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历史研究 查看内容

红马大叔:说杨继绳赖以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的“依据” (上) ... ...

2015-4-20 21:25| 发布者: 乔峰| 查看: 17729| 评论: 0|原作者: 红马大叔|来自: 网站投稿

摘要: 说说杨继绳赖以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的“依据” (上)  ——节录自:谁来解释“1982年人口统计数据”中的“怪异数据”?(下)    “反毛精英”杨继绳在《墓碑》“第四章:安徽不安”中,为我们展示出《 ...

说说杨继绳赖以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的“依据” (上)
  ——节录自:谁来解释“1982年人口统计数据中的怪异数据(下)
  
  “反毛精英”
杨继绳在《墓碑》第四章:安徽不安”中,为我们展示出《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安徽人口统计资料: 
  
年份 ‖年末人口 ‖ 平均人口  出生率 ‖ 死亡率

1955 ‖ 3201 万‖ --------- 27.7 ‖ 11.8

1956 ‖ 3243 万‖----------- 33.2 ‖ 14.3

1957 ‖ 3337 万‖----------- 29.7 ‖  9.1

1958 ‖ 3394 万‖ 3366   23.8 ‖ 12.3

1959 ‖ 3426 万‖ 3410   19.9 ‖ 16.7

1960 ‖ 3043 万‖ 3235   11.4 ‖ 68.6

1961 ‖ 2988 万‖ 3016   12.3 ‖  8.1

1962 ‖ 3234 万‖ 3111   53.3 ‖  8.2

1963 ‖ 3232 万‖----------- 50.7 ‖  7.9

1964 ‖ 3181 万‖----------- 39.9 ‖  8.6
  
  
杨继绳依据《安徽统计年鉴》的上述“统计数据”,就“计算”出安徽省在“1958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24.67人!”
  
  “反毛精英”
杨继绳展示出的“精英公式”和“精英计算过程”如下:
  
  1,为安徽省
独创一个“正常死亡率9.55‰”
  
  
正常死亡率={(11.8+14.3+9.1/3+(7.9+7.2+7.1)/3/29.55
  
  2,再用独创的“
正常死亡率9.55”去“推算”安徽省在1958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1958年:3366×(12.39.559.26(万人);
  1959年:3410×(16.79.5524.38(万人);
  1960年:3235×(68.69.55191.03 (万人);
  (杨继绳)据此认定:
 “1961年实际死亡率低于正常死亡率。可以说没有饿死人。”
  

  紧接着,杨继绳就据此轻而易举地“推算”出:安徽省在“19581960年”的“正常死亡死亡人口数为224.67人!”——(9.26万+24.38万+191.03万)
  
  
在《墓碑》的二十三章中,杨继绳又依据《中国人口.安徽分册》里的“数据”,运用独创的“精英计算公式”,再次“推算”出安徽省在“19581960年”的“正常死亡死亡人口数为226.28人!”——自以为是地胡说:“《中国人口.安徽分册》一书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和《安徽统计年鉴》数据一样,但历年总人口数略高于《安徽统计年鉴》,所以用《中国人口.安徽分册》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略高于用《安徽统计年鉴》计算的结果。由于这两本书的数据都是官方公布的,缩小了饥荒严重程度。”
  
  
在《墓碑》中,“反毛精英”杨继绳把《中国人口.安徽分册》一书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和《安徽统计年鉴》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明显差异,别有用心地解说成“数据一样——无疑是自欺欺人的玩弄“精英技巧”;无疑是为达目的而不顾事实!
  
  红马大叔认为:杨继绳提供的上述“数据”
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梳理”,人们很难从上述“数据”中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谬误。现在,红马大叔就借用中国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计算公式与方法”,对杨继绳提供1989年出版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精英数据”中“残缺”进行必要的“补残”与“完善”,然后再展示这些“数据”中的“异常”与“怪异”——
  
  首先,
就需要对杨继绳展示的“4-5 安徽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必要的完善与梳理:
  
  1:红马大叔对
杨继绳展示的“数据”的梳理与完善  
  
年份‖ 总人口︱平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数‖死亡率︱死亡人数‖自然增长人数
1955
3201 万︱------------
1956
3243 万︱ 3222 33.2 ‰106.97万‖14.3 ‰ 46.07万‖+ 60.90
1957
3337 万︱ 3290 29.7 ‰ 97.71万‖  9.1 ‰ 29.94万‖+ 67.77
1958
3394 万︱ 3366 23.8 ‰ 80.11万‖12.3 ‰ 41.40万‖+ 38.71
  
1959
3426 万︱ 3410 19.9 ‰ 67.86万‖16.7 ‰ 56.95万‖+ 10.91
1960
3043 万︱ 3235 11.4 ‰ 36.88万‖68.6 ‰221.92万‖185.04
19612988 万︱ 3016 12.3 ‰ 37.10万‖  8.1 ‰ 24.43万‖+ 12.67
  
