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日军给人的印象是打死不投降,甚至宁愿自杀也不投降,主要是因为日军士兵都受了军国主义教育,也就是他们所谓的武士精神。 因此在抗日各大战场上,尤其是初期时,要想活捉日本士兵都是非常难的,因为日军士兵会毫无底线的反抗,趁中国士兵不注意,可能就拉响了手雷。 有人可能会觉得,抓日本俘虏不值得,其实这里有很多好处,中国军队可以从日军俘虏身上获得情报,比如日军拼刺刀的技术水平,以及单兵作战特点等等,都是十分有用的情报。 当然,最为有用的就是反战宣传,说白了就是策反日本士兵,让他帮助中国去打日本人,最为有名的就是“日本八路”,就是由3个日本战俘组建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后来又有日本士兵觉醒联盟,不过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叫伊田助男日本士兵,他是日本关东军鳖刚村一旅团的士兵,早在1933年时,他就认识到了日本侵略中国是错误的。 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东北,1933年3月30日,在吉林汪清县大梨树沟这一带,周保中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和日军鳖刚村一旅团发生了激战。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士兵叫伊田助男,是日本的共产党员,清明节时当地人把伊田助男和游击队牺牲的人埋在了一起,并把当地的小学改名为“伊田小学”,以纪念伊田助男。 伊田助男给中国士兵送弹药事件影响非常巨大,日本关东军总部把鳖刚村一少将撤职,其旅团也被撤销编制。如今在汪清县的烈士陵园中,可以看见为伊田助男立的纪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