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还有人泛泛地说,毛泽东时代是“物质极度贫乏年代”。这其实是不实事求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极个别人——是别有用心。当然,这不是说,那个时代、年代多么富裕。说其富裕,也不符合事实。那年代,尤其是刚建国,确实是有点穷。 ——但是,穷,有穷的原因。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共产党人“接手”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 举世共认,有一个极简单的事实,可以让今人和将来的后人明了一切:1949年前的旧中国,太落后,从日常极简单的生活用品,到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品,包括军用装备,几乎尽为国外生产的“洋货”。当今,七十五岁以上的人,会大抵记得解放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生活、生产和军事用品的称谓,大都是以“洋”字定义的。什么“洋火”、“洋铲”、“洋油”、“洋灯”、“洋布”,什么“洋钉”、“洋机”、“洋车”、“洋船”、“洋枪”、“洋炮”……洋喇叭!洋!洋!洋!所见多洋。建国后,尽管我们自己很快就普及性地生产这些物品,但人们仍习惯地称“洋”……可见中国解放前的“一穷二白”,决不是一种夸张。当然,这也决不是说,中国的解放前,一寸布、一颗钉、一盒火柴……一条船、一支枪、一门炮……都不能生产,只是,物品技术含量特低且极粗陋,生产量极小极小。再就是,农业生产,个体劳作,抗灾能力弱,完全靠天收,产量特低……百姓的日子极苦。建国后,不久就是互助组,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人多力量大,各方面都开始改善,但仍不能过富裕日子(原因,我们共产党在谋作千秋大事业。见下文)。 不过,那时,老百姓口中有一句良心话:虽还穷,有时有点苦,但比旧社会,还是强得好多好多。听到吧!比较穷富,是要同之前比的!否则,不是心歪,就是目偏。 ——重要的是,——心不歪目不偏的人都理解,那个“物质贫乏”年代,不但不“寅吃卯粮”,而且“为后人积累、造福”,引领人们走向伟大,向着长远。老一辈人自甘自乐于“贫乏”——为社会主义铺家底,尤其展现出那个年代、时代的社会主义伟大;也在引领“人”走向伟大,雷锋、王杰、欧阳海、陈永贵、王进喜……真正的英雄辈出(这同改开后,弄虚作假、贪腐媚资,成强烈反照)。 事实是,那年代人,创社会主义大业,尤其是老一代的共产党人,践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崇公克己的价值观,自觉地作“前人栽树、后人纳凉”的奉献,艰苦卓绝的苦斗,为后人积累、奠基。有资料显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者和建设者们,在上世纪50~60年代通常用25‰~40‰的积累率搞建设,——可见前人为我们今天的人,牺牲是多么巨大,在取得了许多前无古人的铺基垫底式的伟大成就时,而自已却过着勒紧裤带的“苦行”般的生活。 毛主席去世后,公知、资精们为了颠覆社会主义,故作“讨回前几十年损失”(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语言定势:把毛时代肯定为:“几十年损失”)的叫嚷,甚至有人作“毛泽东只能搞穷,毛泽东社会主义也就是要搞穷”的指责!今天不少人已大悟恍然:把过去的积累指责为搞穷,分明就是心怀魔胎!如果其中有不太坏的人——那定是被狗吃了良心! 年长一点的人们,不会忘记,四十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曾有过一大阵的舆情“强台风”,关于经济问题的典型话语是,中国经济到了“崩溃边缘”“中国社会主义是乌托邦”!且舆锋直指毛主席。当时,就有人反感,作“顺口溜”反驳:“阵阵鼓噪西方好,惟有华夏运偏孬。兀然又展救国旗,思来想去觉蹊跷”(引自《溜韵拾百》)。 ——更值得一说的是,那个“物质贫乏”年代,实际创造着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材料,曾在以前一些文章中发表过。看过者,不用看了,别耽搁时间。 历史成就: 1952年后,中国解放前的那些“洋”产品,都很快脱“洋”为中(客观上,建国后,国内外的反动派,对我实行全面封锁),并基本满足城乡的生活生产需要。普及程度——即到任何农村供销社都能见到,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事,然而,在数亿人口的中国,在特别落后的基地上,能达到这些,非生产能力的巨大提高不可及也。 在经济发展稍高层面上,农业上完成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人民无报酬地修建数万座水库,几十万公里河渠,变水患为水利,使农民千百年的理想变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由过去肩挑手推、人拉犁子状况发展到拖拉机田间跑、柴油机和电动机村村有,土地良田化,大部分农田用水浇、施化肥的新阶段。以钢铁生产、石油基地,系统的纺织,印染工业,机械机床制造工业(比如车、刨、钻床、万吨水压机),品种繁多的化学工业(比如水泥、酸、硷、炼油、化纤、化肥、农药……)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也迅速建立起来;我们生产出了自己的自行车、汽车(卡车、客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幸福牌双轮、三轮)、火车(蒸汽、柴油、电动机车)、轮船、飞机、电唱机、收音机、电视机。勘探并成功地开采出了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等一系列油田,还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医药工业。统计表明,毛泽东时代,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是十几倍或数十倍的增长。