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首页 文艺战线 查看内容

刘继明:文学的生命力

2024-4-24 23:09| 发布者: 南极| 查看: 410| 评论: 1|原作者: 刘继明|来自: 人境网

摘要:   ​  很高兴来南京参加这次座谈会。首先,我要向座谈会表示祝贺,并向操办和主持这次活动的余会长、刘会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第一次到南京是1995年,那时我刚到《长江文艺》做编辑,来南京组稿,记得在江苏 ...

图片

  ​

  很高兴来南京参加这次座谈会。首先,我要向座谈会表示祝贺,并向操办和主持这次活动的余会长、刘会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第一次到南京是1995年,那时我刚到《长江文艺》做编辑,来南京组稿,记得在江苏作协与叶兆言会面,当时江苏作协在湖南路办公,我这次来南京,下榻的酒店正巧也挨着湖南路;我第二次来南京是2000年,距今也有二十多年了,从火车站到酒店的路上,看到沿途市容市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心里真有一种满满的沧桑感。

  刚才在车上和刘会长聊天,我们一边感叹这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边感叹社会的道德文化呈现出整体滑坡乃至塌陷的状况。之所以出现这种强烈的反差,主要原因当然跟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的质变有关。但除此之外,文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这些年来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观念,跟前三十年流行的观念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例如以前讲地主资本家剥压工人农民,是靠剥削工人农民养活的,这原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翻身求解放,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法性来源。但现在这些被人奉为真理的价值理念被彻底颠覆了,剥削有罪变成了剥削有功,地主资本家靠工人农民养活也变成了工农靠地主资本家养活,人们不应该质疑和反抗,而是应该感谢这种“福报”。这种观念不仅越来越被大众接受,而且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现在的许多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剧,宣扬的大多是这样的观念,讲述的都是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跃升,成为人上人的故事,到处都是富丽堂皇的写字楼、会所、洋酒盛宴、富商大贾和帅哥靓女,与那些以民国为背景的谍战剧实行了无缝衔接。穷人从这些影视剧中完全消失了,或者即使出现,也是一种委琐不堪、面目可憎的样貌,与那些高大尚白富美的富人构成正反两极的对比。如孙红雷主演的电影《全民直播》以及前两年热映的《消失的她》,将一位富豪和一位富家女塑造成外形完美,内心高尚的形象,而反派角色都出身贫寒,奸诈凶残,从而得出“富养良善穷养奸”的结论。

  这决非只是审美趣味的改变,而是一种价值观的投射,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文艺创作中的典型反映。胡锡进、易中天等人提出“贫穷是万恶之源”,将这种价值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使穷成为了一种原罪。前不久看一篇公众号文章,作者破口大骂穷人是“穷鬼”“傻狗”,透露出一股浓厚的社会达尔文和法西斯主义气味。

  凡此种种,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真理性,即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主流的社会里,文艺和一切意识形态必然要为资产阶级服务,而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占主流的社会,文艺必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这是由文艺的阶级性决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主流文化精英们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曾大肆抨击前三十年的文艺创作把工农兵塑造成“高大全”,是假大空,概念化、模式化,严重损害了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标榜揭示超阶级和普遍人性的“纯文学”,一面却大力鼓吹和宣扬充满阶级偏见乃至歧视性的作品。

图片

  ​

  由此可以看出,文艺在改变社会的价值准则、道德状况以及世道人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贫苦农民搞土改,分田地,翻身得解放。美国人韩丁(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寒春的哥哥)写了一本记录华北土改的《翻身》,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一个词“翻心”,意思就是农民通过土改,不仅在经济上翻身做了主人,而且从精神也就是内心上改变了原来的旧观念旧习气,从里到外都变成了新的人。这就叫翻心。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文艺就是反映这种从翻身到翻心的历史进程。但八十年后的精英文艺,却将这个进程又颠倒回去了,当然,他们不叫颠倒,而用了一个从国外引进的后现代主义概念“解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到后来的所谓纯文学,都是这样干的。所以曹征路先生讲,他们是打着“纯文学”口号干政治的活儿。

  这几年,网上很多人批莫言,甚至起诉他,说他的作品污蔑八路军抹黑新中国,其实并不准确,不少网友只盯着《丯乳肥臀》不放,很少注意到他那部颠覆土改,并在文学界赢得极高评价的《生死疲劳》。具体说,莫言“抹黑”的只是前三十年,而对改开后中国,不仅没有或者很少“抹黑”,而且是不吝赞美的。这同样是文艺阶级性的体现。

  其实,论对土改的颠覆,《生死疲劳》远甚于前几年被批判下架的《软埋》。许多人盯着莫言骂,无非是他得过诺贝尔奖,名气大。却不知持莫言这种立场的作家在中国文坛占绝大多数,在八十代,这种写作代表了一种政治正确,不这样写连作品都发表不了,更别说获奖了。

  我曾经批评过莫言,但有时也为他鸣不平,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莫言毕竟只是一个作家,再著名,也不能让他一个人为整个时代和历史“埋单”吧!

  扯的有点远了,还是回到咱们这个座谈会来。

  我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不止一次参加过自己作品的研讨会,以前接触和听到的都是文学界专业读者的声音,近距离同这么多普通读者交流,只有在《黑与白》问世之后。迄今为止,写文章评论《黑与白》的大多也是普通读者。这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文学的生命力究竟由精英们书写的文学史决定,还是来源于由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组成的人民的不断阅读与评说呢?

  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当今世界,随着资本剥压的加剧,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比以前更加艰难、严酷。文艺的阶级性也进一步实现出来。作为一个作家,面对这种境况,是充当资产阶级的吹鼓手和装裱匠,还是用手中之笔,为深受剥压的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而呐喊,就不仅关系到作品的生命力,更关系到作家的良知等一系列严肃课题。我认为,《黑与白》正是我对这些课题作出的回答。

  谢谢大家。

  (本文系刘继明老师在《黑与白》江苏读者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握手

雷人

路过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云淡 2024-5-11 06:13
参考文摘(建党指导思想的混乱来自于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决议”)
魏巍: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初探 —— 纪念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诞辰111周年
2004年12月    来源:乌有之乡
八、在社会主义时期,究竟建设一个什么式样的共产党,是一个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我们党是一个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锋队组织。它只能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不能同时被称为人民的先锋队和民族的先锋队。它的阶级性是绝不允许模糊和改变的。只有保持它的阶级性,才能保持它的先进性和战斗性,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各点:
  l、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灵魂。这一条是最根本的。全体党员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武装起来,尤其要以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武装全党,使党始终保持革命活力。绝不能把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以及其他修正主义的建党思想引入党内,更不能听信全民国家、全民党的胡说。把执政党和革命党对立起来,认为执政党就可以不革命了,就可以告别革命了,就可以成为超阶级的统治者了,这是极其错误的。
~~~~~~~~~~~~~~~~~~~~~~~~~~~~~~~~~~~~~~~~~~~~~~~~~~~~~~~~~~~~~~~~~~
讨论
        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决议”的核心目的是否定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政治路线。
        邓小平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决议”指责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犯有“左倾错误”,决议说:“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五·一六通知》和党的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并曾被概括成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这些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毛旗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京ICP备17031636 )

返回顶部