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历史研究 查看内容

援军明日到达:替蒋介石洗白“降将”方先觉?

2024-5-28 08:35|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444| 评论: 3|原作者: 秦明|来自: 子夜呐喊

摘要:   即将在暑期档上映的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近来引起了巨大争议。  笔者不知道电影《援军明日到达》与小说《四十七天:援军明天到达》有没有什么关联,但主创的趣味大抵是相通的:  前者的编剧、导演、总制片 ...

  即将在暑期档上映的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近来引起了巨大争议。

  笔者不知道电影《援军明日到达》与小说《四十七天:援军明天到达》有没有什么关联,但主创的趣味大抵是相通的:

  前者的编剧、导演、总制片人是刘和平,2014年推出过一部为建丰同志唱挽歌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郭松民评价称这是“一部替国民党哭坟的电视剧”。

  后者的作者是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刘晓,其父刘公武是1949年参加长沙通电起义的国军旧将,刘晓的哥哥姐姐们大多参加了共产党,而刘晓则跟他父亲一样加入了民革,长期致力于宣传正面战场,并在湖南发起关爱抗战老兵活动。

  从电影的前期宣传和小说的介绍来看,两者都将“衡阳保卫战”以及“降将方先觉”,拔高到了一个不应有的位置。

  新世纪以来,许多人忽然吹嘘起了“正面战场”。然而,目前大陆这边吹嘘正面战场特别是“衡阳保卫战”的证据,主要来自蒋介石以及喉舌的自述(例如蒋介石的日记、年谱等等)。

  随着台湾国史馆和日本jacar电子历史档案数据库的开放,相关史料尚在完善中,诸多历史细节还需论证。这时候就慌着吹嘘方先觉以及衡阳保卫战,本就为时过早。

  1、仅仅“衡阳保卫战”的日军伤亡数字就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大陆这边吹嘘“衡阳保卫战”的人,采信的均是蒋介石一方的宣传,“苦战历四十余昼夜,击毙日军六万六千余众”,这一说法可见于美国哈佛大学公开的《蒋中正日记》以及台湾出版的《蒋中正事略稿本》(2011)、《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2015)等。

  然而,台湾“国史馆”2015年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二)》关于衡阳之战的日军伤亡数字,却给出了大相径庭的说法:

  日军完成衡阳攻击准备后,于7月30日发出进攻命令……(8月)8日黎明,方先觉带领4名师长向日军投降,长达48天的衡阳保卫战至此结束。

  是役日军攻取长沙、衡阳等战略要点,击溃大量国军,国军死伤8万6千人左右,失踪逾2万人[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长衡会战》];日军亦颇有伤亡,计战死约3千8百人,受伤8千余人,病死7千人。国军遭此重大挫败,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而电蒋中正交出军事指挥权给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此事最后虽以史迪威离华告终,中美关系却遭重大挫折。

  2、从影片《援军明日到达》的片名以及宣发透露出的情节看,电影表面上似乎是重弹传统的歌颂国军守城将士拼死坚守、痛斥援军“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老调,但“惊人的战绩”让“痛斥”变成了“明贬实褒”——“1.7万对11万”、“坚守47天”、“毙敌6万6”,援军“不救”反而成就了方将军。

  然而,还是从上面提到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二)》所透露的细节看,日军的战略部署明显就是“围点打援”,消耗国军有生力量,因而日方兵力投入的侧重并不一直在衡阳城,衡阳守军的压力并没有“1.7万对11万”那么大,至少并非47天里一直这么大;反倒是国军主帅蒋介石误判战局,导致外围救援启动过晚、且兵力不集中,日军外围防线部署完毕以逸待劳,导致援军伤亡惨重,却始终未能突破日军防线。

  3、方先觉终究是降将,这是目前影片还未上映,很多网友就争议的一个关键点。某些人对“衡阳保卫战”战绩的无限夸大,让方先觉的投降变得“悲壮”,似乎是被迫投降。

  然而,日军战后复盘认为,方先觉部如若再多坚持一两天,外围救援作战可能会发生质变,整个湖南的日军有可能被国军打出第二个“英帕尔”。

  方先觉是8日一早率部投降的,方先觉的部下、时任暂编54师师长饶少伟回忆称:

  8月7日傍晚,方先觉召集四个师长商讨最后的行动方案。方说:‘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而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而是国家不要我们!’尔后,方指示孙鸣玉拟出七项投降条件……

  也就是说,方先觉在7日就打定了投降的主意。

  然而,根据台湾“国史馆”的《蒋中正事略稿本》记载:

  (7日)下午三时接空军电话转报第十军军长方先觉连同同参谋长孙鸣玉、师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暂编第五十四师师长饶少伟等来电称:“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复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公(蒋介石)忧心如焚。

  四时接衡城电台报称:“情势暂行转佳”;五时又报称:“在混战中”;最后则称:“敌炮猛攻中”……

  (8日)晨四时起床,公谓如此光风霁月之景,久未领悟矣。向天父默祷,保佑我衡城及方军长等之能转危为安也。五时衡城电台犹能通报,五时十五分以后,电台忽告中断,自此即不复通矣……

  也就是说,方先觉部8日清晨五时还在与蒋介石通电,第十军指挥系统运行尚良好,并未到弹尽粮绝的时候;方先觉一面向蒋介石信誓旦旦保证“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一面已经与日军接洽投降事宜。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报还能通达的情况下,方先觉给“钧座”发个誓还要“空军电话转报”,可见心虚的不行。

  笔者认为:

  第十军全体将士在衡阳以不到两万的残缺部队坚守47天,这个功绩的确应该记录,但这主要是因为第十军全体士兵的英勇付出,反过来也衬托出了国军主帅蒋介石的无能;

  第十军坚守47天,士兵大量殒命,而团长以上军官却无一人战死,这很能说明问题;

  由第十军士兵以生命为代价取得功绩,并不应该为最后关头方先觉的无耻投降背书,方先觉投降后,立刻要求见汪精为自己谋一份职位,投降的第10军改编为“先和军”,方仍为军长,这哪有一点“被迫投降”的影子?

