵滇、缅作战,掠夺战略物资,并窥探陪都重庆的门户,由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于11月初率部进攻常德。中国第六、第九战区军队采取避敌锋芒、伺机歼敌的作战方针迎击敌人。2日,日军开始分三路进逼常德。中国军队一面在常德外围顽强阻敌,一面在常德城郊顽强抵抗。为夺取常德城,日军动用了4个师团。中国军队仅第五十七师1个师进行守卫。11月下旬,日军对常德城展开总攻。第五十七师依托阵地与日军激战。12月3日,日军攻占常德,但中国军队随即展开反攻。10日日军开始撤退,下旬恢复战前态势。常德会战是中国军队继第三次长沙会战后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长衡会战(1944年5月至9月)。此次会战是日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的核心部分。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进一步陷入被动。4月,日军为打通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湘桂铁路等大陆交通线,挽救不利局面,发动豫湘桂战役。5月27日,日军第十一军兵分三路二线进攻湖南,其先头部队指向长沙、株洲。中国第九战区军队按以往长沙会战的方针迎击敌人。6月18日长沙失守。23日日军先头部队逼近衡阳外围,26日对衡阳发起总攻。防守衡阳的第十军在城内苦战47天。8月8日,日军付出重大伤亡后占领衡阳。衡阳保卫战是抗战后期一次最大的战斗,时间之长和战斗之激烈在抗战史上少有。中国军队在长衡地区的顽强抵抗,使日军遭受了豫湘桂战役中的最大挫折。 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为破坏中国方面的反攻准备,确保交通线安全,并占领湘西芷江空军基地,进而威胁陪都重庆,1945年4月,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挥日军进攻湘西。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指挥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和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的守军迎击敌人。4月9日起,日军分三路发起进攻。中国军队顽强阻敌,并适时转守为攻。6月1日,日军全部撤出战场,7日恢复战前态势。湘西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以此次会战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芷江洽降(1945年8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美、英、中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21日至23日,中国军队在湖南芷江召见日军洽降代表,洽谈日军投降事宜。中国谈判代表将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4件备忘录交日军洽降代表,主要内容是:全部日军必须向中国政府投降,全部武器物资必须交给中国政府接收。日军洽降代表签署领受备忘录,并交出日军集结地区军用图。芷江洽降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记录,也是日本侵略军屈膝投降的记录。 长衡岳地区受降(1945年9月至10月)。按芷江洽降达成的协议,中国政府按原战区划全国为15个受降区。湖南地区以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为受降主官。9月15日,湖南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长沙举行。21日至10月15日在长沙、衡阳、岳阳地区集结的日军被全部解除武装。湖南的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上述六次大会战及芷江洽降、长衡岳地区受降,基本反映了抗日战争湖南战场的情况,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直至胜利的缩影。 二 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湖南战场是中日双方争夺的重点。湖南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湖南北枕长江,南界两广,东邻江西,西接川滇,地处华南腹地,为屏障大西南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水陆交通发达,特别是湘桂、湘黔、川湘等公路与粤汉、湘桂铁路相交接,使湖南成为进出大西南及连接南洋大陆国际交通的枢纽和咽喉。物产资源丰富,素称“鱼米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其中粮食和铅、锌、锑、钨、铁等矿产资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经济较为发达。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将湖南作为抗战后方战略基地,将沿江沿海的重要工业迁入内地,湘南、湘西一时成了内迁和新建工业的集中地。同时,湖南又是中国的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抗战期间湖南每年提供军粮1000万担左右,提供军棉7万担,军布:300多万匹。中国政府还根据全国军事战略布局需要,在湖南修筑了芷江机场等军事设施。地理、交通、资源、经济和军事的突出战略地位,使得中国军队要确保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实现“以巩固陪都为全盘作战核心”的目的,必须坚守湖南。而对于日军,无论是出于巩固武汉占领区,打通粤汉线,西攻重庆,还是掠夺战略物资等,首先要进攻湖南。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深陷战争深渊,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作战、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调整了其侵华指导方针。在政治上,将其过去对中国政府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策略调整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在军事上,强调实施有限目标的局部性进攻作战,以摧毁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促使中国政府崩溃。 为此,日本大本营确立了以湖南为重点的战略作战部署,将占侵华总兵力33个师团36%的兵力放在武汉、广东,对湖南形成南北夹击态势。中国政府应对日军的战略意图,将正面战场的重心放在湖南。11月,中国政府决定加强担负湖南全省、赣西、鄂南保卫任务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力量,使第九战区兵力达到53个师,占全国10个战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1939年10月,为防止日军进攻湘西,又重设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1943年2月后为孙连仲),将第九战区所辖湘西北、雪峰山脉以西的沅江流域及武陵山脉划归第六战区,形成了以第九、第六战区共同保卫湖南和大西南的战略格局。 