这种奇迹在中国千百年历史上绝无仅有! 在更高层面上,电子计算机、万吨水压机、双水内冷发电机、万吨轮、喷气式飞机的制造;大炮、坦克、军舰……国产化;导弹、原子弹、氢弹、运载火箭、卫星……顺利发射,胰岛素、转移核糖核酸成功合成……如此等等,均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至毛主席逝世时,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中国已由一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让世界刮目相看、让敌人胆寒的军事强国,成了一个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的朝气蓬勃、扬眉吐气的伟大社会主义大国。中国人有理由自豪: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肯定阶段”——在那个高歌猛进的时代里,中国的发展让社会主义光芒四射、通亮世界,影响了一大批国家的人民也产生了社会主义向往。今天南美洲的社会主义“骚动”,美国也时有社会主义的呐喊,欧洲更是多见社会主义因素的长入,古巴、朝鲜如今仍在顽强坚持社会主义,这一切,都与当年毛主席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值得人们夸耀和无比怀念是那个时代(基本)没有假文凭、假学历、假干部、假警察、假军人、假外商、假成果、假广告,没有伪劣商品,没有黄赌毒,没有拐卖妇女儿童。毛泽东时代公务人员普遍较廉洁奉公,视贪污、盗窃、铺张浪费是最大的犯罪。毛泽东时代占压倒性优势的浩然正气盈贯全国,老百姓扬眉吐气,邪恶奸诈之流惶惶如丧家之犬。那时秩序优良,极少贪、赌和杀掳掠绑,被他杀自杀枪决的不到1万人。 一、几组重要的经济成就数字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超额完成了第3个五年计划,第4个五年计划1975年也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1974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1964年增长51%。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60%,但粮食增产1.4倍,棉花增产4。7倍。在我们当时这样一个近8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业总产值1974年预计比1964年增长1.9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1.2倍,原煤增长91%,石油增长6.5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3.3倍,拖拉机增长5.2倍,棉纱增长85%,化学纤维增长3.3倍。 毛时代的二十年,中国的人口增加了一倍,这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增加最快的一个时期。土地还是那些土地,人口增加了一倍(成改开后的人口红利),而且还面对着国际封锁,没有化肥、农药和良种,靠着原始农业,想一步登天地富裕,这几乎就是妄想。 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引进了13条化肥生产线,从1979年陆续正式建成投产,结果,粮食生产上来了,有资精说这是包产到户优越性的体现,是改革开放的功劳。其实不然。没有毛泽东时代修建8万多座大中小水库(止于1979年),9万多项水利设施,——直到现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那些星罗棋布的水利工程;没有毛时代全国性农药、粮种改良的成功,粮食大幅度增长是不可能的。如今,毛泽东时代这些水利工程在大多年久失修,水患频生,粮食产量也开始徘徊,我国开始大规模进口粮食(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人均进口粮已近二百斤),食用——甚至有安全风险的转基因粮食。 毛时代两弹一星,重返联合国,奠定中美建交基础,引进156个苏联援助项目,造出了汽车、坦克、飞机、大炮,火箭。而到了改革开放,一些资改人士就变成: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工农业总产值。 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77.5%,年均增长21.1%,比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历史最高水平增长2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一直以高速增长着,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8%,年均增长率为10.9%。也毋须隐瞒,在“三年困难”时期,经济发展确受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减3%。而随着困难时期过去,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7%。 在“文革”期间的1967、1968两年,我国经济分别比上年下降9.6%和4.2%。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从“文革”十年的总体看,经济仍是显著增长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年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年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年均增长率为4.9%。十年期间,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还多,即从1965年的1402亿元增长到1976年的3207亿元,约增长1.3倍。