1962
3234 万︱ 3111 53.3 ‰165.82万‖  8.2 ‰ 25.51万‖+140.31
1963
3232 万︱ 3233 50.7 ‰163.91万‖  7.9 ‰ 25.54万‖+138.37
1964
3181 万︱ 3207 39.9 ‰127.96万‖  8.6 ‰ 27.58万‖+100.38
  
  红马大叔认为:只要具有中国小学就毕业生的“数学计算智力”,就可以对杨继绳所展示的“
安徽人口统计资料”,进行这样的“解析”: 
  
  
2杨继绳所引用的“4-5”中,展示出这样的“当年人口增减数”
  
年份‖ 年初人口数‖ 年末人口数当年人口增减数

1955 3201 万人

1956 3201 万人 3243 万人增加: 42 万人

1957 3243 万人 3337 万人增加: 94 万人

1958 3337 万人 3394 万人增加: 57 万人

1959 3394 万人 3426 万人增加: 32 万人

1960 3426 万人 3043 万人‖减少:383 万人

1961 3043 万人 2988 万人‖减少: 55 万人

1962 2988 万人 3234 万人增加:246 万人

1963 3234 万人 3232 万人‖减少:  2 万人

1964 3232 万人 3181 万人‖减少: 51 万人

  
  
34-5”中所展示出当年“人口增减数”当年“自然增长数”
  

年份‖ 年末人口数对比年初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1955 3201 万人

1956 3243 万人增加: 42 万人≠增: 60.8958 106.9704 万- 46.0746 万)

1957 3337 万人增加: 94 万人≠增: 67.7740 ( 97.7130  29.9390 

1958 3394 万人增加: 57 万人≠增: 38.7090 ( 80.1108  41.4018 

1959 3426 万人增加: 32 万人≠增: 10.9120 ( 67.8590  56.9470 

1960 3043 万人‖减少:383 万人减:185.0420 ( 36.8790 221.9210 

1961 2988 万人‖减少: 55 万人≠增: 12.6672 ( 37.0968  24.4296 

1962 3234 万人增加:246 万人≠增:140.3061 (165.8163  25.5102 

1963 3232 万人‖减少:  2 万人≠增:138.3724 (163.9131  25.5407 

1964 3181 万人‖减少: 51 万人≠增:100.3791 (127.9593  27.5802 

  
  
4,在4-5中,当年人口增减数与自然增长数的“对比
  

年份‖ 年末人口数对比年初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前数对比后数的差数

1955 3201 万人

1956 3243 万人增加: 42 万人增: 60.90万人=前数少: 18.90万人

1957 3337 万人增加: 94 万人增: 67.77万人=前数多: 26.23万人

1958 3394 万人增加: 57 万人增: 38.71万人=前数多: 18.29万人

1959 3426 万人增加: 32 万人增: 10.91万人=前数多: 21.09万人

1960 3043 万人‖减少:383 万人减:185.04万人=前数多:197.96万人

1961 2988 万人‖减少: 55 万人增: 12.67万人=前数少: 67.67万人

1962 3234 万人增加:246 万人增:140.31万人=前数多:105.69万人

1963 3232 万人‖减少:  2 万人增:138.37万人=前数少:140.37万人

1964 3181 万人‖减少: 51 万人增:100.38万人=前数少:151.38万人

  
  红马大叔认为:凡是具有小学就毕业生的“数学计算智力”的中国人,都会在“
4 中的“前数对比后数的差数”栏里看到《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不容置疑地存在着“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的“明显差异”;存在着中外“自称精英”和“互称精英”们所不愿意正视这些极为怪异的“对比差”;存在着中外“自称精英”和“互称精英”们更不敢对“前数对比后数的差数”进行必要的合理解说!
  
  红马大叔认为:凡是具有小学就毕业生的“数学计算智力”的中国人,都会在“
4 中的“前数对比后数的差数”栏里看到《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存在着杨继绳、金辉们赖以把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的“精英数据”,本身就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巨大谬误!——
  
  1,在
“表4-5”中,安徽省1958年的年初人口为“3337万人”,当年出生80.11万人,死亡41.40,“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375.71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394万人”。 
  
  
——试问:安徽省在1958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当年的“年初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安徽省在1958年的“年末人口数,为什么会增多18.29万人?这18.29万安徽人,是少报了安徽省在1958年的出生人口数?还是多报了安徽省在1958年的死亡人口数?这“18.29万安徽人”究竟是从何而来?
  
  2,在
“表4-5”中,安徽省1959年的年初人口为“3394万人”,当年出生67.86万人,死亡56.95,“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404.91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426万人”。
  
  
——试问:《安徽统计年鉴》中的“21.09”万人从何而来?是少报了当年的“死亡人口数”?还是为支撑是否存在着为支撑“胡与赵”在1983年公布的“1960年的‘年末人口数’比1959年的‘年末人口’整整少1000万人”的“政治需要”而“人为的多报了1959年的‘年末人口’21.09万人”?
  
  3,在
“表4-5”中,安徽省1960年的年初人口为“3426万人”,当年出生36.88人,死亡221.92,“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240.96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043万人”。
  
  
—— 试问:安徽省1960年的197.96万安徽人,在“年末时”究竟到何处去了?是否存在着为支撑1983年“胡与赵”公布的“1960年的‘年末人口数’比1959年的‘年末人口’整整少1000万人”的“政治需要”而把“197.96万安徽人”人为地从“年末人口数”中“消除”? 
  