中日双方在湖南形成南北对峙,湖南成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主战场,湖南战场具有全国其他战场无法比拟的特点: 一是时间长。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进逼岳阳,湖南成为正面战场的前哨阵地。因此,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抗战胜利,抗战8年,湖南有近7年处于前线。 二是会战次数多。在1939年9月至1945年6月的5年零9个月时间里,以第九战区为主体的中国军队,与以第十一军为主体的日军,在湖南长期对峙搏杀,反复拉锯,进行了前述六次大会战。这六次大会战占全国整个抗日战争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的四分之一强,占相持阶段抗日战争正面战场12次大会战的一半,会战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 三是会战的规模大。据统计,六次大会战中,日军共投入80余万人,中国军队参战200余万人,每次大会战,双方合计兵力都在30万人以上。敌我双方用兵之众,战争规模之大,为全国其他战场所不曾有。 四是战斗激烈,伤亡惨重。第一次长沙会战,我第五十二军第二师第十二团、第二师第八团第三营、第一九五师一一三一团第三营均全部壮烈牺牲;第二次长沙会战,在浏阳永安、东林寺、石灰嘴等阵地,我官兵整连、整营、整团地英勇捐躯;第三次长沙会战,我第二十军第一三三师三九八团第二营、第九十九军第九十九师二九六团第二营均全数战死;常德会战,我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8000战士与日军血战16昼夜,全师伤亡殆尽;长衡会战,我第十军17000余人坚守衡阳城47天,牺牲6000余人;湘西会战,我七十四军五八师一七四团第九连、一百军六十三师一八七团一连、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连全部壮烈殉国。中国军队的一批高级将领,如第一九。师副师长赖传湘、暂编第八师上校团长刘世焱、第一五师师长许国璋、第五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十师师长孙明瑾、第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等先后捐躯在湖南战场上。据统计,六次大会战中,日军死伤20多万,中国军队死伤30多万,伤亡之惨重为全国战场所罕见。 五是中国军队胜多败少。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敷,被迫中止对中国的攻势,加上东亚和太平洋战争,牵制了日军,日军在湖南战场上难以实施强劲攻势,只能实施有限度的进攻。六次大会战虽都是日军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被动应战,但日军多数没有配备纵深的二线预备部队,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日军对中国军队攻而难歼,大多没有达到其发动会战的目的。即使是一度占领了长沙、常德这样的重镇,也未能保住战果,在中国军队的反击下,日军不得不撤退。因此,六次大会战,除长衡会战外,多数以中国军队胜利告终。当然,中国军队因不具备大规模反击的实力,对日军的反击也有限度,将日军赶回战前阵地后,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六是湖南人民损失巨大,贡献巨大。省会长沙四次兵燹,全城精华损失殆尽。常德、衡阳一片焦土,只留下断壁残墙。岳阳、临湘则遭日寇铁蹄蹂躏7年之久。全省76个县市,56个遭到敌机轰炸,44个县城遭沦陷,11个被部分占领。日军还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对中国军民使用生化武器,进行灭绝人性的毒气战、细菌战。据统计,全省被敌直接杀害57.75万人,因战事伤病及他种受害167.6l万人;被敌烧毁或炸毁房屋94.52万栋,粮食损失4068.9万石,耕牛损失64.28万头,加上其他财产损失,折合法币约113264.56亿元。湖南人民不仅承载了人、财、物的巨大损失,还每年为抗战前线供应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抗战期间湖南为前线提供的粮、棉、布全国最多。1937年至1945年湖南征募壮丁203万,按当时各省人口基数计算,也是全国最多。 七是湖南人民损失巨大,贡献巨大。省会长沙四次兵燹,全城精华损失殆尽。常德、衡阳一片焦土,只留下断壁残墙。岳阳、临湘则遭日寇铁蹄蹂躏7年之久。全省76个县市,56个遭到敌机轰炸,44个县城遭沦陷,11个被部分占领。日军还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对中国军民使用生化武器,进行灭绝人性的毒气战、细菌战。据统计,全省被敌直接杀害57.75万人,因战事伤病及他种受害167.6l万人;被敌烧毁或炸毁房屋94.52万栋,粮食损失4068.9万石,耕牛损失64.28万头,加上其他财产损失,折合法币约113264.56亿元。湖南人民不仅承载了人、财、物的巨大损失,还每年为抗战前线供应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抗战期间湖南为前线提供的粮、棉、布全国最多。1937年至1945年湖南征募壮丁203万,按当时各省人口基数计算,也是全国最多。 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对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影响深远。武汉失守后,中国军队在军事上的劣势尽显,国内舆论十分悲观,对抗战失去信心,不少人以为中国即将亡国。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一改中国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上屡战屡败的颓势,扫除了笼罩在全国人民心头的阴霾,有力地激发了全国上下继续抗战的信心和决心。此后的一系列大会战,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在湖南战场上杀伤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使日军始终没有全部占领湖南;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在正面战场的大部分兵力,保证了陪都重庆和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为华中战局数年之稳定创造了条件,为湖南和西南各省赢得了发展生产、支撑全国抗战的时间和空间;在战略上配合了敌后战场上的抗日斗争,有利于敌后战场上的军民渡过难关,转入反攻。 尤其是,从第一次长沙会战到湘西会战,抗日战争湖南战场上六次大会战的发生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紧密相关,中国军民在湖南战场上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不但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辉煌战果(如第三次长沙会战)更是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斗志。湘西会战胜利结束后,日军被迫转入防守,中国军队开始乘胜收复失地。 “芷江洽降”则是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历史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