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历史研究 查看内容

晓雁:感悟人民战争的铁壁铜墙——追寻铁军之旅(一)

2024-5-26 17:18|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612| 评论: 3|原作者: 晓雁|来自: 昆仑策网

摘要: 甲辰四月天,春和景明,万物复苏。清明刚过,我们姐弟兄妹四家8人,南北两京会合,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祭扫父母后,踏上寻访父母新四军历程之路。事先,我们精心整理了爸妈的军旅生涯足迹,查询苏北苏中各纪念地资料 ...

甲辰四月天,春和景明,万物复苏。

清明刚过,我们姐弟兄妹四家8人,南北两京会合,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祭扫父母后,踏上寻访父母新四军历程之路。

事先,我们精心整理了爸妈的军旅生涯足迹,查询苏北苏中各纪念地资料,设计了一条红色之旅路线。敏弟12岁的小孙子还为我们精心制作了行程图,大妹联系旅行社租了车。4月13日,出发!

铜墙铁壁:抗战最后一役


4月13日,第一站来到高邮。

高邮人民公园,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甬道》——一条长长的走廊,高大的铁板上,一幅幅浮雕画面,形象地表现了上个世纪中国军民悲壮激烈的抗战历史,表现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这个设计,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之殇,恸未央!铁蹄践踏,生灵涂炭......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青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抗日英雄前仆后继......

喜欢这一组雕像——有白求恩,有陈纳德飞虎队,中间是新四军八路军,最爱的是最前面这个挎只枪后又背三支三八大盖的小战士,那脸上的胜利者笑容,自豪又可爱!

秉正义,斩天狼!这是在高邮战役中,战士们将传单用弓箭和迫击炮射进城里,传单上写道:“天寒地冻破衣裳,你为谁人守城墙。赶快走下城头来,弃暗投明获解放……”

高邮战役的胜利是我党抗战史上的经典战役,高邮成为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也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县城之一。绝大多数党史研究专家将高邮战役看作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

参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可是盘踞在高邮城里的日军却封锁消息,加之国民党的阻扰,这批鬼子仍坚持顽抗拒不投降。

1945年12月15日,在国民党军已抵扬州及江都一线,企图集结重兵在日伪军掩护下迅速进占高邮的危急形势下,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将军,亲自起草了一封千字以上的电报,详陈情况、明析利弊,建议改变中央下达的津浦方向作战方案,立即实施高邮-邵伯战役,挫败国民党军进攻我解放区的图谋,把华中和山东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

这是华中军区同意粟裕提出的高邮战役建议并给中央的报告,得到中央的批准。

1945年12月19日,在粟裕司令员的精心部署和亲自指挥下,华中野战军发起了高邮战役。仅用一周时间,就先收邵伯、遂克高邮,共歼日军1100余名伪军5000余名,迫日军岩琦大佐向我军投降。此役俘歼日军之众,缴获枪弹军械物资之多,不仅在华中战场上是空前的,在全国抗日战场上也是少有的。高邮战役,也是实现我军战略战术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后来解放战争中彪炳史册的苏中“七战七捷”奠定了基础。

那是在25日,雨夜突袭,智夺高邮。粟裕司令员下达总攻命令,调军区炮兵团在北、东、南三面形成火力攻势,八纵三个团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三个方向,向高邮城发起猛攻,很快登上了城墙,猛烈火力压向敌人。

战斗持续到次日下午4时,日军司令部已在我军包围之中。眼看大势已去,日伪军不得不放弃抵抗,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缴械投降。

这是日军指挥官从城堡上下来投降的真实照片。

1945年12月26日,投降仪式在日军“洪部”礼堂举行。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高邮战役纪念馆,也就放在了当年受降的这个礼堂。

日军投降,其指挥官只是个大佐,于是我方派出八纵政治部主任韩念龙率书记官、翻译,代表新四军举行受降仪式。

谁都不知道,当时粟裕司令员正站在新四军战士队伍中观看了受降的全过程,然后微笑着悄然离开。看到队伍中的他了吗?