  ——试问:
《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所展示出的安徽省1960年有“221.92万安徽人死亡”,究竟有没有把安徽青年在1960年参军的人数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考上省外大学、中专、职工培训学校与技工学校……的安徽青年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出省”去参加各个油田大会战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在“省外”参加铁路、公路修建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在“省外”去参加大型水库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出省”去新疆、东北地区和江西……等地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度灾”与“盲流”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事实上,1989年出版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安徽省“有人”为支撑“胡与赵”1983年公布的1960年有“1696.4万中国人‘死亡’”的“政治需要”的具体事例金辉们赖以把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安徽统计年鉴》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不容置疑具体表现!
  
  4,在
“表4-5”中,安徽省1961年的年初人口为“3043万人”,当年出生37.10万人,死亡24.43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055.67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2988万人”。
  
  
——试问:其中的67.67万安徽人究竟到何处去了?是“人为的数据调整”?还是“故意的数字改写”?这67,67安徽人为什么会“失踪”?“编写者”为什么不进行必要的合理解释?杨继绳、金辉们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
  
  5,在
“表4-5”中安徽省1962的年初人口为“2988万人”,当年出生165.82万人,死亡25.51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128.31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234万人”。
  
  
——试问:1962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会增多“105.89万安徽人”?这“105.89万安徽人”究竟从何而来?是瞒报了当年从省外重返安徽的复员转业军人、国家清退企事业员工和农村人口,还是瞒报了当年重反故土的“逃荒与盲流”的安徽农民?
  
  ——试问,
1962年,果真有“165.82万安徽人”出生吗?一个最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于安徽省1962年要生出“165.82安徽人”,就需要安徽一百多万妇女必须在19613月以后怀孕!事实上,安徽省在19613月仍然处于“粮食比较匮乏的状态”;《安徽统计年鉴》“人口统计数据”的“编写者”们竟然为支撑1983年“胡与赵”公布的“1960年的‘年末人口数’比1959年的‘年末人口’整整少1000万人”的“政治需要”,而编造出安徽省一百多万育龄妇女必须在19613月后在“粮食不仅匮乏”的社会环境中不顾一切地怀孕,否则就不能做到在1962年生出“165.82安徽人”。 
  
  ——即使安徽省的
一百多万育龄妇女能够1962年生出“165.82安徽人”,《安徽统计年鉴》“人口统计数据”的“编写者”们仍然不能合理地解说:安徽省为什么会在1962年净增加246万人?在“表4-5”中1962年难免还有25.51万安徽人死亡使有165.82安徽人出生,净增加人口也只能是140.31万人;可是,《安徽统计年鉴》的“人口统计数据”的确写出了安徽省在1962年的“年末人口数”比“年初人口数”多246万人!杨继绳、金辉们同样不敢合理解说这样的“怪异数据”,同样不敢正视这样的“怪异数据”;因为,杨继绳、金辉们要依据这样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就只能具有如此拙劣的“数学智力”,就只能无视被他们“饿死的安徽人”,陆陆续续在1962年不可阻止地先后“复活”!
  
  6,在
“表4-5”中,安徽省1963年的年初人口为“3234万人”,当年出生163.91万人,死亡25.54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372.37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232万人”。 
  
  
—— 试问:在1963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会有“140.37万安徽人”被人为的“失踪”?这“140.37万安徽人”究竟到何处去了?杨继绳和金辉们据以“饿死” 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的《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竟然会出现1963年的“年末人口数”反而比“年初人口数”减少了“2万人”;如此“怪异”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竟然被金辉们赖以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的“依据”,这难道不能发人深省么?这难道不值得人们追究么?
  
  7
“表4-5”中,安徽省1964年的年初人口为“3232 万人”,当年出生127.9593万安徽人,死亡27.58万安徽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332.38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的“表4-5”中,1964年的“年末人口数”却是“3181 万人”。
  
  
—— 试问:1964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会有“151.38万安徽人”再次“失踪”? 既然安徽省1964年的死亡人口只有27.58万人,既然安徽省的妇女又生出了127.96万个婴儿,自然增长人口数按理应该增大1964年的“年末人口数”;《安徽统计年鉴》的“表4-5”中,竟然“变”成“年末人口数”比“年初人口数”减少“51 万人”,这难道不算极为反常的“怪异数据”?“反毛精英”杨继绳和金辉们为了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竟然无视《安徽统计年鉴》中拙劣的“怪异数据”,是“数学智力”拙劣?还是这些“反毛精英”们的人品恶劣?就让人们去随意评说吧! 
  
  红马大叔为了让人们更容易看清“反毛精英”
杨继绳和金辉们据以“饿死”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的荒谬与怪异,不妨再展示一下“反毛精英”杨继绳和金辉们頼以“饿死” 226.28万安徽人的《中国人口》各省分册记载的人口状况的资料“表22-2”:
  
  
——(待续)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