  此外,在衡阳之战一年前的常德会战中,方先觉指挥的第十军真的扮演了“观望不前”的“友军”角色。

  常德会战主帅余程万虽为黄埔一期生,却不受蒋介石待见,升迁缓慢,常德会战与日军苦战12昼夜,孤立无援,最后被蒋介石以违抗军令罪判服刑两年。

  常德会战中“观望不前”的方先觉因为受老蒋器重,毫发无损;反倒是衡阳之战最后关头投降的方先觉,老蒋却罔顾事实,为其遮丑。

  《蒋中正日记》1944年8月9日记录道:

  今日敌寇广播称:衡阳方军长自动树白旗乞降,其方式如新加坡英军乞降时相同等语,此等污辱乃为终身不能湔除之羞耻,余深信先觉决不至乞降,但其不能以身殉国,竟为敌所俘所屈,使我军誉与军校皆蒙此不白之污辱,殊所不料也。

  人们早就知道了蒋中正“日记抗战”的传统,这段内心独白显然也有类似的用意。于是,蒋中正与其喉舌就开始大肆渲染其爱将方先觉“孤军喋血,苦战历四十余昼夜,击毙日军六万六千余众”的功绩,称其“自戗不及,为日军所俘”。

  不知道电影《援军明日到达》结尾是不是也打算这么演,果真如此,那就是罔顾历史、替蒋介石洗白他的嫡系爱将方先觉了。

  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方先觉后来随蒋介石跑到了台湾,到1983年才寿终正寝,他的小儿子方庆中成了来大陆投资的富商。这样的国军后裔并不少,例如张灵甫的儿子张道宇,郭龄瑞的儿子郭台铭……

  45年前,“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口号演变,标志着统一的主要依靠对象从台湾省的劳动人民转向了上层精英,惠台政策制造出了郭台铭为代表的一大批台湾富商,他们很多是国军将领后裔。这反而拉大了岛内的贫富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台湾省的劳动人民并不非感念大陆同胞。

  而他们在大陆赚到钱之后,就开始洗白自己的父辈,这与新世纪大陆流行起来的“正面战场”热以及“寻找抗战老兵”热刚好契合,不过,这又符合统战的大方向。

  然而,从两岸关系这些年来渐行渐远的结果来看,作为统战对象的台湾的上层精英——无论是现在台上的民进党还是过去的国民党都是靠不住的,因为这个“结果”恰恰是它们接力、轮流推动的。郭台铭去年参选时,还在叫嚣要阻止统一。

  而几天前,赖清德的“5·20”讲话,将两岸关系的回旋空间几乎碾压殆尽,和平统一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至此,难道我们还认识不到,台湾省的劳动人民才是“祖国统一”真正可依靠的对象吗?认识不到毛泽东时代发出的“一定要解放台湾”口号所蕴含的光辉意义吗?

  此时此刻,歌颂国军精英的电影《援军明日到达》硬着头皮上映,无疑透着浓厚的讽刺。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淡 2024-5-31 16:39
主席论述
     “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认为中国在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引用 云淡 2024-5-31 16:38
参考文摘
吴昌海:千万不要丢掉阶级斗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    2020-06-29     来源:乌有之乡
        近几十年来,不论是官场还是新闻媒体,“阶级斗争”这几个字既听不到也看不见了,似乎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不存在了。在此情势下,有些人在尖锐激烈的大是大非的政治斗争面前,不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历史与社会问题,正误不分,香臭不分,敌我不分,其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 http://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20/06/420294.html
引用 云淡 2024-5-31 16:35
相关文章
秦明:那位撰文抨击戈尔巴乔夫的女教师走了……    2020-07-29      来源:子夜呐喊
        苏联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妮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安德烈耶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24日在圣彼得堡逝世,享年81岁。
        1988年3月13日,苏共中央机关报《苏维埃俄罗斯报》刊登了当时还是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的安德烈耶娃的来信《我不能放弃原则》,该信抨击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下苏联社会思潮,这封信立即被戈尔巴乔夫及其改革派们定性为“反对改革的纲领和信条”遭到彻底批判。之后,安德烈耶娃与家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长期无法正常进行工作与生活。...... 向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魏巍式的共产主义战士妮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安德烈耶娃致敬!
—— 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ji/2020/07/421562.html
~~~~~~~~~~~~~~~~~~~~~~~~~~~~~~~~~~~~~~~~~~~~~~~~~~~~~~~~~~~~~~~~~~~
讨论(联想)
        妮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安德烈耶娃(1939~2020)享年81岁。1988年写信时年49岁。
        相当于今天(2024)人民日报刊登中国第二大城市(例如上海)某大学75后女教师的读者来信《我不能放弃原则》。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