应该说这样的增幅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相比并不算小。 如从全时期的首尾作比较,则更能说明问题。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中国工农业总产值1950年是574.8亿元,而到1980年就达6619.0亿元,30年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8.5%。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1.2亿元增至4992.0亿元,增长25倍多,年均增长11.5%;农业总产值由383.6亿元增至1627.0亿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4.9%。农业这样的增长速度,即使同改革开放之后的年代相比,也毫不逊色!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绝大多数都超过了建国前的记录。(数据引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1983年出版第59—60页)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即改革开放后有人胡说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时期,而实际状况则是: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从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看,更是大幅度增长,如:钢增长23.5%,原煤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农用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棉布增长20.9%,粮食增长33.8%,油料增长61.6%(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 ——1950年至1980年各种产品的增长量。 这里得首先说明,改革开放的实际展开,各项经济改革政策的颁布及其贯彻,实际上是在1979年、1980年之后才逐步开始的。因此,这里的资科引用1949年到1980年,当无大的出入,也是合理的。 石油由20万吨增至10595万吨,煤炭由4292万吨增至6.2亿吨,钢铁由97.8万吨增至3802万吨,发电量由45.5亿度增至3006亿度,水泥由141万吨增至7986万吨,化肥由7万吨增至1232万吨,机床由0.16万台增至13.4万台,棉纱由32.7万吨增至293万吨,棉布由25.2亿米增至134.7亿米,自行车由2.1万,铁路机车由0增至512台,化纤由0增至45万吨,电视机由0增至249.2万部,缝纫机由0增至768万架,手表由0增至2216万只(数据引自1981年《半月谈》编辑部编印的《时事资料手册》第84—86页《我国三十年经济成就一览表》)。 农业上主要产品的产量,从1950年到1980年的增长也是大幅度的: 粮食由2494亿斤增至6364.4亿斤,棉花由44.45万吨增至270.7万吨,油料由297.2万吨增至769.1万吨,糖由24.2万吨增至257万吨,茶叶由4.1万吨增至30.4万吨,生猪由5775万头增至30543.1万头,大牲畜由6002万头增至9524.6万头,水产品由44.8万吨增至449.7万吨(数据引自1981年《半月谈》编辑部编印的《时事资料手册》第84—86页《我国三十年经济成就一览表》)。其中,粮食等产品的年均增长还大大高于改革以来几十年的年均增率。 到70年代末,我国的钢铁、石油、煤炭、粮食、棉花、棉纱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就进人世界前列。工业门类齐全程度、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在发展中国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并在部分领域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排名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六经济大国(不包括前苏联)。 ——中国与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的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对比。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51—1980年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的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各自是: 中国,工农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2.5%、4.0%(以下各国,均同此列);美国4.0%、1.6%;苏联8.6%、3.1%;日本11.5%、1.7%;德意志联邦5.8%、1.9%;英国2.3%、2.3%;法国5.0%、2.5%;印度5.9%、2.6%。 以上数据显示,公有制、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工农业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最快的。由此可见,毛泽东逝世后,主流经济学家所谓“毛泽东时代经济发展缓慢”以及“社会主义没有解决经济问题”的结论,是十分荒唐的!