两天后,粟裕司令员接见了投降的日军指挥官。当岩琦大佐知道这就是他“久仰英名”的粟裕将军,不禁惶恐至极,高高举起已经允许他带回国的祖传“紫云”宝刀,恭恭敬敬地献给了粟司令。

这场战役,我的父母没有参加,可是我的二舅却亲身参加了。当时,八纵是主攻,二舅当时是华中军区特务团的测绘员,他们的任务是在高邮南边的车逻打阻击。

后来,二舅曾多次回忆那次战役中,他在前面跑,被敌机追着打的情景。

那年,他刚18岁。

在《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还听到讲述了高邮战役中的这么一个细节——

高邮有一座净土寺塔,俗称东塔,是始建于明神宗万历34年的古塔。在新四军攻打高邮城时,虽然城高墙坚,且日寇将此塔作为碉楼,十分难攻,可粟裕司令员仍然命令部队保护文物,对此塔不许用炮轰。于是指战员们宁可牺牲生命,用烟熏火燎的办法,终于将其拿下。

寻访父母新四军革命历程之旅,我们姐弟兄妹一行在高邮只是路过。虽然时间很紧,我们仍坚持向当地人打听,寻找到这座古塔。

站在古塔前,又想到在纪念馆听讲解员所说——

在这场战役中,为帮助新四军消灭敌寇,高邮城里的老百姓都主动将相邻的自家房屋院墙拆开打通了,让战士们攻入城后,可以在老乡们家中隐蔽快速穿行击敌。

心中很是激荡......这就是咱们的军队和人民!

今天是周末,看着战火中保存下的这座古塔,看着塔下广场上唱歌闲坐的老人、欢乐玩耍的孩子,不由得不感慨万千......

古稀之年的我们,追访父母新四军革命历程之旅的第一天,就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收获。

来值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说。


(未完待续;作者系新四军老战士后代)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淡 2024-5-29 19:37
参考文摘
chengyu:一位革命老人就刚刚开过的十七大同我谈了近两个钟头的话    2007-11-10
且看他们的“包装术”、“变戏法”:
二、用大而空的词汇作箩筐,把修正主义的破烂货往里装
  为了高举“中国特色”这面旗帜,报告花了很大篇幅,给以论证。什么“快速发展”啦,什么“与时俱进”啦,什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啦,这么多的空洞词汇并列起来,堆积起来,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说什么“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何谓“体系”?《辞海》讲:“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请看看这三样东西有何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邓理论、三代表是大家批透了的破烂货,根本无体系可言;所谓“科学发展观”,不过是针对资本初期积累疯狂掠夺、不计成本、盲目发展造成的巨大浪费而提出的一个纠偏方针罢了,有何科学可言,有何战略可论。说白了,就是把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搬到中国来,“摸着石头过河”,建设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他们自以为离成功不远了,就把他们各自“创立”的山药蛋、红薯块、萝卜头糖葫芦式的串起来,名曰“理论体系”,既给自己壮壮胆,又可以蒙一蒙老百姓。他们幻想成功,又惧怕失败;想望着成功的曙光,看见的确是失败的一个个陷阱。他们就是在这种诚惶诚恐的心态里开着中国这班车。
引用 东鹤人 2024-5-29 16:48
老百姓打官司,本来不应用钱的,国家的公检法是无偿为国民服务的。但实际上,这是假的。因为打官司要请律师,然而律师没有无偿为当事人服务的。百姓打官司如果不请律师,法官是可以随意欺辱当事人不懂法律的。岂但如此,法院可以面对着铁一样的证据和法律条款规定而公然违背而进行强制执行的。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法西斯司法、执法。这不是造谣,而是现实。湖南益阳的司法事件,乌鲁木齐天山区法院的司法事件,就是这样做的。国家整治司法腐败,帮助百姓平反冤假错案,其实也是假的。新疆乌鲁木齐一位退休老教师,年近八十,一身重病,案中一点过错都没有,被人恩将仇报地赶出家门,官司却一路败诉。又有了那么多的新证据后要求再审,新疆的高法检察院却将其死死地挡在门外不予受理。现在被法院赶到了大街上。告状申诉的材料一片片的挂在网上了,还是没有人理睬。国家在哪里?共产党在哪里?难道司法队伍中没有一个人了吗? ...
引用 云淡 2024-5-26 17:57
参考文摘(依照《反分裂国家法》制裁台当局赖清德集团)
彭光谦少将:赖清德集团已经踩踏《反分裂国家法》的高压线    2024-05-27    来源:华语智库
        执行《反分裂国家法》,对赖清德台独分裂集团,果断予以反击与惩戒,是完全必要的,适时的。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捉拿台独首恶分子绳之以法,捣毁台独势力麇集的巢穴,解散、改编台独武装,重用反独促统的正义力量等等。——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24-05-26/88205.html
~~~~~~~~~~~~~~~~~~~~~~~~~~~~~~~~~~~~~~~~~~~~~~~~~~~~~~~~~~~~~~~~~~
风留痕:启动《反分裂国家法》,下一步对赖清德采取“断然措施”    来源:昆仑策网    2024-05-25
        赖清德这个所谓的“务实台独工作者”发表“台独”言论,显然已经触犯了《反分裂国家法》。(要)有针对性地对赖等“台独”分子发出“罪犯通缉令”。
—— http://www.kunlunce.com/klzt/ximahui/2024-05-25/178043.html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