更需要指出,——以供后人作“笑话资料”:中国的右派在历史上,一会儿埋怨“社会主义建设走快了”、“操之过急”,而在毛主席逝世之后,他们却又转而批判毛时代“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停滞不前”;一会儿批判毛泽东只想搞阶级斗争,不搞经济(为了说明这一点,就连毛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这样重要的口号和任务目标,都被篡改成是某某人提出来的,更不要说其他的了。其实,“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这个口号恰恰是毛主席提出来的),还未转身,就又反过来说毛泽东“经济上好大喜功,一点不懂经济”。如此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其目的是什么?而今,对改革开放后逐步同西方接轨的经济模式,以及经济越来越明显展现的不可持续性,时不时遭人要挟、搅扰,不得安宁,就连抗新冠疫情都不能象朝鲜那样独善其身,(可以想知,这些问题还不是终结,后边的妖蛾子肯定很多)是很值得人们作“特别”深思的! 国家统计局和民政局1996年出版的《中国灾情报告》中明确记载,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并非都是饿死。有饿死的,通常是混进干部队伍的阶级敌人报复、破坏所致)103.7万,这是唯一合法有效数据,其他任何人的数据都是非法(各领风骚三五天2013-01-0319:27:41)124字(20/1)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说:“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六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转引自人民网强国论坛文章《辉煌的三十年》)。 二、模拟今天的GDP的核算方法去计算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 应当说,毛主席经济学中的产品经济其实是不应放在现今的GDP坐标中比较的。那个时代的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产品经济,或者说是实物经济。本质上说,它是真正的民本经济,与今天的GD的复环P式计算不可同日而语。有人著文指出,毛主席时代28年时间,仅就水利工程而言,“……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m3以下);总库容4千多亿m3。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m3,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有学者计算后指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中国所有GDP总和。令人惊惑的是,如此巨大的水利建设投入还只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朱继东《毛主席时代水利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意味着什么》2019年9月19日民族复兴网) 在公有制、共同富裕的原则、政策前提下,生产目的直接是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当时一个明确的方针就是“发展经济,保证供应”。干部群众根本不知道GDP为何物,也没有多少人存有什么“挣钱发财”的观念,这与改革后的发展类型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从产品经济的角度上说,当今的GDP的核算方法,一是货币比值今昔差别奇大(有人概约地计算过——难于严格精确计算,毛泽东时代的一元钱,当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到五十元),二是存在大量重复。而有些经济学家却以GDP的核算体系和指标,去否定过去的成就,得出“毛泽东时代经济发展缓慢”的结论,这实在是幼稚可笑和昧良心的! 其实,即使以GDP的核算方法和指标来推算我国历史上的经济增长速度,那时也是很高的。根据张风波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一书推算的结果,我国的GDP1952年为680.9亿元,到1978年增加为3488.6亿元,26年间增长了4.12倍(数据引用:《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不可高估》,2005年8月11日)。年均增长率是6.5%。尤其是这种增长是一种低消耗、低成本、没有泡沫和“豆腐渣工程”的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远远超出了战后世界GDP的年均增长的速度。若以社会总产值计算,1949年至1978年,由557亿元增到6846亿元,29年间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达9%,这就更快。 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GDP世界年均增长速度在50一60年代为4.8%,70年代为3.4%,80年代为2.9%。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增长率60年代为4.9%,70年代为3.2%,80年代为2.6%。都比毛泽东时代的近30年的增长速度低得多。而且我国在那30年还包括了“三年困难时期”生产一度下降的情况。如果只看正常年景其增长速度就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1966~1978年的“文革”时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还达6.62%,仍比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发展速度高出许多。 知否!那个“物质贫乏”年代,有着惊世的辉煌,曾引领人们走向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